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21-05-30王毅修俊勇马千越
王毅 修俊勇 马千越
摘 要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能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展开。通过应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可实现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 管理学;高校学生管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3-0044-02
1 管理学概论
随着人类的发展,管理学从一门较单纯的社会学科发展成为目前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组织管理活动的工程体系。在社会持续发展背景之下,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产生管理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讨论当前社会如何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终整体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基于社会现状,学术界普遍认为管理学是在整理各项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策划、组织、领导、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整个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导致学生与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形势越发严峻。针对“00”后大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往的强制约束、简单管理的手段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学的最新理论,为学生管理工作寻找新思路、开拓新方法。可以在学生管理中融入现代管理学的人本管理、积分管理、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等理念,打造学生管理科学有效的工具。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者希望能够获得学生的真心拥护,能够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火焰,也希望能够保证学生前进的正确方向,为他们保驾护航。想要达成上述预期,高校学生工作者就必须加强现代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管理方法和领导艺术。
现代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合理综合运用,可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威信,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提升学生对管理的依从度,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向心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管理这项艰难、复杂、烦琐的工作,科学的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极大丰富学生工作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艺术,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 管理学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管理学的核心目的是充分提高人、财、物的综合生产效率,是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发展的基础,管理的整合原则、动态开放原则、环境适应原则、系统原则、闭合原则等都是进行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在千变万化的管理环境中,能够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对做好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利用好管理学以及管理学原理,对于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也需要不断创新突破。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学的前沿理论为学生管理工作开辟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学中的重点理论和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加以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管理學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3.1 构建“互联网+”学生服务指导型工作体系
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度,高校应当学会更加合理地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建设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来支持学生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学生中心。该中心主要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就业、生活等相关的服务和指导,将服务和指导集于一个平台之上,并且为学生提供各类必要的信息。基于当前学校管理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中心至少应该包含下述几个模块。
3.1.1 思想政治教育模块 该模块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持续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学生的理想信息,使其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发展和成长。
3.1.2 学生事务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以及各类奖励、处罚管理等。
3.1.3 学业发展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学生专业学习、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3.1.4 生活服务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务展开服务,主要包括学生宿舍管理等内容。
3.1.5 捐资助学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针对学校中的贫困生,要为其建立相应的档案,持续对其展开帮扶等相关工作。
3.1.6 心理健康模块 该模块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
3.1.7 创业、就业模块 该模块为学生提供创业和就业平台,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政策解读服务等。
3.2 探索多元化学生管理服务模式
完全学分制体系下的高校可以建立起一种多元的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可根据学生学习的科别的不同,如理学、工科、社会学等,对学生进行编班,每个班级的人数尽可能平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建立档案,方便后期的各项审查等。这样的方式还能有效地避免由于选课不均而造成人员过于分散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课程临时班级,指的是在同一个学期或学年中,根据学生的选课形成一个临时的班级,由相同的教师来教授。这个班级只会持续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针对这样的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是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成绩等相关工作。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原来所在班级的教师,学生在临时班级的表现情况应当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等的重要依据。
在上述基础上,高校还要加强公寓社区建设,将处于同一区域的宿舍楼形成一个公寓社区,根据社区规模的大小建立相应的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承担公寓社区的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区中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融入以人为本思想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
要想实现良好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关爱,同时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工作。通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对于学校当前各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历,而且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呈现出非常不适应的状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为顺利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根源在于日常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办法,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3.4 将个性化管理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
个性化管理突出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并且个性化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将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落实到学生个体,还能体现高校的学生管理特色,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鼓励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将个性化管理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这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还是彰显高校学生管理特色的重要措施。
3.5 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他们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以提升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計划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系统与教育系统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在高校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极为重要。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有些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不重视,以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研究在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探寻符合高校学生特性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贾辉.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08-111.
[2]许盈,李万佳,于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1):60-65.
[3]孔华.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析[J].高教学刊,2019(2):156-158.
[4]潘中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转型[J].高教探索,2019(2):35-39.
[5]杨大方,宁先胜,孙作青.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9(3):112-116.
[6]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3-56.
[7]姜波.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0-115.
[8]梁浩,王英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主体缺位与救济之道: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6(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