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1-05-31王维明李威龙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野生植物植物

王维明,马 刚,李威龙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民勤 733000)

腾格里沙漠地处阿拉左旗东南部,东北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望,西北与巴丹吉林沙漠以雅布赖山相隔,南和西南伸入到甘肃、宁夏两省区,沙漠面积4.2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四大沙漠[1]。沙丘形态较为简单,以新月形沙丘链和格状沙丘链为主,复合型沙丘链和灌丛沙堆分布面积相对较小[2]。是我国沙漠中格状沙丘链分布最普遍、最典型,一般高度10~20 m[3]。沙漠内部沙丘、草滩、湖盆、沼泽、山地及平原交错分布,其中共有大小湖盆422个,面积占整个沙漠面积6.8%。开发和引黄灌溉历史悠久,不少地区已建成蔬菜、粮食、饲料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垦区,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腾格里沙漠有天然种子植物60科201属382种。其中裸子植物有1科1属3种,被子植物有59科200属379种,被子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99.21%,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4]。尽管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量少,但是其中包含有一些药用经济植物,在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沙区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因盲目无序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采挖野生植物,使植物资源遭受自然灾害与人为干扰的双重威胁。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荒漠植被、水、土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植被严重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土地沙漠化加剧,荒漠生态系统趋于崩溃。

1 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1.1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

腾格里沙漠野生资源植物,可划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饲用植物、绿化美化植物、固沙及水土保持植物等。其中药用植物主要有黑沙蒿、白刺、酸枣、独行菜、薄荷、苍耳、蕨麻、榆树、野大豆、罗布麻、白麻、黄花铁线莲、二裂委陵菜、甘草、苦豆子、披针叶黄华、骆驼蓬、硬阿魏、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曼陀罗、野胡麻、牛蒡、拐轴鸦葱、蒲公英、沙苁蓉、肉苁蓉、列当、锁阳、中麻黄、蒙古扁桃、杠柳、宁夏枸杞、黑果枸杞等;食用植物有大白刺、小果白刺、白刺、沙蓬、细叶韭、酸枣、龙蒿、榆树、马齿苋、沙枣、鹅绒萎陵菜、反枝苋、地梢瓜、蒲公英等;饲用植物有内蒙古旱蒿、沙鞭、柠条锦鸡儿、白刺、荒漠黄耆、变异黄耆、沙芦草、白羊草、天蓝苜蓿、冠芒草、沙生针茅、西北针茅、无芒稗、无芒隐子草、芦苇、狗尾草、芨芨草、大拂子茅、赖草、三芒草等;固沙及水保植物主要有沙柳、梭梭、沙冬青、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短穗柽柳、沙拐枣、多枝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细穗柽柳、沙枣等。

1.2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长期以来,各地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都是以采集为主,野生产量连年下降,草原被大面积开垦,大量乡土植物资源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导致风沙危害加剧,生态灾难时常发生,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各地区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腾格里沙漠周边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分别为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区级自然保护区2处,分别为东阿拉善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收集保存1处,为民勤沙生植物园。截至目前,民勤沙生植物园共引种栽培各类植物650种,其中包括主要固沙植物160余种,药用植物150余种,园林植物12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26种,在荒漠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5]。以荒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而建的科研单位有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和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表1)。

表1 腾格里沙漠自然保护区、试验站及植物园概况

2 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保护存在问题

腾格里沙漠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源短缺,植被单一,植物种稀少,资源相对贫乏。但是,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和辽阔的地域,使得植物资源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植物体内含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化学成分,在工业、医药、饲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干旱荒漠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物质保障。但是,由于沙漠周边人们的过度垦殖、樵采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沙漠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生物资源在急剧减少,一些物种已经灭绝或出现局部消失。

2.1 对野生植物资源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干旱荒漠区风沙危害严重,荒漠植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利用植物资源有时会重利用轻保护,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保护意识,受利益驱动影响,片面追求资源的经济价值,忽视资源的生态价值,野生资源及其生境破坏严重。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一旦破坏在短时间很难恢复,最终导致植物资源枯竭殆尽。如近年来,随着黑果枸杞经济价值的提升,果实采取采用人工整株刈割,致使黑果枸杞生存受到严重威胁[6]。

2.2 地下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植物因水分匮缺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

腾格里沙漠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16~148 mm,年蒸发量3 000~3 600 mm,稀少的降水量和强烈的蒸发致使水资源异常短缺。随着工农业持续发展,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上游用水量的增加,通过水库截流,加上渠道衬砌,地下水补给切断,致使下游水源短缺,供需水矛盾日渐突出。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下游地区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每年以0.6~1.0 m速度持续下降。降水稀少,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植物可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导致荒漠植物因水分匮缺而不同程度枯梢退化,植被逐渐稀疏和旱化、死亡,地表裸露,加上长期的开荒、樵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风沙活动加剧。如石羊河下游民勤县的人工梭梭林,因地下水持续下降,目前除河流两岸、水库周边外,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梢退化迹象,严重影响到民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

