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地区中年人糖尿病前期体质分型调查研究*

2021-06-02

光明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偏颇体质血糖

杨 渤 戴 娜 吴 媛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日渐攀升,如何针对性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成为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难题[1]。发生在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前期这一阶段已经开始发生,此时胰岛β细胞的受损轻微,逆转其异常代谢状态可能性较高[2]。而中年人肩负家庭、工作、社会的重担,工作繁重、不规律饮食、烟酒应酬多、体育锻炼少、健康意识薄弱等不良生活行为使得其发生代谢疾病的几率增加,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约15%的中年群体处于糖尿病前期[3]。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之间的血糖调节受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ree glucose, IFG)、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以及两者合并存在(IFG+IGT)[4],属于中医的“未病”阶段。流行病学资料发现:2010年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50.1%,且糖尿病前期人群较正常人更易发展为糖尿病[5]。由于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可逆的状态,若此部分人群经过早期、正确的行为干预,可及时、有效地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节约公共卫生资源[6]。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理念,强调在疾病的潜伏期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疾病的预防有着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认为调节亚健康体质对于糖尿病疾病预防、治疗意义十分深远[7]。本研究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中医体质学说为理论基础,收集汕头地区500例糖尿病前期中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至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前期中年患者共500例,所有入组对象的年龄均满足45~59岁;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21例;符合IFG诊断标准共217例,符合IGT诊断标准共194例,符合IFG+IGT诊断标准共89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47.3±8.2)岁;病程(5.5±3.6)年;身高1.42~1.83 m,平均身高(1.62±0.34)m;体质量35.7~94.4 kg,平均体质量(59.7±12.3)kg。

1.2 诊断标准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处于6.1~6.9 mmol/L且餐后2 h血糖低于7.8 mmol/L;②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低于6.1 mmol/L且餐后2 h血糖处于7.8~11.0 mmol/L;③联合糖耐量异常(IFG+IGT):同时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异常2种状态。

1.3 中医体质判定方法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体质分类,其中包括平和质、特禀质、阴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共9种体质,采用体质量表计分法对500例患者进行体质判定。第一步:计算体质量表原始分;第二步:计算转化分,当转化分≥60分视为平和质;第三步:当转化分<60分视为偏颇体质,结合相关转化分对除平和质的8种体质进行判定,当某种体质转化分≥30分时视为此种体质。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中医体质类型的描述以频数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分型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体质分型情况对比 (例,%)

2.2 不同体质糖调节受损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不同体质糖调节受损情况对比 (例,%)

3 结论

糖尿病前期是人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应当受到临床医师、患者的重视。中华医学会认为糖尿病前期不宜进行药物干预,且西药的早期介入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群体中接受度较小,依从性差[8]。中医对糖尿病前期准确的辨证论治可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药物不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脾热”的范畴,是一种介于“已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9],其发展成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或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0]。中年群体心理压力巨大、应酬繁忙、健康意识淡薄,同时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体质由盛转衰,疾病随之而来,因此中年群体的健康受到医学的广泛关注。受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理念的启发,本研究拟对汕头地区糖尿病前期中年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研究此部分人群的体质特点,以期为后续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医体质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的特点,也是中医学量化、客观化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正气盛衰的动态平衡,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中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对疾病易感性、疾病发展倾向存在一定的差异[11],因此,重视人类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深入研究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对预防、治疗疾病的意义重大[12],这与西医近年来强调根据不同的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体征的差异,调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精准医学理念不谋而合。中医认为,体质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相互影响而形成,而体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在人类发病过程、疾病转归倾向方面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5]。而体质具有后天可调性的特点,提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偏颇体质调整具有可操作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干预价值,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体质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渗透到糖尿病前期干预方案的每一步[13]。

本研究对汕头地区500例糖尿病前期中年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仅有31例平和质,其余469例均为偏颇体质,其中最常见的依次是痰湿质、湿热质,分别占28.6%、25.8%,气虚质占16.0%,阴虚质占14.0%。因此认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年患者绝大多数属于偏颇体质,尤以痰湿、湿热体质为多见,提示湿邪致病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汕头地区对中年患者开展糖尿病前期预防工作时,应将痰湿、湿热、气虚、阴虚体质人群列为重点观察干预对象,通过健康教育、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合理用药等方式及时改善体质,对降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大多摄生不慎,脾胃受损,脾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主运化水液,伤则湿生。当脾主运化之功能失职,水聚为湿,若兼夹热邪,炼液成痰,形成痰湿体质。又,脾本性喜燥恶湿,痰湿体质损伤脾阳使得其功能愈加受损,成为生痰之源。汕头地区濒临南海,又受亚热带海洋气候,常年处于气温高、湿度高、温差小的湿热环境,加之分析中年群体的特征发现,受其紊乱的生活作息、不良的饮食习惯、缓慢的新陈代谢影响,湿邪易与热邪合并入侵人体,形成湿热体质。有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有别于进入消渴阶段的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主的糖尿病病理特点,糖尿病前期尚属于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仍以邪盛为主。而体质的转化对逆转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整偏颇体质应以健脾祛湿为基本治疗原则,结合因人制宜的思想,为不同体质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调理、运动调摄、情志调养、中药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由于中医体质具有先天遗传性、动态可变性、后天可调性等特点,糖尿病前期中年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等偏颇体质若经过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指导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调整,可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目的,对节约公共卫生资源大有裨益。由于本研究未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方案的干预,无法对比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体质以及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有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对此部分内容进行补充。

猜你喜欢

偏颇体质血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