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笨小孩的进阶之路

2021-05-30祝海霞

家庭百事通 2021年7期
关键词:清廷曾国藩

祝海霞

道光十二年(1832),湖南省白眉山下的荷叶塘村发生了一件惊天地的大事情——倔老头曾玉屏的长子曾麟书在第十七次赶考后终于中了秀才!好运开启,第二年,曾玉屏的长孙曾国藩在历经六次落第后也考上了秀才。

如果说四十三岁中秀才是暗淡人生的荣誉性结局,那么二十八岁中秀才则是万里鹏程的第一步。老曾家由此张灯结彩,奔走相告。

果然,接下来的十年,曾国藩如沐得意春风,从举人、进士到入驻翰林院,扶摇直上,创纪录地接连七迁,连跃十级,升至礼部右侍郎,仅三十八岁便成了天子近臣。

乡下土包子熬成了天之骄子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但如果知道曾国藩年幼时并非才思敏捷者,而是妥妥的“笨小孩”,那么这份传奇必然会加上励志的色彩。

当地曾流传他一则笑话:有一天傍晚,曾国藩在书桌前背一篇文章,一个小偷潜伏在他家房梁上,准备等他家人都睡熟后好行窃。谁知曾国藩久背不熟,渐至深夜仍然不通。小偷终于等得不耐烦了,他气得从房梁上跳下来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说完他张口便将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一人目瞪口呆。

即便如此,天性愚鲁的曾国藩并未妄自菲薄轻易放弃,他人笨就选笨办法,“读死书”的同时也将“死读书”做到了极致,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镇做题家”。他信奉祖父的“倔强之气”,曾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正是凭着这股倔强之气,他毫不气馁,既立平生志,遂向窗前读,以勤补拙,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打下了坚固扎实的知识基础。

终于,多年磨砺宝剑成,苦心孤诣逢甘露。道光十八年(1838),他高中进士,两年后通过散馆考试,正式入驻翰林院,之后便是青云直上。

二 

然而,“步步高升”從来都不等于“一帆风顺”,土包子入京为官,看似“海阔天空凭鱼跃”,实际却是“一入侯门深似海”。

初入京城的曾国藩如井底之蛙乍见天地,新奇惊叹的同时也格外自卑。好在他有一颗上进且倔强的心。在翰林院,他仍然拿起小时候百折不挫的恒心废寝忘食地读书,拜儒学大师请教读书之法,广交好友以匡己不逮,在名师益友重重夹持下竿头日上。三十岁这年,曾国藩在名师唐鉴的指引下立下学做圣人之志,发愿“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如果说有志能避免为末流,那么有恒才能让理想成为现实。曾国藩以蠢人自视,以圣贤匡己。立志之后,他可谓下足了“恒”的功夫:他开始做“日课”,每日必读书写字,在学业上日日精进;他把记日记当成一项仪式,给自己挑毛病,如骂自己功名心重,骂自己好色似畜生……他把日记给师友看,于己反躬自省,于人以求激励。

对于“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最有心得。他内正其心外正其行,记日记不久还顺便戒了延宕十几年的烟瘾。以至于多年之后,他在给兄弟子侄的书信中不无得意地说:“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1842)十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一日反思为心怀善念,终生反思则近于圣。伴随着学问一日千里的还有他的官阶,曾国藩十年七迁可谓刷新了清朝道光年间的记录。

