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无事乱翻书
2021-06-01田俊
我的爸爸妈妈算得上是“亲子阅读”理念的坚定践行者,虽然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亲子阅读”这个说法。记得那时晚饭后,爸爸妈妈看书看报,我或者坐在爸爸腿上,或者倚靠在妈妈身边,翻看《红楼梦》连环画。妈妈喜欢越剧,我跟着妈妈看过经典片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听完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再看生动形象的连环画,正好囫囵吞枣看个热闹。
最早专属于我的书是《唐诗三百首》,爸爸每次要教我背诵时,我便赶紧翻来翻去挑选只有4句的,最好每句只有5个字的。定好目标,打开那页左看右看,背得顺利了,开心地把书当皮球抛向空中,接不住就砸在了地上,能一把接住也免不了多出几道折痕。一旦背得磕磕巴巴,便忍不住迁怒于书,气呼呼地把它丢到一边,有时候还扔进了大衣橱背面靠墙的缝隙里或者床底下,然后又像玩定向寻宝似的,假装千辛万苦地把它“营救”出来。待到消耗完了过剩的精力,幼稚的怒火便也随之烟消云散,那些古朴的字句终于愿意安安稳稳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了。
还记得背完杜甫的《石壕吏》时,我的自豪感达到了巅峰,仿佛小小的脑袋里能装得下一部长篇小说。等上学后再看,《石壕吏》虽然只有120字,但其艺术上的特点是“精练”。
对糖的热爱,贯穿了我的整个幼年时代。不想吃饭?拌上糖,肯定能吃完。困极了也舍不得放下刚刚得到的巧克力,第二天枕头上糊满巧克力,奶奶还以为是我流了一枕头的鼻血,吓得要带我去医院。可实际上我真正需要去的是口腔医院,因为吃糖太多,妈妈不得不带我去补牙。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再也不肯给我买糖了,就拐进新华书店买了本彩图童话书。这本书成功地安抚了我,来到医院,想着马上就可以知道小王子换牙的奇遇,我便镇定自若地坐在寒意森森的牙医椅上,不声不响地配合医生完成了治疗。
之后,我对糖的迷恋程度消减了很多,更乐于到处翻找有图片的书。就这么着,我翻出了一本植物书,书名我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它非常专业地展示了植物的叶、花、果,形象逼真,趣味盎然。
后来有一天,奶奶指着书上一张果实图片说:“这不就是拐枣吗?大门口梧桐树旁边那棵树上结的,摘给你吃过。”我知道那棵梧桐树,从记事起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爷爷刚到南京时种下的。小时候,我总以为所有的树都是梧桐树,春芽夏茂秋实冬落。我吃过晒干炒熟的梧桐籽,吃过甜甜硬硬的拐枣,却从没想过它们来自不同的树。更没想到,它们会被写在书上。此前,我总以为书与我互不相干,就像林妹妹、石壕吏、小王子,我从未幻想过在去学校的路上能够遇到他们,而这一次,我的认知与书实现了“无缝连接”。原来,生活就在书里,书来自生活。
感谢那段无事乱翻书的时光,让阅读从此如清风,陪伴着我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田俊,编审。南京大学出版专业硕士。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主编。荣获中国童书出版桂冠编辑、中国少儿报刊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作品入选各类选本,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