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上的日月光华
2021-05-30喻融
2020年9月,在“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举办的全国首届学员结业展览上,复旦大学传习所展出了一组装帧精美的复旦百年石刻传拓作品。
这组作品不仅包括了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在重庆北碚校区的历史石刻拓片,还包括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园里老校长谢希德题的迁校奠基石拓片,苏步青校长、中文系教授朱东润燕园题字,以及知名历史系教授周谷城题字拓片。
复旦大学传习所首届学员从2017年开始创作,历时三年完成的复旦百年石刻传拓作品,从传拓、装裱到装具设计、装帧均为纯手工制作,作为复旦大学传习所所承担的“复旦百年石刻传拓计划”的主要项目成果,在传习所结业展出后,被复旦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收藏。
说起这些传拓作品的制作缘起还要回到2015年5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在复旦大学设立传习所,聘赵嘉福和童芷珍两位古籍修复大家为传习所导师,招收喻融、沈喆韡、叶倩如三位年轻修复师为首批学员。
赵嘉福先生是国内古籍修复名家,也是上海市碑刻传拓与拓片装裱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特聘专家,赵嘉福先生多年来为复旦大学镌刻了复旦老校长马相伯先生书复旦校训、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书《心经》等。经他推荐,三位学员参加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承办的碑帖拓片修复技术培训班,对传拓这一古老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人经常会讨论传拓技艺,并利用赵嘉福先生为复旦镌刻的石碑来练习,几年下来,对传拓拓包制作、用纸、用墨都颇有心得。
在學习过程中,几位年轻人萌生了将复旦校园现存石刻作品、制作留存一份原拓拓本的想法,并得到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以及时任学校宣传部副部长周鹏、古保院王启元博士的大力支持,图书馆特向校宣传部申请设立“复旦百年石刻传拓计划”,不仅针对邯郸校区石刻制作拓片,还在赵嘉福先生带领下,远赴重庆,走访复旦北碚老校区的历史石刻制作拓片,这些历史石刻包括《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周谷城题“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谢希德题《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迁校碑》、“孙寒冰教授墓志”等重要历史档案资料。
其中最为珍贵的《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保存在重庆三峡历史博物馆,在三峡历史博物馆和重庆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下,几位年轻人有幸寻得此碑实物并留存拓片。碑由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手书,碑高252厘米、宽117.5厘米、厚11.5厘米,由重庆地区常见的青灰色砂岩凿制而成,碑文楷书,题名《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全文共计400余字,真实记录日本侵华历史,详述复旦师生孙寒冰教授等7人遭日机轰炸致死以及校舍、图书、仪器被毁惨剧,并昭示碑纪事的意义—“用诏万世,不忘寇仇”。1941年8月1日,碑以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代理校长吴南轩、副校长江一平名义所刻,石碑原立于夏坝后山孙寒冰教授墓前,“文革”时期,孙先生墓地惨遭破坏,此碑一时不知所踪。1984年,由复旦校友周顺之、陈秉超访得,现孙寒冰教授墓前所立水泥塑石碑为其缩小复制品。
如今,重庆夏坝后山孙寒冰教授陵墓一如既往的宁静,隔壁小市场里忙于生计的行人无暇关注它;当地博物馆冰冷的库房里,碑刻藏品清单亦无记载。但当年轻的传拓学员,用均匀细腻的棉连纸与云头艳特有的墨色,再现这些石刻上岁月沧桑所带来的凹凸不平与斑驳陆离时,百年复旦的故事彷佛蕴藏其中。面对这一组复旦百年石刻的拓片作品,能感觉历史将你包围,向你诉说,使你激动,令你沉思。
百年复旦石刻传拓计划已经结项,但石碑的走访、拓片的制作和装帧工作并没有停止,恰逢复旦大学档案馆征集老校长档案资料,该拓片作为重要档案被档案馆收录,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