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璋、冯秀莹等人的诗笺函札
2021-05-30居然
居然
关于清代慈溪冯秀莹诗稿《蕙襟集稿本》,笔者曾有研究。近期偶遇诗笺函札批,大多为同治丙寅即同治五年(1866)杨秉璋与幕僚友人投赠唱和诗,以及函札等,其中亦有冯秀莹多件函札,与《蕙襟集》并证,又有所得。墨笺原来装贴于古籍散页,订成册,得见时已偶有流散。
原藏家纸短笺是诗笺年代整整甲子之后即1926年所题:“杨秉璋,号礼南,安徽怀宁人,丙辰翰林,钦赐翰林侍读,提督四川全省学政,名入同治六年《缙绅录》。今收入杨礼南墨迹诗札并与诸诗人往来手迹计共二十余通真墨迹宝藏,待缓录出诗句,亦可作孤本诗稿秘籍。至要。岁次丙寅旧历十月十七日,陈阿五卖来。鹤隐记。”现在所见笺页,不止“杨礼南墨迹诗札并与诸诗人往来手迹计共二十余通”之数。推考这批笺页墨稿在“鹤隐”的年代陆续出现,由他或另人收藏,后来订成册而已。偶有数页时间或作者未能确定。年代较晚的笺页,提到“总长”事,以及民国时期苏州国民拒毒同志会(大约20世纪20年代)油印件,正与鹤隐题记时间相符。
百余年前的“纸上雅集”
杨秉璋,字礼南,安徽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改庶吉士,同治三年至同治五年(1863-1866)任四川学政。杨的诗笺、函稿大多作于任上,有些是离蜀之后所作。墨迹改易颇多,是底稿,友唱和诗则以花笺录正,可知这批墨稿是杨秉璋历官随行之物。诗笺作者有冯秀莹、刘一士、雷彦琼、刘缙、光灼、周振常等,另有冯秀莹多件函札。刘一士可能是四川华阳人。同治年间有湖南宁乡人周振常,与诗笺作者或为同一人。
冯秀莹(1836-1897),字子哲,晚号握月生。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祖籍浙江慈溪,咸丰举人,存世有《蕙襟集》十二卷,民国9年(1920)刊行,是从全集四十卷录副本择选删定,另有诗集清稿本散册。杨秉璋视学四川时,延往襄校。后转饷入都,归应叙劳,然未得分部,仍返川,主讲于芙蓉、少城、锦官诸书院,并终老于蜀。《蕙襟集》卷端有杨秉璋同治五年六月为冯秀莹所作《述哀百韵诗序》,记视学四川时冯“适之任恩安”,相约同行,因得深谈。序中杨允为冯痛悼夫人之述哀百韵诗刊为小集。《代蕙田刺史题剑阁》诗前小序也谈及同治三年秋与杨偕行西南之事。卷十一《书海棠赋》“同治五年夏,余解恩安来成都,客怀宁学士所”,又“其冬,同学士历嘉、戎,至果、梓,阅春未归”。致杨秉璋札,有为呈稿、有致送龙眼诸事,作于“中秋前二日”“九月十三日”“封篆日”等,时间是同治五年秋后至年终前后。恩安任后冯即来成都入杨秉璋处襄赞事务。杨秉璋任满北归之后,冯“丁卯(同治六年)戊辰(同治七年)余在瑞卿防北营中”。《蕙襟集》中有《次韵赠礼南学士三首》《礼南先生夫人生日韵仙茂才赋诗称祝,兼赠学士,余亦同有是作》《和礼南学士咏怀原韵》《和礼南學士韵即以奉投二首》之作,可见主宾彼此相得之情。《蕙襟集》的《礼南先生见示惠题守雁山房述哀百韵诗序稿,因赋三章陈谢》,冯秀莹奉到序文,作札致谢:“再诵赐序,沁人心脾,痛定思痛,泫然不知滋之何从。《诗》不云乎‘佗人有心,予忖度之”。又一札提及“近作七言近体九首”未见于《蕙襟集》,或是原存于全集四十卷本,刊行十二卷本时删除所致。
这些诗笺每每提到唱和因由,多注题撰时地,或在元日,或在府州试之地,又注所在考栅等,此尤其于科举文化有研究价值。唱和诗人诗文集多未刊行,或失传,因此这些诗笺诚如“鹤隐”所言“亦可作孤本诗稿秘籍”。即使诗作偶有存录于典籍,或有刻本,也可供勘校,此因原稿与典籍录文往往有异同。
“韵仙先生”是谁?
古人称谓,多以字或号行,又别署、雅称等不一,因此往往难以对应究竟为何人。冯秀莹一札有“顷韵茂才过,索缪稿徭至补祝口一章录呈者及稿本”诸语,所涉祝贺事即《蕙襟集》卷五《礼南先生夫人生日,韵仙茂才赋诗称祝,兼赠学士,余亦同有是作》之事,又有《和韵仙先生韵即赠》《舟行独坐凄然有感再用韵仙茂才韵二首》诗,两人往来密切。此“韵仙先生”即“韵茂才”,《蕙襟集》卷十一《知不足斋诗集序》称“韵仙先生,怀宁名下士也”,知是杨秉璋学使的幕客。“韵仙”只是别称,姓甚名谁《蕙襟集》并无记载。冯秀莹文稿残页一纸题为“《知不足斋诗》序”(《知不足斋诗》不知是否刊行,《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未见著录),文云“雷先生润轩与余同里闱”,称别号与刻本文称“韵仙先生”不同,且冯秀莹为慈溪人。审知此墨笺序是代杨秉璋而作。因此,冯秀莹本人序中“韵仙茂才”,代杨秉璋撰序则称为“雷先生润轩”,是以各自方式称谓他人。这批墨笺有雷彦琼诗笺多件,或题“琼”,或书“彦琼”。丙寅(同治五年)元日诗题“弟琼呈稿”,“南国英豪同话口(旧)”句后注“前聘幕友半系同乡”,一诗札题款“乡愚弟雷彦琼”,又一诗笺题“元宵灯节润轩弟琼”,可证彼“韵仙先生”“雷先生润轩”即此雷彦琼。如果未得诗笺与《蕙襟集》并证,则无法确定“韵仙”姓名。古人笺札墨迹,其所用往往见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