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研究

2021-05-31谢晓彤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8期

谢晓彤

摘 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战略性、成长性、创新性和关联性四个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基准,构建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海洋产业及宏观经济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应选择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业选择;熵权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03

0 引言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科技发展为基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大带动作用,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海洋产业。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专门部署,提出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基础,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中国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筛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转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属于海洋战略主导产业,同时也具有新兴产业的特性,是一个综合、抽象的系统,其发展方向与其他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密切关联,因此,中外学者大多是以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选择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海洋产业的特征、发展状况和沿海地域的区域特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展开研究。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代表性理论有“罗斯托基准”“赫希曼产业关联度基准”和“筱原两基准”。在此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选择的研究。国内的产业选择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中,吴殿延等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有领先性、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等特点;杨歌等从选择基准、条件和原则三个方面入手,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进行了整理总结;刘洪昌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阐述了培育新兴产业的六个基本原则,即国家意志原则、市场需求原则、技术创新原则、产业关联原则、就业吸纳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定量研究方面,刘铁等主要采用分层次多指标综合法,对我国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中的趋同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王琦等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济南市的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王哲等将熵权法与Weaver-Thomas模型相结合,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

1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基准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可行性和客观性原则,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结合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基本特征,本文设定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四個基准。

1.1.1 战略性基准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从经济发展全局入手,重点培育的海洋新兴产业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能够带动整个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必须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以及强大的就业拉动能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1.2 成长性基准

发展新兴产业需投入大量资源,产业的成长速度和成长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培育的海洋新兴产业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长期、迅速、健康发展,逐渐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否则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须关注产业的成长能力,评估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判断各海洋产业能否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1.1.3 创新性基准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性是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应用对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性可以提高海洋产业的产出效率,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驱动力,从而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增强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1.1.4 关联性基准

一个海洋产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从原材料供给,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销售,每个环节都要与其他产业发生密切关联。具有较高关联度的新兴产业能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把自身的发展优势辐射到其他产业中去,同时也能从其他产业的发展中获取正面影响,从而形成产业间的联动机制,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因此,国家选定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应该具有高产业关联度的特征。

1.2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选择原则和基准,建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2.1 测度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问题进行分析。熵权TOPSIS法是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起来的一种目标决策方法,常用于多方案综合评估。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权重确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数据变异程度反映指标的信息量,从而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情况下,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承载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权重越大。反之,则权重越小。TOPSIS法,即距离综合评价法,是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排序的方法。熵权TOPSIS法应用熵的概念,克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计算简便,对样本量要求较低,能够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投入产出表》。

2.3 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中建立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的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10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1)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全为正向指标,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按照综合评价选择的原则,从上述熵权TOPSI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评价中,得分较高的产业为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滨海旅游业。

3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选择建议

3.1 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业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产业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是最具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特性的海洋产业。海洋电力产业主要是利用海洋潮汐能、温差能和海洋波浪能等清洁能源获取电力。目前我国的海洋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其发展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能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与海洋电力产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建造业以及旅游服务等产业的技术水平都能因其发展而得到有效提升,并通过关联作用和技术扩散效应反作用于该产业,使该产业发展成为整个海洋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海水综合利用业主要包括海水淡化、软化、冷却、脱硫、制盐等资源利用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海水利用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在大型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还是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关键设备需大量进口,万吨级海水利用工程的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相关政策法规和产业政策落后于产业的发展进程等方面。因此,海水利用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结合沿海区域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国际海水利用技术发展前沿,增加科研投入,建设科研平台,着力解决关键材料、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制约以及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

3.2 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生物医药业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其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基因、细胞、酶、疫苗、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等。当前,随着人口膨胀、老龄化、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疾病蔓延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海洋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该产业的相关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建立了海洋药物研究技术平台,掌握了海洋药物开发和生产中的部分关键技术,为海洋药物产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相关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开始向深海和极地延伸。但是,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与产品品种积累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仍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为此,要加快研制具有显著海洋资源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国际市场前景的创新型海洋药物,培养建立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开发国际先进的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的海洋药物创新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中国海洋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高端产品产业化,促使海洋生物医药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3.3 滨海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滨海旅游业需求量不断扩大,成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海洋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落实滨海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快渔民转业转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长达320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包含14000公里岛屿岸线,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礁石滩、沙滩等类型的旅游资源同时存在,能够满足多种不同模式的旅游项目。然而,中国的滨海旅游业也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在将滨海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杜绝过度开发,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滨海旅游区域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滨海资源环境,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也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据区域差异构建多样化的产品体系,结合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形成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品牌,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宁凌,王微,杜军,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理论依据研究述评[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06):162-170.

[2]Rostow W 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 -communist manifest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3]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4]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吴殿廷,张明,吴昊,等.我国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J].开发研究,2018,(04):33-37.

[6]杨歌,管华.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9-51.

[7]刘洪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3):87-92.

[8]刘铁,王九云.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问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2):115-127.

[9]王琦,馬斌.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06):57-60.

[10]王哲,杨桔.基于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0):84-89+94.

[11]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2,(02):40-42.

[12]Wang C L,Yoon K S.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Spring-verlig,Berlin,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