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在京举办
2021-05-30刘晓立
刘晓立
5月31日,“珠还合浦 歷幼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开幕式暨《永乐大典》研究中心揭牌仅式在国家围书馆举行。
此次展览自6月1日起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二展厅面向公众开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精神,持续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和中华传统典籍文化传播。展览精选包括善本、阅围、手稿等在内的馆服珍品60余种70余册(特),全面展示了《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版式外观、聚散流变、辑佚影印,重点讲述了《永乐大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明珠还于合浦"的过程及国家图书馆对《永乐大典》的修复、保护、整理与利用。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浙江下沙奥特莱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
5大单元讲述《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本次展览共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 大单元。通过讲述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永乐大典》蕴含的丰富而宣贵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展览特设单元展示《永乐大典》的巨归和再造。以图表加重点事件描述的形式。细致全面地整理了《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多种途径。人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深度挖掘了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围绕大奥进行的部署安排,展现了一代代图书馆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地对《永乐大街》进行的搜集、保护、修复、出版工作同时,回顾了抗战时期《永乐大典》等古籍善本南迁、运美往事,梳理海外《永乐大典》的回归历程,帮助观众了解《永乐大典》在旧中国飘摇多舛的命运,以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社会各界人士为将其传承后世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9册嘉靖副本近年首次展出展览共展出展品60余种70余册(件),其中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有多册是海外回归的代表性《永乐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国为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购入的“农”字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送还中国的“烦、溶、喜、庸”字册. 1955年德国政府送还中国的“士”字册等。
此外,还有1950年顾子刚捐赠的“易”字册,1951年徐伯郊捐赠的“郎”字册,1951年商务印书馆捐赠的“水”字册,1958年北京大学捐赠的“水”字册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华典籍的重视、爱护之心。
除《永乐大典》外,展览还配合展出明抄本、明刻本、明拓本等40余册(件)古籍精品此外,展出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入藏《永乐大典》的相关档案复制件,让观众全面了解《永乐大典》及其传承历史。
多种互动体验普及典籍知识为了让展览更具体验感、参与性,此次展览加大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力度,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国之瑰宝的独特魅力。展厅入口处设有沉浸式环幕体验区,创造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沉浸式体验。“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能让观众体验台阁体书法,学习古籍版式知识。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则是通过间答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永乐大典》的纸张之良和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此外,展厅触摸屏提供《永乐大典》回归图表和《永乐大典》数据库供参观者查阅。《永乐大典》数据库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高清仿真影印的成果,首次集中发布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多家收藏机构所戴《永乐大典》的高清彩色图像,辅以图文对照、版式还原、全文数字检索等功能。为了配合展览,国家典籍博物馆还策划了四种研学课程及一个主题活动,让观众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中华典籍与文明的厚重。
《永乐大典》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给国图八位老专家回信时,也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明确指示。今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这充分体现了觉和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后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展览开幕式上,国家图书馆正式在古籍馆加挂“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研究中心”牌子,旨在联系团结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为学界提供服务、建设《永乐大典》资源库等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举办展览、开发文创、利用多媒体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出更多新的成果,展示《永乐大典》其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