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怪侠黄永玉:童心难得,佛心更可贵

2021-05-31江徐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佛心黄永玉世人

◎文/江徐

写过信的人,想必都知道丙申年猴票,那正是黄永玉的杰作,开了中国生肖邮票的先河。抽烟的人应该都了解阿诗玛,这个人物形象也是黄永玉在木刻领域的代表作,当时轰动全国,家喻户晓。对酒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酒鬼酒,那个朴雅包装也是出自黄永玉之手,当时还入选了中国十大文化白酒……

12岁那年,黄永玉离开故乡湘西凤凰,一路漂泊,一路自学成才——木刻、雕塑、绘画、写作,被称为全能怪才。如今的他90多岁,在占地八亩的京郊万荷堂,每天还叼着烟斗工作,写着巨细无遗的自传体小说,闲下来还会开着红色法拉利出去兜风。

这个自称“无愁河畔的浪荡汉子”,漂泊一生,归来仍是少年。世人都看到他的童心,却并未读懂他的佛心。

有佛心的人,不会被困境打倒

“我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精神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黄永玉在文章里这样写道。世人欣赏他的有趣与成就,却难以看见他胸膛内的伤痕与疼痛。

1953年,黄永玉即将而立,他在表叔沈从文的召唤下,携妻带子从中国香港回到北京。

起初,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却是自己的。他和妻子在院子里饲养了鸡、狗、猴子、梅花鹿等各种动物。每天下班回家,等待他的,是一幅炊烟袅袅、鸡栖于埘的景致。这种平静松泛的日子没过上几年,时局衍变,毁身诛心的打击接踵而至。黄永玉和当时很多文艺界大师以及知识分子一样,被迫检讨、反思,被下放、劳改,身心遭受摧残。

有一次,有人拿皮带头对他进行抽打,黄永玉就站在那里,不吭声,不求饶,挨打一记,他就在心里数一下,一共数到224。还有一次,他被鞭打得遍体鳞伤,血粘在衣服上,脱不下来。见此情状,妻子边掉泪,边后悔回来,黄永玉却对她说:“你不要害怕,我相信不会永远这样下去。”

黄永玉说过:“人不愿意宽恕罪恶,不宽恕的最好办法就是别忘记,但是你可以谅解。”

有佛心的人,处世不那么认真

作为艺术家,一旦成名,作品就会被投机倒把者复制、盗版,从中牟利。这种糟心事,黄永玉也遇到过。

有一年,他去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转悠。在那里的一家店,他看到了自己的“画作”成捆成摞地堆放在地上。估计店主看这个进门的老头挺有文艺范,想宰上一笔,于是极力推荐黄大画家的作品。尴尬的是,旁边一位老头认得他,上前直接告知店主,他就是黄永玉。

有眼不识泰山的店主表现得有点儿害怕——坑蒙拐骗这种行为本就恶劣,更何况都坑到作者本人头上来了,追究起来肯定得不偿失。这时候,黄永玉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有饭大家吃,不要紧。”

后来在访谈节目中提到此事,黄永玉做出解释,之所以说“不要紧”,一来,的确是出于对伪造之人的体恤,认为他们要做到以假乱真不容易;二来,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能以低价买到“自己”的画也挺好。

“不那么认真,假就假吧,有饭大家吃。”黄老先生这句话,就像《菜根谭》中的古训:“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为人处世,别太认真,别太计较,既是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洒脱。

有佛心的人,能够看透生死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沈从文漂泊一生,去世后魂归故里。落叶归根,向来是中国人对待生死的传统观念。

作为曾经的同事与好友,听闻金庸去世,不知黄永玉内心是否更添一层人到暮年、生命将逝的悲戚。不过,他多半不会像广大网民那样悲恸叹息,说一句“一路走好”。有佛心的人,早已将生死看透。在他眼里,死亡并非充满恐惧的离开。

黄永玉的一个玩友有一年夏天去万荷堂拜访他。饭后闲聊,说到死亡这个话题,黄永玉说准备在自己死后,把骨灰包进饺子,让大家吃了,无污染,不占地,大家还忘不了他。说完,旁人都已目瞪口呆,他自己哈哈大笑,像做成了一桩恶作剧。

照样聊及生死这一终极话题,黄永玉这一次是认真的。他说自己已写好遗书,到时骨灰不要了,跟孤魂野鬼在一起,自由自在,还省去买机票的钱。有朋友建议他最好把骨灰留下来,否则活着的人凭何惦念。他跟对方说了一句:“你想我嘛,看看天看看云嘛。”

人生就是这样,又不是你一个人死,别人都不会死。年年都死这么多人,李太白、苏东坡也没有怎么样,活着的人欣赏的东西不过就是他的文章而已。——有此人生观,黄永玉才有了潇洒豁达、康寿喜乐的人生旅程。

有佛心的人,对他人怀有怜悯

有人认为,黄永玉算不上大师,因为其作品不够高大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不少画作才得以喜闻乐见,被大众熟知。

金庸在世时,写过一篇文章《读黄永玉的画》,江湖大侠对绘画怪师黄永玉这样评说:“黄永玉最爱画的就是这些角色,就是平民百姓,即使曾经英雄过,但现在倒霉落魄生活着的一些人。”正因如此,黄永玉之画在香港被认为是最接地气的。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了解他们的苦难,这是出于怜悯。

黄永玉在访谈节目中,聊到他年轻时候,有一次从飞机上下来,边上有一位年轻女子带着小孩,向他借钱回家,说之后一定归还。他看对方很可怜,就把朋友托他带回去的钱全给了她。当然,那钱之后也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了。但黄永玉并不觉得懊悔,在他看来,那位女子应该是遇到什么坎,才会这么做。

为自己想,也为他人想。这是黄永玉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他正是为自己想,才有了真实喜乐的人生;为他人想,才有了悲天悯人的佛心与接近大众的作品。

有佛心的人,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人

一个人,一本书,之所以不同的人读出不同内容,是因为一切外在风景都是自己内心的呈现。

在作家蒋勋看来,《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佛经,阅读《红楼梦》也是修行的过程。不谋而合,黄永玉同样从这样一种视角品味着文学著作中的红男绿女。比如《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在世人眼里,她就是一个十足的反面教材,可是黄永玉觉得她敢爱敢为,在创作的漫画中代她发言:爱了,把我怎么样?

在黄永玉看来,影响创作的,除了经历,还有读书。而书海浩瀚如云烟,也只有有趣和没趣两种。虽然内心创伤无数,但一辈子活得不那么难过,甚而十分有趣,秘密就在于凭自己的兴趣读书,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更关键的是,有佛心的人,懂得爱与感恩。黄永玉早已为自己拟定了墓志铭,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高度概括其一生:爱,怜悯,感恩。

爱艺术,爱家人,爱世间美好有趣的人与事。怜悯陷于困窘之境、在人生轮回中受苦的人们。感恩人生旅途中每一位赐予自己温暖与力量的过客。这是黄永玉的一生,也是具有佛心之人的一生。

猜你喜欢

佛心黄永玉世人
无私无畏世人尊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梵音永传·佛心常住”
绘画赏析·黄永玉
黄永玉:这个老头儿不寻常
佛心艺境——平山郁夫的艺术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
世人谓我念长安
世人谓我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