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2021-05-30
“精读”一个名词,大多数教师,恐怕还只有很模糊的一个观念。其实为明了正确计,不如直截了当地把他作为“熟读精思”解释,包含记忆与理解两个要素。名为精读,而不能记忆,怎样能永久地欣赏与应用?旧时读书背诵,并非不好,其不好之点,乃在只能背诵而不能理解。至于已经有理解,而不能背诵,则还是不能受用。现在学校各科作业中,都有一大部分记忆工夫,何以独有国文则随讲随忘,教师不令学生背诵?这真不可解。桑代克在《教学之原理》中说:“现在痛诋记忆为知识的奴婢,是很时髦的,好像在什么类化、兴趣、思考等名词中,‘记忆连一学都不配……其实记忆有什么不好,单记忆文字而不了解内容,才不好耳……内容了解了,则愈能记忆愈好……在学业中有一大部分,生徒并不难于了解,倒是单了解了而不刻实地努力,便不会给他们享用。”这几句名言,真好像为我们国文教学而发的!有许多文章,学生看了,只需稍为指点,便已了然,何用逐字逐句地去讲解,白白地费了多少可贵的光阴,而学生依旧是一无所得。至于试验记忆的方法是默写,试验理解的方法是课题。默写可随时指定文章的全部或一部为范围,课题可就形式上(字法、句法、篇法)内容(思想、感情)出为简短问题,令学生笔答。依我浅短的经验,每星期上课时间,精读如占两小时,则所选的文章,只可限一篇,以一小时提指教材,而一小时试验学习的所得,我觉得必须这样切实地读文,方能读一篇得一篇的益。
——孟宪承《初中国文之教学》
(原载《教育与人生》第三十九期和《新教育》第九卷第一、二期合刊;后收入光华大学编《中学国文教学论丛》,商务印书馆1927 年出版)
孟宪承(1894—1967),江蘇武进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主要著作有《教育概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育》《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