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化,让童话魅力无限
2021-05-30姜树华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人们曾经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赞誉他这篇童话作品为“完美之作”。这篇童话的结构很清晰:“巨人外出,孩子嬉戏,花园美丽”—“巨人回来,赶走孩子,花园入冬”—“巨人醒悟,孩子共玩,春回花园”。读者不难读出这篇童话的立意:自私永远是孤独的,分享才会带来快乐。《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篇幅最短,却最具戏剧化也最富有诗意的一篇。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品味童话的魅力。
戏剧化的景象
王尔德的每一篇童话都有极美的文字,读者走进他作品的美好氛围之中,会由衷地感受到美的力量。课文的开篇:“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多么唯美的画面,这是一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胜地,只有孩童的眼睛才会如此细致地端详这样的美景,只有孩童的耳朵才会如此感受并亲近这样美妙的歌声。与这样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于是雹也来了……”
这是巨人自我封闭后,花园出现的戏剧性变化。此前果树枝繁叶茂、花朵绽放的四季风景与鸟儿们悦耳的天籁之音都没了,花园里只剩了雪、霜、北风与冰雹,死寂沉沉的冬日带来的是“凄凉的花园”。直到有一天,巨人听见动人的音乐,看到“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窗外”,于是戏剧化的场景又出现了:“雹停止了疯闹,北风也不再吼叫,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一幅奇特的图景出现了,桃树“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朵们“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这几句中的描写对象,就是巨人吓走孩子、花园进入冬天后纷纷躲藏起来的事物,他们现在纷纷以最美的姿态出场。花园的变化与孩子们是否出场息息相关。文章的高妙之处,是将孩子们最终出场后会在花园里如何尽情玩耍作了留白。因为每位读者脑海中都会有自己熟悉的场景,他们的心弦就这般被作者扣住。
戏剧化的拐点
整个故事有多处拐点,一处大拐点与几处小拐点。我们重点来领略一处大拐点:其余小孩子们都四散逃走了,“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开”。这个小男孩之所以没有走开,只因他太小了,小得“手还挨不到树枝,只好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看不见走过来的巨人,所以才没有逃走。这是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拐点”安排。随后,童话中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是整个童话中最可能令读者放慢速度来阅读的地方。当巨人轻轻抱起小男孩放在树枝上时,那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小男孩儿用自己的能量证明:孩子能给花园带来春天。文中没有人物对话,有的只是巨人“抱起”小孩的动作,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抱起”中饱含着温暖与亲情。作家用这样的特写方式来描述,令人难忘。
戏剧化的结局
王尔德的童话结局基本以美好祥和為主基调,《巨人的花园》的结局也是如此。整个结尾分这样三步:第一步是巨人蹲下身子“轻轻抱起”那个孩子,这是巨人顿悟、动心,转变了观念;第二步是巨人“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拆掉了围墙就是拆掉了内心的藩篱,花园成了大家的花园;第三步是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成了孩子们的“大玩具”。无比幸福的何止是孩子们,还有巨人,他“欣赏着他自己的花园”,连孩子们也成了他眼中“最美丽的花”。
爱,是付出,是分享,是相互成就。阴冷的自私带来的不是春天,而是那不尽的严冬。《巨人的花园》便是这一道理灵验的试金石。
不得不感慨:作家应是童心永驻,才会有如此戏剧化的清新文笔。《巨人的花园》篇幅虽不长,却是一篇经久耐读的世界名作。
(姜树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兼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