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课后习题指导浅探
2021-05-30时守礼
时守礼
教科书后的习题揭示了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师“教什么”的思路清晰起来。但是,如何紧扣课后习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真正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还需要我们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精心设计阅读支架,达成课后习题设计的目的。下面以《琥珀》一课的课后习题指导为例。
◇习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计】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并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各发生了什么事情。
2.汇报交流,相机点拨引导。
一个夏日(蜘蛛想吃苍蝇)→蜘蛛刚扑过去 (一大滴松脂把它们一齐包住,积成一个松脂球)→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松脂球一直挂在老松树上)→后来 (地壳演变,海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入泥沙)→又是几千年过去(松脂球成了化石,被一个小男孩挖出)
3.生尝试根据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形成过程中关键动词的提示,概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4.生尝试借助描寫苍蝇、蜘蛛、松脂、海水、孩子动作的词语,创设情境,通过角色转换进行讲述。
苍蝇:展翅、飞舞、穿过、飞进、伸腿、掸掸、拂拭
蜘蛛:爬过来、划动腿、向下爬、扑过去、前俯后仰地挣扎
松脂:发光、滴下来、落在、包、继续滴、盖住、积成、包裹
海水:漫上来、逼近、淹没、冲刷、拔起
孩子:踩着、挖
(1)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苍蝇,你会怎样讲述自己的经历?
(2)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样给大家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放学回到家后,你能够给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吗?
选择一种情境,尝试练说。
“书不读熟不开讲”,所有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训练都建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基于文本语言,而又不囿于文本语言,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内化文本中细腻生动的语言,如“展开柔嫩的绿翅膀”“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内化文本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表达方式。语言积累了,表达方式积累了,在遇到相似的语境时,学生就能够迁移适用了。
支架1、2指导概述,要求学生概述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内化文本的主体结构。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标识时间先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短句。然后,结合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点拨:每个时间段,主要出现了哪些事物?它们发生怎样的事情?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一个?相机提炼喻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关键动词,如“吃”“包住”“挂”等。阅读教学中要时刻树立“概括说与具体说间转换的意识”:当学生表达具体时,很多时候只是把课文中的某些句段读了一遍,抑或滔滔不绝地回答了一大段话,要能够引导他们概括说;反之,当学生概括表达时,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语境、生活体验具体说。语言转换的训练同时也是归纳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
支架3、4指导讲述。教师出示表示五类事物动作的词,给学生提供讲述的支点,放缓目标达成的坡度。教学时创设三种交际情境,让讲述有了交际目的,学生更感兴趣。
◇习题:“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教学设计】
1.“推测”是什么意思?
2.根据下面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
(1)燕子低飞。(将要下雨。)
(2)小明今天早上到校发热了。(可能受凉感冒了。)
(3)期末考试,小明的成绩优异。(表明他学习刻苦努力。)
3.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如:为什么说是“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为什么说是“许多老松树”?为什么说是“厚厚的松脂”?为什么说是“一大滴”松脂?)
4.默读课文,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选取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细节描写,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推测”一词的词典释义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这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任何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生活语境中,才会有鲜活的意义。词语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才能够真正建构到学生的语言库中去。支架2提供了几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真切经历“推测”的思维过程。支架3是通过例子,指导学生联系文本语境,思考细节间的因果联系。支架4超越例子,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乐趣。本题既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严谨、细腻。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十三期立项课题“互构理念下的文本分类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Jk13-L08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