曾国藩志在经世致用,但在清末腐败的政治环境下,他终日忙碌却于国计民生无大干系,久而久之也萎靡不振,渐渐生出归养之心。咸丰二年(1852),他接到母亲病故的消息,启程回乡守丧。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彼时,江淮一代正经历着一场浩劫——百万太平军从广西挥师北上志在屠满,攻长沙、占岳州、围武昌……所经之地生灵涂炭。守丧不过四个月,曾国藩便接到协助当地政府办“团练”的诏命。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或许是自觉肩负重任,或许是残酷性格得以发挥,曾国藩从书生到“酷吏”的转变浑然天成。他在长沙开办“审案局”,练兵断案雷厉风行。为涤清吏治,他奉行乱世之下用重典;为增强兵力、避免掣肘,他用严苛的方式操练清兵。一时间,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军队战斗力有所提升,但是市民怨声载道,官员恨之入骨。不到一年,曾国藩因其刚愎自用的做法招致群官排挤,最终引起军队哗变,差点招致杀身之祸。无奈,他只好避走衡阳招兵买马自创军队。

不久,太平军围困武昌,咸丰帝慌忙令曾国藩率领湘军出征增援湖北。曾国藩所部在这一战中取得湘潭大捷,作为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军获得的第一次大胜,引起朝野欢腾。可即便这样,身为汉臣的曾国藩也没换回朝廷的重视与信任,还因父亲逝世被清廷罢了兵权,让他回乡守制。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很快看清了自身的性格弱点和国家命运的脉络走向,决定改掉自己刚愎自用、唯我独醒的毛病,换之以和善谦逊的方式,以缓和昔日被他弄僵的同僚关系,同时以更谦卑的方式对待朝廷,给自己争取一个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机会。

正在他忧思难抒之时,清廷江北、江南大营战败,之前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友胡林翼趁机奏请启用曾国藩。由此,曾国藩再一次回到历史的舞台。

重返沙场的曾国藩可谓脱胎换骨,令昔日同僚大为惊讶。他一改之前刚直不阿、软硬不吃的态度,变得圆滑世故。曾国藩的改变让他迅速融入了官场,但他所有的改变不过是为了信念原则的不变。

在战术上,曾国藩的策略一如他的人品——结硬寨,打呆仗。他重视扎营,每天行军和扎营的时间几乎旗鼓相当,费时费力却稳当坚固,即便不能很快攻下城池,也能保证军队无遇袭即溃的风险。打仗时,他则采取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方式,每至一城下,先变客为主,在城外挖两道长壕,里面的一道为的是断绝城中粮草、防止城里人突围,外面的一道则是以备抵抗援军。曾国藩的作战方法显而易见是“笨办法”,正是这样的“笨拙”让他无往而不利。打九江、攻安庆、围金陵……每一仗都费时费力,但每一次都大获全胜。

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六月,太平军花十年心血建筑的“国都”金陵城门被破,数万湘军涌入城中,将这座千年古都繁华之地付之一炬。伴随着太平军由盛而衰终至灰飞烟灭的,是曾国藩由弱至强最终鼎盛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而一人节制四省。至此,曾国藩成了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同治四年(1865),黄淮流域的捻军异军突起。彼时清廷正遭受列强欺压,混乱局面下只求一方突围,因此曾国藩稳扎稳打的“笨办法”为求胜心切的清廷所不容。终于,清廷按捺不住,让李鸿章接替其剿捻,曾国藩最终无功而返。

回到两江任上没两年,曾国藩又奉旨调任直隶总督。他百病缠身仍痛整吏治,却不期然深陷天津教案的漩涡。弱国无外交,为避免战争,他无可奈何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也成为其无法抹去的污点。

身心俱损的曾国藩无心也无力再在官场中纠缠,他接续前几年的工作重心,将心神都倾注在兴办洋务上,以图自强。他创办工厂、广招人才,宣扬科技救国的道理,极力将“师夷长技以制夷”落到实处,在油尽灯枯之际还联名奏请选派优秀子弟赴美留学,为中国争取了第一批留学人才,也为他“晚清第一名臣”正名!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耗尽心神的曾国藩溘然长逝,结束了他权倾四野、励志传奇的一生,也结束了夹缝求生、委屈窝囊的一生!

人生在世,谁都不易。纵为豪杰,亦不假年。不忮不求,方能修身立命!

猜你喜欢

清廷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清代珲春地区的中俄书院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曾国藩读书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