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撰写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实践路径与价值探求
2021-05-30张国宝
张国宝
语文教材五、六年级下册中各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分别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笔者以自己所带班级成立的八个研究小组所完成的八份研究报告为载体,从儿童撰写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实践路径和价值探求等两个维度,来诠释“综合性学习”带给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编者安排了这样三个语文要素,也是笔者提出的三个学习目标:其一,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其二,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其三,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笔者发现这三个学习目标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前后逻辑关系的:感受、了解、搜集是為了更好地撰写研究报告服务的,而能够撰写好研究报告则一定要更深入地感受、更广泛地了解、更有针对性地搜集,彼此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里仅仅以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例,探寻其合理的可行的实践路径。
1.选准汉字研究的方向。选准研究的方向,即选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录制的微课《研究报告的体例与撰写》中,从立足研究的兴趣、根据掌握的资料、选择具体的方向等三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确定。进而,笔者根据单元前面课程的安排以及过往学生所接触到的汉字研究素材,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指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方向——
可以是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谐音字、字谜等;可以是汉字独有的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等造字方法;可以是一种字体的起源、历史、现状,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可以是一种姓氏的来历、现状,一份家谱的研究,甚至是百家姓的演变等;可以是一种书法艺术、一位书法大家、一类书法作品的研究等;可以是一部与汉字有紧密关联的作品,如千字文……
在笔者的启发下,八个研究小组确定了不同的研究选题。
在这八个选题中,汉字研究都有具体、清晰的对象,他们突出研究了汉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有汉字与书法、书法与诗歌、汉字与字谜、汉字与十二生肖等;还突出了汉字的演变史研究,有汉字的演变、秦篆汉隶以及关于“高”姓的研究;还有涉及“象形文字”这样一种汉字所独有的造字术。
2.明确研究报告的框架及题目。从教材中所提供的范例《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来看,研究报告的框架一目了然,主要由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等四个组成部分。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今后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以及“研究心得”等部分。
聚焦研究题目的拟定。教材中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经典的研究题目,即《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聚焦点是“李”姓,研究点是“李”姓的“历史与现状”,回答“李”姓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又怎么样等问题。笔者为学生列举了学校开展儿童研究手记过程中一些研究报告的题目,如《三代人“避暑史”的研究报告》《三代人“寒假作业”的研究报告》《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的研究报告》等。同时,笔者还为学生列举了一种正副式的题目,如《读懂我的情绪密码——认识我自己研究报告》《如何打败记忆的敌人——遗忘?——我的记忆力研究报告》《做一个美的使者——园艺景观设计师的职业体验研究报告》等。接着,笔者又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个题目出发,将其转化成《研究“李”姓的历史及其现状》《“李”姓的前世今生——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两个题目。最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即题目可以是“关于×××的研究报告”,可以是“研究×××”,还可以是“主标题+副标题”式,甚至可以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个人拟定。
无论怎样的题目,都要概括、凝练,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内容。在为学生录制的语文微课《研究报告的体例与撰写》中,笔者逐一为学生厘清了研究报告中四个组成部分撰写的可行性策略。
3.细化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个板块是“问题的提出”。教材示例中研究报告的第一板块“问题的提出”,围绕着“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三个问题,从“李”姓的来历、名人以及“李”姓在当今百家姓中的地位等三个角度展开。“问题的提出”可以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会让读者带着问题且更感兴趣地来读我们的研究报告。同时,也可以抓住自己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式的表达,可以这样写: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在这一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我研究了“李”姓的来历、“李”姓在历史上的名人,“李”姓在我国人口中的分布等。“问题的提出”还可以是清单式的表述,如:“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由此,师生发现:“问题的提出”可以用提出问题式、逐条概述式、问题清单式等来表达自己的研究目的。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写出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研究角度,问题的提出明确了“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的方向。换句话说,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整理相关方面的资料,并得出相关方向的结论。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研究资料的掌握情况、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提炼、校正、修订、完善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
