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课堂习作”实效的策略
2021-05-30黄永艳
黄永艳
一、先学后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1.细心观察,关注生活。教师课前明确习作要求,安排学生提前自学本次习作的要点,再指导学生做好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充分收集资料等课前准备工作。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植物,指导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只要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明确的观察任务去收集资料,那么渐渐地,他们就能学会有条理地观察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积累,一情一景习得,一人一事写起,假以时日,学生自然地既会观察外表,又能揣摩内心,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2.自主阅读,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围绕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需要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一项小实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习作素材,为课堂习作“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打下基础。教学习作7“国宝大熊猫”,则需要提前布置学生分类收集、查找资料,对大熊猫的习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实现下一步的信息整合。
3.主动学习,有的放矢。先学后教,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首先,学生在面对习作要求时,逐字逐句地看,认真细致地想,反复推敲,其审题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次,学生可以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习作前,自己说一说、写一写,发现习作中的难点,进而与同学开展互助学习,还可以向老师和家长咨询,这样主动地获取知识会使习作素材的积累更丰富。
学生在习作材料充足和进行了一定的习作思考的情况下,能够更积极地投入习作过程。而教师避免了在学生“零起点”的基础上进行习作指导,为课堂节省出时间,能更有針对性地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习作评讲。
二、充分指导,激发学生的“自悟性”
1.话题交流,敢想敢说。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习作课上,教师可以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设计几个与习作有关的小话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要写的生活现象加深思考,以便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得更加鲜明、深刻。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听、说的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他们能流利通顺地说完整的话,能准确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学会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在交流中实现个性化地表达,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手写我心”,习作便成为学生性情的自然流露。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独特想象。即使他们的语言或观点不免存在某些幼稚、肤浅甚至荒谬的地方,但只要是真情实感,教师就应该理解、包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保持学生当堂习作的热情和兴趣。
2.范文引路,提升技巧。要充分发挥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课文中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范文众多,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细腻的文笔、生动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师生共同从中寻找规律,总结复习方法,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例如,教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赵州桥》第3自然段中过渡句的使用方法,使其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教师还可以选择与习作内容相关的优秀范文或片段,通过师生讨论,归纳要点,了解范文在构思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优点。在不断的模仿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技巧自然会得以提升。
3.限时习作,情境演练。首先,创设环境,投入写作。教师应为学生完成习作营造优良的课堂写作环境。在作前指导和班级交流结束后,学生应立即开始撰写习作草稿,实现“口头”到“笔头”的升华。对学生在撰写草稿过程中的书写不必做硬性要求,教室要尽量安静,让学生渐渐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紧张投入的状态,这样才能思维连贯,下笔顺畅。
其次,限定时间,完成主体部分的写作。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限定在30分钟内,让学生完成习作中最重要或最难写的部分。例如,习作“写信”,可以先完成信的主体部分,暂时忽略信的格式;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可以先完成事情“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暂时忽略开头、结尾。先“攻克”主体部分,让学生尝到独立写作的乐趣,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
4.反复推敲,集思广益。首先,小组互改错字、病句。四人小组优中差生搭配互改,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好习惯。
其次,全班齐改难写的段落。围绕全班学生都难完成的重点段落的描写,比如,卡通人物打斗场景或者游记,教师可抽取一篇学生习作,全班共同修改。一字、一句、一标点地斟酌,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激发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运用的悟性。
只要在“下笔”之前反复思考,“成文”之后再三琢磨,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及时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1.鼓励创新,培养自信。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关注那些有奇思妙想的学生。习作的内容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内容,表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对“头尾新颖”的习作,要给予肯定和提倡;对形式多样的人物对话描写,要给予鼓励;对观察细致、立意深刻的文章,要多加赞许……这样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所需时间不多,但其影响不容小觑。
2.及时反馈,聚焦差异。教师批改与讲评习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应尽量及时评价与鼓励。教师的评价,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基础薄弱的学生用上了一个好词、好句,就要立即圈画点赞,让后进生得到激励,看到希望,激发习作的兴趣;中等学生,遣词造句新颖之处,要在全班朗读,更好地提高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培养高质量完成习作的信心;优秀学生的习作,可以成为班级学习的范文,引导其他学生模仿,带动全班整体提高习作水平。
3.分级发表,保持兴趣。拥有一定范围的读者,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像作家一样在为表达与交流而创作,在被欣赏中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读者,可以是本班同学,也可以是报纸、网络上的读者。
教师可以将基础薄弱学生和中等学生习作的某个精彩片段张贴在班级显眼处,以此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从中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也带给他们持续的写作动力。鼓励其他学生在稿纸上写点评,然后评选出最佳“评论家”。这样,不论是获得关注的写作者,还是积极点赞的评论者,都能从中获益。将优秀学生的习作在班级展览或推荐到学校广播站,再组织班级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一旦习作发表,必能激发他们持续的写作热情,由被动写变为主动去写。
总之,教师坚持“先学后教、充分指导、限时习作、及时评价”等策略,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堂习作”教学工作,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考场习作。
(作者单位:南京市古平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