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省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项目产业化发展的潜力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2021-06-01欧娟
欧 娟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如何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项目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典型,是实现农业经济循环、绿色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突破,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得到较好的应用发展。据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项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全产业链的视角,延长其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稳定利益链,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的背景,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环境,分析贵州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探讨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项目产业化发展的潜力,对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1 贵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测算
贵州省水热条件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水稻、玉米、小麦等种植业相对发达,农作物秸秆种类多、产量大。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以秸秆系数法测算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应用较多。秸秆系数[1]也称草谷比,即作物秸秆产量与经济产量之间比值。按照秸秆资源量计算公式,参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指标数据测算,结果见表1。秸秆资源量计算公式:
Ws=Wp×SG×G
式中,Ws为秸秆资源量;Wp为作物经济产量;SG为秸秆系数;G为可收集系数。
从表1中可看出,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资源量约为1159万t,可收集量约为931万t。
表1 2019年贵州省秸秆资源量测算
1.2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贵州省在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有不少研究,主要涉及农作物秸秆资料量的测算、分布及综合利用情况。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富含大量的碳、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2]。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是资源”的认识相对较晚。受传统农业耕作习惯的影响和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不健全,农民在采收农作物后,普遍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烧火做饭、取暖、垫圈、饲养牲畜、还田作肥等,这些利用方式难以消耗巨量的农作物秸秆,因此农作物秸秆多被丢弃焚烧。从辽宁沈阳举办的“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交流活动”获悉,201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45%。虽2019年贵州秸秆综合利用率未见相关报道,但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官网数据获悉,2017年贵州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75.79%,推测出2019年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贵州省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55.48%用作肥料、30.76%用作饲料、9.25%用作燃料、4.25%用作基料、0.26%用作原料。以上数据表明,贵州省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作肥料和饲料,而用作能源的较少,不到1/10。据相关报道,贵州省多家生物质发电企业陷入流动资金匮乏、生存艰难的处境,纷纷发出了“农林生物质发电路在何方”的感叹。以上分析客观反映出,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沼气发电等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存在规模小、盈利能力弱、发展进程缓慢等问题,与规划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2 贵州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发展的潜力
2.1 可供利用资源丰富
近几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低效农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提高蔬菜等经济作物栽种面积,玉米秸秆产量将会减少。但是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耕地红线”等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会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农作物秸秆产量也将保持在稳定区间。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将畜禽粪污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会提高沼气产气率[3]。作为“菜篮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畜牧业在贵州被作为12大特色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中可看出,2019年贵州省生猪出栏数1678.56万头、牛出栏数168.56万头、羊出栏数293.55万头。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的产排污系数》估算出2019年生猪、牛、羊共产粪污约7068t,为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却为沼气发电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供应,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季节性短缺的问题。
2.2 技术工艺相对成熟,设备相对先进
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技术主要分为厌氧发酵技术、沼气发电技术、有机肥制作技术等[4]。我国厌氧发酵技术在提高沼气生产效率、处理不同木质纤维秸秆等方面相对成熟,北京某企业引进、吸收兼氧纤维素水解技术能处理多种原料,有效缩短原料发酵周期,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沼气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国产沼气发电机组也基本成熟,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技术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关于有机肥的开发利用已有数载,在有机肥制作工艺、配方上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内外拥有的先进技术、设备及专业人才,为贵州省推广应用秸秆沼气发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贵州省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合作等方式,发展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促进其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3 良好的政策环境
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是“变废为宝”的朝阳产业,国家对当前的能源、环保、产业政策法律体系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围绕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政策体系。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涵盖生物质能发电价格补贴、电量收购、建设补贴等方面,有效促进了包括沼气发电在内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政策体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等禁止秸秆燃烧、控制畜禽粪污排放的行政指令,使得秸秆、畜禽粪污朝着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等关于发展绿色农业的倡导,为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带来良好的机遇。
2.4 市场驱动给力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得到了发展。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表现出了更大弹性,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为生物质能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农作物秸秆因其热值高、污染小等特性符合当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农作物秸秆沼气项目产生的大量有机肥,施用于农作物,能有效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将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另外,以有机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的休闲食品、农副产品等,也将具有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青睐。
3 贵州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农作物秸秆收储难已经成为制约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3.1.1 地形地貌造就收储成本高
贵州省属于典型山地地带,土地破碎,集中连片的土地较少,机械化耕作水平不高,难以实施机械作业。虽然机耕道通达情况逐年改善,但基本不能满足大型机械化收割需要,大部分秸秆仍然需靠人力搬运,再用运输工具转运,生产效率低下。秸秆密度低、体积大、占空间,一次运输装载量小,山路崎岖,又耗油,且需要多次运转,从而抬高了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的成本。
3.1.2 农作物秸秆季节性影响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附加物,其生长受限于农作物本身,具有季节性。农作物秸秆收获时正处于农忙时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农民在忙于收获农作物时,难以抽身开展秸秆收集。近年来,贵州省开展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能源替代、秸秆沼气和秸秆制肥等大型集约化秸秆利用项目尝试,均因原料采购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被迫中断,集约化利用方式推广困难。
3.1.3 传统农耕文化影响深远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作物秸秆的生产者、拥有者[4]。农作物秸秆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秸秆收集利用相当困难,农民对秸秆离田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更愿意选择直接还田或者焚烧。虽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但仍有大部分秸秆资源被浪费。
3.2 产业体系配套不健全阻碍贵州省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的进程
表2 2018年贵州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经济指标
3.2.1 围绕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的产业配套不健全
由表2可知,2018年末,贵州省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法人单位数265个,占全省工业法人数的0.5%;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从业人数2173人,占全省工业从业人数的0.18%;从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资产总计18.18亿元,负债合计8.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0.1%、0.08%及0.13%。据此可知,针对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少之又少,表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另外,贵州省山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未能满足合作社、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的收获、集中、运输、储存等服务需求,因此开展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任重道远。
3.2.2 并电上网环节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
以南方电网为代表的电力企业,支配着贵州省电力服务资源的分配,造成垄断势力。虽国家扶持生物质能源,对农林生物质产生的电力实行全额上网发电和电价补贴,农作物秸秆产生的电力不愁销路,但是可供选择电网服务企业有限,并电上网过程中存在服务上不优化、不到位情况,进而影响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企业的并电上网的积极性。
3.2.3 以“有机肥”为中心的产业配套薄弱
随着绿色农业的倡导,贵州省有机肥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离专业化生产、规模化运营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不同农作物所需专门的有机肥研究不够深入,影响了有机肥产业的发展。
4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方面
鉴于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项目能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具有“公益”的正外部效益,在坚持企业是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应加大相关扶持引导。继续落实价格、补贴、税收等相关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和投入,让企业盈利,真正促进沼气产业的发展[5];站在全产业链视角,针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山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指导[6],提高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识。
4.2 市场主体方面
企业作为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的主体,要统筹考虑贵州省资源分布、产业发展与布局情况。应结合贵州地形地貌、畜禽养殖种类与规模、农作物种植品种与规模、加工企业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实现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集约化经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农作物秸秆沼气产气率、有机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5 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从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技术工艺与设备成熟度、市场环境及政策宏观环境来看,贵州省发展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力,但面临着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成本高,围绕农作物秸秆收储、并电上网、有机肥等环节的产业配套薄弱等问题。因此,在坚持企业是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指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主体要统筹考虑贵州省资源分布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加大研发合作,真正促进农作物秸秆沼气发电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