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1-05-30骆新强
骆新强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省份的俗称与分封制无关的是( )
A.河南——中原大地 B.山东——齐鲁大地
C.河北——燕赵大地 D.湖北——荆楚大地
2.“汉”作为国号曾被频繁使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近20个“汉”政权,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汉”,即西汉、东汉和蜀汉。西汉、东汉和蜀汉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刘彻、刘秀、刘备 B.刘邦、曹操、刘备
C.刘邦、刘秀、刘备 D.刘邦、刘秀、刘禅
3.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政治中心南移 B.城市生活繁荣
C.中央集权加强 D.南方经济发展
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5.“戊戌变法失败了,仅存的硕果却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里所说的硕果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6.1919年11月16日,《申报》报道:“(《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其初反对者,约十人而九,近则十人之中,赞成者二三,怀疑者三四,反对者亦仅剩三四矣。”材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批判传统文化成为共识
C.白话文逐渐推行
D.民主与科学观念的广泛传播
7.“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开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战略决战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9.《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这部作品中的“最可爱的人”包括( )
①黄继光 ②雷锋 ③邱少云 ④邓稼先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1.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12.下列三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道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13.人类对法治的追求源远流长,在古罗马的历史发展中,法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罗马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D.《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14.“欧洲的民,只知其主,不知其王。”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德国是教皇的乳牛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条条大路通罗马
15.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人若不超越人性,是多么卑鄙下流的东西。”这反映了他( )
A.对人文主义的推崇
B.反对教会说教
C.对人文主义的反思
D.诋毁人性
16.政体即政治体制,一般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如果说国家是一部机器,那么“政体”就是操作系统。在这方面,英国和美国的明显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保留国王
17.“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文中的“我”是( )
A.克伦威尔 B.瓦特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8.美国在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1861年改革中提出“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19.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在欧洲(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世贸组织成立
20.二战后西欧的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重塑昔日辉煌,西欧国家选择( )
A.扩大对外侵略扩张 B.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依附美国对抗苏联 D.走上了联合发展道路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面绘画《雅典学院》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整个画面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描画了共11群组的57个学者名人。画面的中心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指着天,亚里士多德指着地,他们边走边谈,引经据典的样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旁站着的人,个个怀着崇敬,正在聆听两位大师的辩论。在柏拉图左边,他的大恩师苏格拉底在用他习惯的方式,掰着手指和一群人讨论着什么问题。
材料二:右图是一块汉代画像砖上的画像(“儒学讲经图”),它是汉武帝为提倡儒学而在长安兴办太学的旁证。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儒家经典,学后经考试按等第录用。
(1)材料一、二反映中西方教育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4分)
(2)读完两幅图,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2分)
2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鸣教授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其实,钱、枪、战士,连同革命启蒙者和领导者,都是清末洋务运动孕育的。
——摘编自尹平《为什么说武汉本来就是英雄的城市》
材料二: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鎮,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摘编自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北的洋务运动与武昌起义的联系。(3分)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张之洞“种豆得瓜”的理解。(2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但无论是我们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为意识形态所付的昂贵代价了。
——尼克松
材料二:解释过去40年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国际结构。这种观点强调国际格局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二是国内因素。这一观点强调国家内部战略、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应当承认,推动中美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破冰”的是国际结构因素,与中美两国国内战略没有直接关系。
在“破冰”六年后,中美两国始终未能正式建交。这种局面直到1978年才有了决定性的变化。中美建交“临门一脚”的完成,除了既有的国际格局因素继续发挥作用之外,中国国内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中国领导人一边开始酝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提速,一边开始提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外开放,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摘编自达巍《选择国内战略定位中美关系》
(1)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为何要架起“友谊桥梁”?(3分)
(2)推动中美两国“破冰”的是国际结构因素,促成中美建交的是国内发展战略因素。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4分)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2016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出现的反对全球化持续升温的阶段。很多学者和评论家将疫情的影响叠加到已经发生的反全球化现象中,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担忧,提出全球化终止或全球供应链大调整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疫情会不会成为压倒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我们认为,科学判断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既需要正确理解逆全球化的现象,也需要认识疫情对全球化动力机制的冲击。
——摘编自刘卫东《新冠肺炎疫情不会终结全球化》
(1)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全球化”出现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动力机制”是什么?(2分)
25.(5分)阅读下面表格,选择其中的两个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中美关系与世界形势的联系。)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C 7.D 8.C 9.A 10.C 11.D 12.B 13.B 14.C 15.C 16.D 17.D 18.D 19.A 20.D
21.(1)相似点:都重视教育。不同点:雅典的教育崇尚思想自由,学术开放;中国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思想上大一统。
(2)两国的教育都对本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既要重视教育,发展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教育,又要博采众长;在教育方面中西方要加强交流学习;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22.(1)兴办近代工业为革命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枪炮厂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武器;兴办新式教育培养了革命领导者;编练新军为革命积蓄了武装力量。
(2)张之洞在湖北兴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上却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23.(1)苏联的威胁(拉拢中国对付苏联)、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与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对抗是不明智的)等。
(2)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為了对付苏联,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迅速提升,促成了中美建交。
24.(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电子计算机。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低迷,2016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执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3)各国互通有无、发展经济的需要;交通通信的发展进步;各国和平友好相处的需要;等等。
25.冷战使中美关系变“冷”(选择20世纪40年代初和50年代初)
面对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侵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美两国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友。二战结束后,美国挑起了冷战,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敌视、孤立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中美两国由盟友变成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