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正确地运用色彩(系列)之色彩的明度对比
2021-05-31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250)
我们的感觉器官只能通过对比来发挥它的作用,就比如眼睛只有在看到一条比较短的线条时,才能感觉出另一条线段是长的。当这根长线与另一根更长的线对比时,这同一根线又变成了短的。同理,色彩的效果也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感觉其是增强的,还是减弱的。
因此,所谓对比,就是我们同时看到两种颜色后,感知到它们之间的不同。
本文将详细阐述色彩对比之明度对比,从而为色彩在各个领域中的正确运用,归纳出一套理论依据。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其他对比的基础,是决定配色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空间感的关键。同一程度明度对比的感觉几乎相当于纯度对比的3倍,能够给人的情绪以明显的感染力。
一、极色明度对比
黑色与白色,在我们的认知中有着无数层级的灰度,也可以说是无数层级的明暗(包括有彩系列)。这种明暗现象,无论是白色、黑色还是各层级的灰色,抑或是有彩系列的明暗分级,我们都必须认证领悟,他们的存在,会对我们的艺术创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意识最深处,最黑与最白每个人都有着几乎相同的物化指代。假定我们找到了最黑和最白的两个极色,那么,在它们中间,将会有一条由无数不同灰度组成连续的色阶。
灰度数目的分辨,其“多少”将取决于观察者的视心理能力。识别这个数目的多少的能力,可以通过实际训练而逐步提高,从而增加可直觉到的灰度层级数值。一块看似无变化的,灰色的,无生气的表面,可以通过最微小的明暗色调调整,使其达到不可名状的灵动,例如素描作品的表现。
中性灰度是一种无特点的、无差别的无彩色。这是人眼特有的补色错觉效应,是一种主观的色彩心理反映,而不是客观的存在。换句话讲,灰色系列的无彩色,是一种处于无生殖能力的中性状态,而它的生命力,则是来源于环境中临近的有彩系列色相,它会使得临近的有彩色色相变得淡薄,而使得它自己变得丰美。它好像会“吸星大法”武功一样,来吸收周围色彩的能量,使得周围的色相得以平和,进而调和、统一。
许多东方的绘画艺术,是书法的一部分。这些书画的表意性,主要是由毛笔绘制的,呈现一种无论从形式到精神上的丰满的形态。在语义学和韵律学的精确技巧指引下,整个作品叹为观止。达到这一点要求书画者具有许多不同的心法与丰富的用笔经验,以及形式感、节奏感、松弛安排的精巧性,都缺一不可。
为了创造出这种精巧细微的组合效果,画家们在画面中,令人惊讶地只用了“墨”这一种颜色的,通过浓淡的不同便巧夺天工地绘制出精美的艺术作品。无障碍地,然而又是被规划了的这种力量的激发,必然是强烈真挚的。其情感,与明暗对比的娴熟掌握,合二为一的。
蚀刻艺术也是能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明暗层次的艺术。如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的蚀刻画就包含了非常广泛的题材。图1就是一幅他的作品,画面运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以及位置的不同,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光影变化,使人们从心底里加上了丰富的色彩,更可贵的是,这种从心底里加上的色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画面中用阴影衬托的窗前老者,在“知识”的阳光照耀下,沉思着、思考着,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在他的身体与光影间辉映成趣,空间的膨胀力,戏剧性地呈现了出来。
图1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整理出,明度对比的强弱,可以用明度9级色标来显示。凡明度在0~3度的色为低调色,4~6度为中调色,7~9度为高调色。
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3度差以内为短调对比,5度差以外为长调对比。在明度对比中,某一色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大,为该色的主调。
用以上方法可把明度对比大体划分以下几种:高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低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的九种明度对比。而每种明度对比的调性,给人的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
二、同色相明度对比
直到现在,我们所考虑的明度对比,仅限于在从黑到白的若干灰度范围之间。下一议题,我们将考虑有彩系列的明度对比问题。这个议题似乎比仅就灰度对比要难一些。要进行同一色相以及不同色相的颜色之间的明度对比,核心是,要能够精确掌握和鉴定出不同明度的色彩。
三、全色相明度对比
这种对比看上去似乎更难了。冷暖色彩提供了一种捉摸不定的心理感应:冷色看上去似乎透明、无重量一些;暖色看上去似乎浑浊而又有向下沉的趋势。于是,在全色域的明度对比中,我们要做的是加强训练,加强颜色给人的心里感觉的确立与共鸣。这种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使我们真正进入全色域的世界,通过对比,驾驭色彩的世界。
下面,我们还是从两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来进一步阐释明度对比的运用。
图2是西班牙画家苏巴朗(1598-1664)的作品《柠檬、香橙与蔷薇》。
图2
从特征上说,所有建立在明暗对比上的绘画作品,使用的色相在画面中看起来有些单调。由于明暗对比的手法具有很大的造型能力,可以在空间感上左右画面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这类绘画的作者往往非常小心地去计划如何来控制这个“场感”。从色彩的构成上。整个画面宁静祥和,凝视它,仿佛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幽香。
图3是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的名作《戴金盔的人》。
图3
伦勃朗惯于用明度对比来构成他的绘画作品。如鼻子尖的一丝丝的亮色调,和面部的这种明与暗、冷与暖、模糊与清晰的精妙配合,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人物仿佛在阴影的半明半暗下,呼之欲出。面部的肌肉呈现出悸动的感觉,于是生命的深度便跃然眼前。特别是肩部的那一小块高光,将头部的深度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半闭着眼睛观察这幅画,你就会清楚地领悟到,伦勃朗在这幅画的整体规划和处理中,明度对比是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综上所述,色彩的运用要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从而在两种或几种颜色比较的效果之间,能够看出清晰的不同;并达到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在色彩艺术创作中就需要对比这个概念的贯穿。我们必须借助人类历史上经典绘画作品进行色彩的分析论证,这是尤为重要的。本文的论证不是无目的的,更不是感性化的和个人色彩的,它是以人类视觉的特点为依据,以科学的近乎公式性分析过程来产生结果。对于色彩的明度对比的阐述,将理清人们对于色彩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理清我们在明度对比上,如何正确地运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