2.3 过度开荒、樵采、放牧,荒漠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为了生计,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增加,过渡的樵采、开荒、放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挖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提前消耗,而且导致一些稀有紧缺植物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有的甚至处在绝迹的边缘。长期以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过度无序采挖野生植物资源,致使大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如野生麻黄基本采挖殆尽,野生肉苁蓉已经难以寻得。如果不采取积极保护措施,在不久的将来,难保不会面临很多物种在此地绝迹。

2.4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腾格里沙漠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是尽管在腾格里沙漠周边也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及植被管护站,但是各部门工作力度不尽充分,监管乏力,致使植物资源保护强度不足,对非法破坏植物资源的行为不能及时完全制止。其次我国野生植物保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体制还不够完善[8]。《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只是简单划分了林业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并未细化他们的管理范围和对象,机构设置不够严谨,立法不尽完善,导致执法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进而降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2.5 持续性缺乏

当前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仍停留在野生资源采集获取层面,人工新品种选育工作进展缓慢。开发利用中,管理粗放,产品类型单一,质量较差,缺乏深加工企业,种植没有合理规划,存在盲目性,致使产品供销不一致,群众缺乏积极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自主创新产品,产业结构档次低,产品类型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不强,装备技术落后,均以销售原料和附加值低、初加工、低挡产品为主,而科技含量高、深加工、中高档次产品较少,品牌效应不强。

2.6 植物资源保护研究滞后

尽管腾格里沙漠周边也建有植物园及自然保护区,但是受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结合不紧密,植物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缺乏技术支撑,影响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 腾格里沙漠植物资源保护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保护补偿机制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立法不到位,不断完善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立法对野生植物保护意义重大。完善地方立法,细化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方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扩大违法行为处罚的范围,加大处罚的力度。法律是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根本依据,相关立法部门要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法律研究,为野生植物资源提供法律保障,森林公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等机构要协作互助,共同切实严惩一切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9]。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管理机构和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和考核标准,保证补偿金顺利收取和发放,有效促进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健全法规支持,其规范性与强制性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与政策法规相协调,以克服其运行中的不足之处[10]。

3.2 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荒漠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意义和知识,减少人为破坏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展览活动、宣传资料等,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提高植物资源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使全社会尤其是荒漠保护区群众能够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制观念,自发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形成“保护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11]。

3.3 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监测力度,编制珍稀或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目录

掌握植物资源及动态变化是植物资源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全面调查腾格里沙漠保护植物种类、数量、生存状况、用途等,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建立连续普查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植物资源动态变化,以便为采取人工措施进行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编制生物多样性编目,确定具有药用价值或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查明其分布、数量、种群组成、生境要求、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受威胁情况、保护措施、利用价值,为保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3.4 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和迁地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腾格里沙漠分布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如一级保护植物革包菊,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和绵刺,三级保护植物梭梭、蒙古扁桃和裸果木等。

植物园是植物迁地保护的理想场所[12],被誉为拯救植物物种的“方舟”[13]。在目前建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荒漠区植物园建设,尤其是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护,同时开展珍稀濒危植物濒危原因、繁育技术、保育技术研究,解决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技术难题,有效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使保护区和植物园成为野生植物种质重要繁衍基地和濒危植物资源基因库。

3.5 保护与利用并举,努力培育人工资源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才能实现资源的真正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野生资源拥有巨大的优良基因,是进行繁育和改良新品种的理想材料,而且野生资源具有栽培品种所不具备的优良成分及含量,一定要保护好,适度利用好,对于一些药用经济植物开展人工种植以缓解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荒漠草场可实施轮牧、休牧等方式利用,避免过牧、超牧对草场的破坏。

沙区植物如肉苁蓉、锁阳、射干、大黄、罗布麻等均为宝贵的药用植物,具有较大市场开发前景。但这些植物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多年人工栽培造成品种混杂退化[14]。今后要开展这些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温棚扦插快繁、工厂化生产等途径,解决植物资源人工种植技术,合理发展人工种植,积极推广家化栽培[15]。

3.6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科技投人,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建立野生植物保存基因库。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专项基金、压实责任等措施促进植物保护研究工作切实、有效开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努力培养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研究人工培育方法,解决植物资源保护技术难题,实现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3.7 打造特色产品,扶持龙头企业, 重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避免盲目大面积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品质,打造品牌产业,开发一批名优特系列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柱产业,改善沙区经济条件,减少乃至杜绝人为采挖、开荒、破坏植被等现象,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和谐持续发展道路。加大对企业,特别是有广阔发展潜力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做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16]。

猜你喜欢

腾格里沙漠野生植物植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堤填筑压实技术研究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视觉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现状及推进措施探讨
高速治沙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说起腾格里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