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情境创设研究
——基于一线教师发表的39篇论文分析
2021-06-02唐黎明杨子豪
□ 唐黎明 杨子豪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以任务为主线驱动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一定的情境为背景,在任务的指引和问题的驱动下,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提升个人素养。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特定的价值取向。[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根本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在该教学模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依附一定情境。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情境创设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提出任务前,教师需创设情境,让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展开。纵观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者发现教师对于任务驱动法的情境设计理解不深,设计能力较弱,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本研究从情境的视角出发,探究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研究样本的搜集、筛选、编码与分析过程
(一)样本搜集与筛选
恰当选择样本是运用内容分析法完成研究的关键。首先,笔者以任务教学、任务型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概念为关键词,对近十年(2011~2020)发表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收集了101 篇相关文献。随后,笔者对101 篇文献进行了三步筛选(如图1),最终确定得到39篇可用样本,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这些样本都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发表的论文,包含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内容,文字描述翔实、内容丰富。
图1 样本筛选过程
从表1可见,学习情境的创设研究覆盖了中小学的各个阶段,且大部分的学科均有所涉及,能较好地展现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的研究现状。
表1 样本基本信息表
续表
(二)样本数据编码
本研究采取三级编码,包含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信度检验四个步骤。首先,在开放性编码阶段,笔者通读了39篇样本,初步确定文中涉及情境创设的内容,并将其划分为有意义的不同片段(即从样本中找出并提炼与情境创设相关的词、短语、句子等);其次,在主轴性编码阶段,笔者将前一阶段提取的“意义片段”进行比较与串联,将相似或相近的意义或主题内容进行归类、合并,形成概括性更强的新的意义单位;随后,在选择性编码阶段,笔者通过提练与整合,在所有已经命名的类属概念中总结出核心类属;最后,笔者对样本进行了信度检验。本研究通过双人编码确保研究信度,同时采取内容分析法的一致性信度分析公式检测编码信度,检测公式如下。
其中r 为相互同意度(即第一编码者与第二编码者的意见相同程度),M 为二者意见相同的项目数,N1、N2分别为第一编码者和第二编码者所分析的项目数。本研究邀请第二编码者在第一编码者完成编码后对39 份样本进行二次编码,继而将二者的编码结果进行比对,通过第二个公式计算出信度系数R。最终,笔者得出本研究的编码信度系数R1为93.7%,证明编码可信。
(三)样本数据分析
量化数据分析阶段,需要将质性编码赋值后的数据输入分析工具SPSS,根据研究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笔者通过对比数据的大小与数据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一线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方面的现状。
质性分析阶段,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对编码数据进行量化统计,笔者较为科学地对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初步提炼与概括。本阶段,笔者将进一步结合教学论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已有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总结、提升,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的研究现状
对39 篇样本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是一种简单的引入,很少有教师从生活化、问题化、学科性、情感性、完整性五个维度出发,综合创设学习情境。以下是基于生活化、问题化、学科性、情感性、完整性五个维度的情境创设现状分析。
(一)基于生活化维度研究的情境创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的学习愈加受到推崇,只有回归到实践的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吸收、运用。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的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帮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39 篇包含学习情境创设的文章中,有24 篇(61.5%)文章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例如,作者季兰香以学生生活中的“洁厕灵与84 消毒剂混用产生大量氯气,引起人们恶心、呕吐以及窒息的中毒现象”为线索创设了情境。该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在探讨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作者尹冬静以学生熟悉的明星父子(成龙与房祖名)为情境线索,抛出问题“为什么他们长得像”。该情境与学生日常的娱乐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深入探究遗传问题……其余15 篇文章(38.5%)所创设的情境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二)基于问题化维度研究的情境创设
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开展学习能够让学习更有意义,让问题更为聚焦。情境不应是宽泛、模糊的,而应是真实、具体的。因此,设置问题化的情境能够让学习更有方向,过程更为具体,从而赋予学生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从情境走入任务。
39 篇包含学习情境创设的文章中,有29 篇文章(74.4%)谈到了将学习情境的设计寓于问题中。例如,作者朱刘影以微视频《子宫的生命历程》为情境线索,聚焦问题“细胞大小与细胞生命活动有着怎样的联系”,该情境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从情境走向深度的任务探究。又如,作者左欣将《天鹅湖》视频片段作为情境线索,聚焦问题“舞台灯光的强弱和声音的大小都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实现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该设计将问题融入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探究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另外10篇文章(25.6%)未涉及问题化维度的内容。
(三)基于学科性维度研究的情境创设