第二板块是“研究方法”。文本提供了三种研究方法:查阅书籍和报刊、询问身边的人以及其他方法。当然,研究方法还可以采用线上采访、查阅资料文献、网络检索、观看相关视频、小组分工合作等。
第三板块是“资料整理”。文中例子紧紧围绕关于“李”姓的三个问题,在大量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了整理。
从整理中,笔者和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明确这样几点:其一,从横向上来说,可以从类别、内容、出处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资料整理;其二,从纵向上来说,也就是在类别一列中,要用简洁、精练的词语进行概括,类别聚焦研究的主要方面;其三,在内容一列中,要从收集到的海量资料里围绕具体的类别,进行提取、梳理、整合,尽量不要复制、粘贴;其四,资料整理,既可以是表格式,也可以是清单式,还可以是图画式,甚至是思维导图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总而言之,“资料整理”这一板块要做到“类别要精准、内容要概括、形式可多样”。
第四板块是“研究结论”。教材将关于“李”姓的研究结论概括为三点。
笔者请学生比照“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学生很快发现:“研究结论”是更加浓缩、概括、精准,更有思维含量的 “资料整理”升级版,“研究结论”是大家这一次与汉字相关研究的发现、观点、结论等。
同时,笔者对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结论部分,提出了这样四条建议:一是研究结论的得出和资料整理、问题的提出等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研究结论回答了提出的问题,概括、总结、综述了整理的资料。二是研究结论要大致对应整理的资料,换言之就是一项资料的整理得出一条相应的结论。当然也可以把两部分甚至更多的资料概括成一条研究结论。三是把研究结论中最重要的内容、最核心的句子,放在每一条研究结论的开头部分,以总分的构段方式展开。四是研究结论的语言尽量平实,清晰、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即可。方式可以是如文中的清单式,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图表式等。
最后,根据班级的安排,通过线上方式,分好研究小组,选好小组长,商定好研究方向,再明确各人分工,大家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一起商定后,分板块撰写研究报告。
二、“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可行性价值探求
1.实践确立最好的学习模式。在“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汉字研究的方向,要提出相关性强的问题,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形成关联性强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的问题、整理的资料、研究的结论还需要一脉相承、相互回应、形成整体。这里以搜集、整理资料为例,第六小组的选题为“探索中华字谜的奥秘”,学生搜集、整理了诸如中华谜语的历史起源、什么是字谜、字谜的结构、字谜的分类、制谜与解谜、与字谜有关的历史故事、妈妈与字谜的童年故事、妹妹与字谜的快乐时光、小学生对字谜的认知这九种有一定区别度的素材,而每一种素材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以及小组分工撰写简单研究报告的全程,有关于汉字文化的传承,有搜集资料基本方法的学习,有所搜集的大量资料的整体梳理与板块整合,有研究结论的提炼与表达等等,这些实践都是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很好的方式。这些实践的背后,还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統一、母语与文化的传承。
2.情境建构真实的学习场域。当下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与设计,尤其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无疑以真实情境为学生建构了真实的学习场域。一是研究内容真实。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全程中,学生就“神奇的象形文字”“秦篆汉隶”“探索中华字谜的奥妙”等选题进行研究。二是研究过程真实。与所有综合性学习相伴相生的就是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有两位组长与四位组员,共同负责选题、分工、研讨、布置、呈现、展示等过程。三是研究任务真实。虽然,这一轮综合性学习最终是以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呈现方式的,但“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等三个方面和“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一起以真实的学习情境构成了整体的综合性学习场域。语文与语言学习的价值,乃至学生能力的形成、素养的锻铸、精神的成长等价值,都在情境建构的真实学习场域中得到逐步实现。
3.综合奠定全面的学习格局。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语文素养”,到当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需要真实、具体、鲜活的语文学习载体来支撑、来贯穿、来实践、来落实。通过实践,笔者确信“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是其中非常有效的学习载体之一。
“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其必备的“综合性”,奠定了全面而整体的学习格局。一是书本与生活的综合。研究报告的撰写,依托书本知识,包括方式与方法,都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拓展运用,以巩固、提高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的格局得到无限地扩展、放大。二是个人与团队的综合。研究报告的撰写,肯定离不开个人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但更需要团队的、分工的、互动的研究。个人的研究是基础,更是基石;团队的分工是合作,更是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主动、探究、创新”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必然在自主与合作中逐步形成。三是线上与线下的综合。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在最大可能性上融合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各自优势。线上聚焦的是主题的确立、团队的分工、资料的搜集、远程的采访、成果的分享等,而线下深化的将是独立的思考、深入的分析、仔细的甄别、任务的完成等。虽然是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但依然是学习内容、方式、领域等不断综合、融合、整合,这也必定为每个学生奠定更加全面化、更加全方位的学习视角、学习领域、学习格局。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