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书一把剪
2021-05-30侯妍妍
侯妍妍
刚入行时就听到一句话“修书的一把剪,被回的一把刀”,意思是修复古籍要会用剪子,修复书画刀工要好。
古籍一叶一叶修补好后,要恭边——把边上露出来的多金补纸费掉。但有的古籍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和时光的磨砺,书的某一边实则已是肉眼不易辨识的弧度,不是规矩的直线,因而用剪子剪能贴合原来的形状。剪子比刀子更加灵活。
可是学修复很长一段时间后,尊子还总是用不顺手,因为我不敢。是因为技术不好,心里没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怕功亏一篑。
前面一叶一叶细细补的漫長过程都过去,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此时的心态是格外患得患失、如履薄冰的,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我宁可一点点去用刀子就边。
师父一次一次教给我剪刀要靠着书边平着剪。看着师父戴着花镜拿着剪子,几下就把书边剪得平平整整心里艳羡又惭愧。于是也尝试着剪。可是那咖刀到了我手里就成了小短疑儿,怎么也够不到露出书边一丝丝的补纸,心急忍不住去够它,剪刀一斜剪出一道细细的老鼠胡子来,俗称民须。于是抱怨剪刀不好用。上网去搜各种剪刀∶要刀刃长、要刀刃薄。有一次搜索一种红外射线激光制导剪刀可以保证剪出来不跑偏的……冷静下来认真想了一回,觉得终究还是练不了技术,靠红外线不如拿技术靠着。于是省了一笔买剪刀的钱。
逼着我拿起剪刀的是第二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修完了《金匮要路》,该被边了。杜伟生老师进来看我拿着刀子就回为什么不用剪子。我说不敢。杜老师说,修书的一把咖有什么不敢的,现在不敢什么时候敢说完站旁边等着。杜老师一向以严厉著称。说话斩钉截铁,简练明白。也就是这斩钉截铁的一句“现在不放什么时候放”,犹如一声檀喝,把我怕剪刀的心结解开了。在杜老师关键时刻的提点下,我用剪刀剪齐了那本《金匮要略》,从此,再也不怕用剪刀。敢用剪刀之后,回到馆里在师父无比耐心细致的指点下又实践了无数次,慢慢从敢剪变成会剪。从此工具包里的剪刀终于不再是虚设。
剪刀这道坎儿,我是终于迈过去了,也慢慢有了一些心得。剪刀若论用依旧是刃长且薄的好用,但不是越贵好用。普通的最光牌重刀,现在用来也很顺手,可见适合的永远是最好的。现在遇到造型好看的剪刀还是会去买,有一次国一把日本产的重刀,刀刃是微微有些重形的,很好奇,于是实回来试试。觉得咬合严密,如利而阻力小。像这样精微之处的细节感受,不做修复是很难关注到的。
买工具是修复者的职业习惯。也是属于修复者独有的乐趣。在尝试和比较工具性能的过程里。增加的是修复者的观盛和触感的能力,那些工具触纸、触手时极微妙的变化,都是藏在它们最深处的语言,只说给懂它们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