学科性是学习情境的本质属性之一,学科教学情境具体表现为通过情境可以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或者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为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内涵、把握学科知识运用方式打下坚实基础。
在39 篇谈论学习情境创设的文章中,有32 篇文章(82.1%)的学习情境体现了学科性。例如,作者李志新等人借助表格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观察表格数据中发现规律。该情境紧扣学科知识,且设置的问题起点较低,适合每一个学生进行探讨,利于学生总结出该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无关,体现了情境的学科性。作者张捷创设了如下情境:编辑部要新出版散文集《故都的秋》,收到很多同学投稿的插画,请结合郁达夫描绘的秋景秋意来评一评选择哪幅画作为插画最好。该情境目的明确,即让学生在品画的过程中体会散文的独特审美意境和情趣,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另外7 篇文章(17.9%)的学习情境设计缺乏学科性。
(四)基于情感性维度研究的情境创设
学生的智力活动通常会受到其情感的影响,学习情境的设置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课堂教学。情感性学习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热情。
39 篇包含学习情境创设的文章中,有23 篇文章(59.1%)谈到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例如,作者贾红梅结合“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与模型动画”创设情境,模型实物与模型动画能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研究对象,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这样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投入度。作者王翠松通过创设寻亲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多人照片,让学生找出哪些人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家庭。该情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新颖性和挑战性,容易调动学生的挑战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余16 篇文章的作者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学生情感因素的考量。
(五)基于完整性维度研究的情境创设
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学习搭建的环境,只要学生的学习不终止,情境就不应缺失。但在现实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便是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了情境,进行到第一项任务后情境便消失了,课堂重新回归到传统的讲练模式。这种虎头蛇尾的设计便是学习情境缺乏完整性的表现。
39篇样本论文中,只有14篇(35.9%)论文创设的情境是完整的。例如,作者杨平在《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这两篇经典名作的鉴赏课上,用三个相关联的情境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情境和问题的引领下完成任务。作者贾妮则创设了四个逐层递进的子情境,帮助学生更有深度地投入情境,探究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脱水的规律。其余25篇论文都只在课堂的部分环节设置了一定情境。例如,某教师在“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打足气的气球在高温中爆炸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能使瘪了的乒乓球恢复原状。该情境只涵盖了第一项任务,从第二项任务开始便缺失了与之相对应的情境。
综合五个维度,在39 篇样本论文中,有6 篇文章(15.4%)谈到的情境创设达到了五项要求,过半数文章的情境创设达到了三项及以上要求,有7篇文章的情境创设只达成了一项要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的建议
(一)教师应增强对情境创设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环节,学习情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背景。创设合适的情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任务完成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一个好的学习情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燃起学习热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中,更能沟通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抽象学科知识,减少学生的思维负担,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然而,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可以发现仅有39 篇论文描述了如何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大部分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情境建设也成为任务设计中最为缺失的一环。因此,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学习情境之前,要充分了解情境创设的意义、重要性、维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二)基于五个维度创设学习情境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教师的情境建设从生活化、问题性、学科性、情感性、完整性五个维度上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应从这五个维度出发,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第一,情境创设要避免学术化。教师要选择为学生熟悉、了解的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展开。第二,情境要聚焦于问题。教师应针对某一真实问题构建真实情境,赋予学生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从情境走入学习。第三,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应存在关联。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紧扣学科知识,体现学习重点。第四,情境创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学习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第五,情境创设要关注情境本身的连贯性。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情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总体而言,情境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是问题发生的背景,是生活与学科知识连接的桥梁。情境是为了提升学习质量而存在的,因此提高学习情境的质量,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相关研究者,都应立足事实,立足实践,进一步推动情境教学的发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