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见风吹稻浪,便是对您的回想

2021-06-01

中国农资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专用肥超级稻种肥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 岁。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了让世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毕生致力于高产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正如一粒稻种,从泥土中来,又以粮安天下的方式重归于大地。

在追求“禾下乘凉梦”的过程中,袁隆平也与肥料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追随时光的脚步,一起重温袁老与肥料企业间的故事。

故事一 开良种良肥创新协作先河

2003 年,袁隆平首次与农资企业合作,出任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杂交水稻良种良肥技术创新工程技术顾问,成立专门研究推广机构——杂交水稻专用肥研究部与开发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南浏阳、桃源、湘潭、衡阳等10 多个市县进行多种肥料、多地点、多品种、多季别的大面积小区对比试验。双方的合作开创了种业和肥业创新协作的先河,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种业、肥业相互脱节的问题。

故事二 攻克超高产水稻种肥适配难题

为了解决超高产水稻种肥适配和降本增效的问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自2004 年起与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根据超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合理搭配NPK 营养比例,科学补充超高产水稻生长需要的中微量元素,配套研制专用的超高产水稻专用肥料,并设计全套的水稻栽培、管理农化技术,通过“种肥协作+农化服务”的方式摸索出超高产水稻持续稳定增产的新路径,开创出一条优势品种和优质肥料相结合的模式。超高产水稻肥项目对国家超高产水稻育种和产量达产达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袁隆平院士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故事三 为超级稻引入新型施肥技术

2006 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签署了“汉枫SCU 超级稻节氮高产栽培的配套施肥技术研究”合作协议,将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的SCU 硫包衣尿素引入国家级试验课题。这种新型合作模式的诞生也引起业内关注,不仅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找准了切入点,更为企业创新成果获得权威性和实现快速推广拓展了新思路。

故事四 打造“良种+良肥+良法”新模式

2006 年,为了提升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现有的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 亩地产出4 亩地的粮食,大幅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2008 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史丹利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强强联合,打造出杂交水稻种植“良种+良肥+良法”的新模式,有力推进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

故事五 超级稻与优质肥碰出火花

2010 年3 月16 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通过种肥技术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携手探索科研、技术、应用深度结合、效益倍增的新途径,实现超级稻与优质肥的强强结合。中化化肥依托农用钾等优质资源、产品优势,全力配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节氮栽培、抗倒伏栽培等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为超级稻种肥协作增产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故事六 创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2015 年5 月23 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金正大集团签约合作。双方通过构建“杂交水稻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即整合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及基地中的科技资源,集成多方优势,打造以发展杂交水稻为立足点,以良种、良法为杠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该联盟的创立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响应,有利于农业科研体制创新、资金积聚、技术推广,开启了“科企互动、共同促进、实现双赢”的杂交水稻产业技术研发新篇章。

故事七 超级稻专用肥成效显著

2015 年4月2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新洋丰肥业达成战略合作,袁隆平被聘为新洋丰肥业特别顾问。双方联合研发推广适用于不同超级稻品种、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生态类型的超级杂交稻系列专用肥。在袁隆平的亲自指导下,超级稻专用肥配方得到不断优化,并在试验示范中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有力促进了我国水稻专用肥及相关种肥配套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故事八 杂交稻高产攻关捷报频传

2012 年4 月24 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有机硅功能肥料肥种配套技术开始应用在超级杂交水稻上。2016年11 月9 日,由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超优千号”在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示范基地收获测产,亩产达 到1082.1 公 斤。2018 年10 月29 日,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03.36 公斤,刷新了高纬度水稻单产世界最高纪录,并提前实现“争取在2020 年实现每公顷18 吨”的杂交水稻增产攻关目标。袁隆平向硅谷农科院颁发“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并题词“硅谷肥料,中国创造”。

袁隆平与肥料的8 个故事讲完了,但“良种、良肥、良法”深度结合、创新的脚步并未停滞,“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还在继续。袁隆平走了,却将创新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袁老,一路走好。若见风吹稻浪,便是对您最深沉的怀念!

猜你喜欢

专用肥超级稻种肥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灯塔市玉米专项试验报告
油页岩灰渣有机肥在白桦地的试验研究
高寒阴湿区春油菜油菜腐殖酸型专用肥效应研究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一种茶树专用肥及其制造方法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
2009年全国超级稻种植面积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