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审题方法
2021-05-30侯天时
侯天时
审题是学生对试题的“第一印象”和“初步分析”,是学生汇集问题数据、开启思维活动的信息积累活动。因此,审题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思维活动。审题方法决定了解题的立足点、切入方向和内容定位,也决定了学生如何借助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审题是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和问题定位的起始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题技巧和个人能力的试金石。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常用审题方法
(一)审“题心”——科学把握问题定位。
“题心”是一道试题的灵魂所在和中心思想,它依附于试题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把“题心”看作是问题浓缩后的精华内容。审“题心”,就是要全面把握问题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简明扼要地搞明白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例1.人们常说“毒品猛于虎”,毒品的危害包括( )
①对吸毒者身心的危害 ②对家庭的危害 ③对社会的危害 ④对他人的危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该题的“题心”是“毒品的危害”。因此,解答此题时就要围绕“题心”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毒品猛于虎”,我们可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非常大。结合日常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吸毒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巨大危害,也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安宁与幸福;吸毒者的违法行为更是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审题干——全面掌控试题内容。
题干是试题的主体。审题干,就是通过阅读试题科学而准确地掌握试题主干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此达到全盘考量、统筹安排的目的。通过审题干,我们可以明确解决问题需要从哪里入手。
例2.近年来,从网络曝光到纪委介入再到核查处理已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新路径。调查显示,93.3%的网民选择通过网络揭发社会不公。这表明( )
①网络赋予了公民更多的权利 ②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③网络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 ④网络监督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的题干较为简短,主要讲述了公民利用网络揭发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这一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意思去审视和选择正确的题肢了。网络无法赋予公民权利,网络监督也不能成为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由此可知,题肢①和④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它们既夸大了网络的作用,也过度提高了网络的地位。②和③两个题肢内容叙述得较为客观、准确,符合题意。大多数网民选择通过网络揭发社会不公是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明证”,而由此也显示出网络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故本题选C。
(三)审关键词——精准解答问题的关键。
试题叙述中的关键词,是解答问题的“七寸”所在。找准关键词能达到“直击要害”的效果。“题心”是整道试题的中心内容,源于对试题的全面考量,而关键词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以点带面”。
例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说过这样一些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些话语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 )
①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②努力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③放弃学业,投身社会 ④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关键词是与答案有直接关系的重点词语。本题的关键词句有“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些关键词句还可以简略为“实干”“撸起袖子干”和“干”,甚至可以夸张地浓缩为一个“干”字。怎样干?当然要科学地干。由此,我們能够很容易地排除题肢③。放弃学业去干工作,那是蛮干、瞎干和乱干,因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排除含③的选项,故本题选B。
二、解答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审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审题技巧属于比较复杂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和技能培训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初中生在审题能力训练过程中只有注意以下问题,才能够实现个人审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提高。
第一,全局性。在审题时,要注意问题范畴的广泛性,以全局观念去审视和预判形成问题的背景因素,不能偏激行事,以此形成最全面的信息汇总。全局观念既是初中生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要基点,也是初中生提高审题科学性的有力抓手。
第二,针对性。审题时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把握问题,还要精准抓住问题的“要害”,更要凸显核心元素的突出权重,为后续解题时的“有的放矢”提供核心目标。针对性理念决定着初中生的审题方向、分析质量和论述层次,是“政治直觉”的重要体现。
第三,外延性。学生要以核心目标为基准,适当进行关联思考,将核心目标周围的次要元素“一网打尽”,为后续的全面性思考打下基础。外延性理念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初中生审题的思维深度,还能够有力拓展审题的知识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