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增福祉

2021-06-01杨芝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宁波民生教育

杨芝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五年来,随着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实事得以实施,一项项惠民政策得以兑现,一幅幼有所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质量惠民,为民生“加码”

民生由民定,实惠由民享。每年,随着市两会的胜利落幕,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新一年民生实事项目“火热出炉”,涵盖衣食住行、养老托幼、教育就业、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各个领域。

年初晒出民生承诺,年底交出民生答卷。五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充分践行为民宗旨、关切群众诉求,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夯实民生之本,筑牢民生之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就业扩面提质。2020年,宁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0.8亿元,增长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和39132元,分别增长4.8%和6.8%。而在2015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47852元和26469元。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为大力促进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宁波市启动实施“甬上乐业”计划。“十三五”期间新增创业实体约80万家,城镇新增就业约10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社会保障网络越织越密。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保障性住房五年累计建成8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省将“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和贫困重病重残“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退役军人“四级五有”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荣获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民生工程建设是基础,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民生保障体系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让群众生活得更加有尊严。五年间,全市累计支出低保金逾22亿元。2016年至今,城区低保标准从每月744元提高到每月990元。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

高质量发展,为幸福“加速”

“是高科技把我们两所学校的同学连结在一起,我们仿佛身在同一个班级,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利用“互联网+”平台,宁波市惠贞书院小学部和江北区修人学校的学生正在开展同步互动教学。和这两所学校一样,宁波当前共有382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将城区优质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输送,让所有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宁波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美好期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个率先”目标——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现代化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宁波要在全省率先实现,重新擘画了宁波教育的发展图景。

“十三五”期间,宁波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地区行列。宁波先后成为国家级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教育部首个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宁波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协同卓越,终身教育开放便捷,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国际教育开放合作。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2.5%,标准化学校达标比例超98%,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启动建设,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五年来,宁波教育以优异成绩交上了一份“优质均衡”的高分答卷。

回应群众健康期盼,健康宁波建设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宁波高效推进市中医院扩建等10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到2020年,全市每千户籍人口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7.2张、12.9人、5.2人和5.6人,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28.57%、33.68%、39.03%、48.15%。

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覆盖所有区县(市)、镇乡(街道),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提升至5.6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30%。

文化惠民落在实处,文化强市建设亮点纷呈。其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效推进,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上林湖越窑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增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新馆、城展馆新馆、奥体中心一期、象山亚帆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天一阁?月湖5A级景区创建成功。

“十三五”期间,宁波获评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批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5%提高到8%。

这五年,宁波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好生活越过越滋润,越过越舒坦。

高质量蝶变,为生活“加温”

2020年,宁波再次擦亮文明“金名片”——以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二的成绩,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六连冠”城市之一。

幸福感、获得感是“六连冠”的试金石,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正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十三五”期间,宁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成功创建一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涌现了“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开放空间”“小区自治”等一批基层自治创新性实践。在全国率先建立群众评议社区、社区评议部门的“双评议”制度,推行“全能社工”“一门受理、后台协同辦理”等服务模式。

平安宁波建设成效显著,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降至0.01、0.95和1.53,连续获评省“平安市”,平安创建实现“十四连冠”。

积极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安宁波建设等,在“四个服务”中强化其自身发展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据悉,目前全市有依法登记法人社会组织9910家、备案社会组织4万多个。

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7578人。积极拓展社会工作应用空间,创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6个、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4家。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214万余人,志愿服务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66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有15家,连续五届入选“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宁波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从细处抓起,从细微干起,从细节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胡 珊

猜你喜欢

宁波民生教育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