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21-05-30

藏书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古籍中华文化中华

本报据新华社讯党的十八大以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逐渐“活”起来,源自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深刻自信在新时代升腾凝聚。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日,中央宣傳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蓝图绘就。

谋划“十四五”,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谋划好下一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十分关键。

规划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包括15个原有项目: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戏曲传承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系列文化经典、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还有8个新设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城市文化生态修复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规划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典籍整理编纂出版,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工程实施4年来,15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推进文物、非遗、古籍、地方戏曲剧种、美术馆藏品普查和复核工作;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全国地方戏曲普查报告汇编》已经成书。

截至2020年,全国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占总任务的94%;累计修复古籍360多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95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32个分卷进入出版社的编校程序;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录制约128小时的采风样品。

实践证明,以实施工程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很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

融入生产生活,助力全面小康

4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抓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契机,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全国高校建设106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全国中小学建设近30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设立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

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疫情期间,宅家“云观展”,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创新方式、多元表达、科技赋能,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全新启示。用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使得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舞动中国”,精选《丝路花雨X我的梦》《国色·十二生肖》三台艺术精品,推广到八个国家的数十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引发热烈反响。

“中华之美”海外传播项目,以国际传播为鲜明特点,着力呈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记住乡愁》为代表的经典纪录片,向全球观众开启了一段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乡爱国旅程。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与升华中,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和深厚滋养,让中华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猜你喜欢

古籍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