APP下载

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1-06-02王子龙

光明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动脉血

王子龙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伴有呕吐、恶心、耳鸣等不适症状,中老年群体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症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大量数据表明[1,2],颈椎病发病率为3.8%~17.6%,其中50%的颈椎病患者伴有眩晕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进展为中风而危及生命。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病情意义重大。中医学认为颈性眩晕与气血不足、经脉空虚、肾精不足联系密切,导致脑失所养,故中医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清窍为宜。针刺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通过对各穴位进行针刺可改善颈部微循环及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椎动脉的牵拉及压迫[3,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旨在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8月—2020年3月于周口市淮阳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研究组中女20例,男23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4.76±3.6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04±0.63)年。对照组中女18例,男2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01±3.1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13±0.64)年。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5]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可见异常病灶;旋颈征呈阳性;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等。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气血亏虚型辨证标准,症状表现如下: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伴视物旋转、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参与本研究前未服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病例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颈部手术史;其他疾病引发的眩晕;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严重晕针者;精神疾病,无法完成本次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选取风池、大椎、百会、完骨、C3-C5颈夹脊穴为主穴,另选取三阴交、血海、胃俞、脾俞、肝俞、肾俞为配穴。针刺时使患者保持俯卧位,对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大椎采用1.5寸毫针斜刺入0.5~0.8寸,百会采用1.0寸毫针平刺0.5~0.8寸,夹脊针刺时使用1.0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其余穴位采用常规穿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后拔出,1次/d,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组方如下:泽泻、升麻各10 g,葛根、蔓荆子、橘红、当归各15 g,川芎、党参、白术各20 g,黄芪30 g,炙甘草10 g。口苦目赤,加牡丹皮、龙胆草、夏枯草;腹泻便溏,加炒扁豆、薏苡仁;心悸怔仲,加柏子仁、合欢皮。用水煎煮取汁300 ml服用,2次/d,连续服用4周。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及其他体征全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90%为痊愈;眩晕症状及其他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不伴有自身或景物旋转感,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5%,且<90%为显效;眩晕症状及其他体征好转,伴有自身或景物旋转感,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且<75%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②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包括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③实验室指标:采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离心机内行离心处理,留取上层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另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2组治疗前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例,

2.3 实验室指标2组治疗前FIB、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无颈性眩晕病名,依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项痹”“眩晕病”等范畴,病位在头颈部,发病时头颈转侧不利、肩背部僵硬,伴有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属本虚标实之象。因气虚导致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治疗以活血、通络、祛瘀为原则[7]。

针刺在颈性眩晕治疗中历史悠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颈部微循环,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还可调整脊柱内外环境,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减轻椎动脉压迫,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治疗后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快,FIB、TC水平较低,表明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降低FIB、TC水平,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眩晕症状。益气聪明汤始载于《东垣试效方》,组方中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升麻、葛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橘红燥湿化痰;当归活血化瘀;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党参益气生血、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黄芪补中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达标本兼治之功,有助于通调气血、平肝益脑。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9],益气聪明汤有助于促进受损的脑神经恢复,改善脑血流量;还可促进脾胃运化,消除体内痰浊、瘀血等,降低血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针刺百会穴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脑部血管之效,改善局部微循环;颈夹脊穴可疏通气血、止痛通络、升阳补益;针刺各配穴可起到调理脾胃、补益肝肾之功。诸穴合用,可奏镇静安神、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效[10]。

综上所述,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脑血流量,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动脉血
勘误声明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