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青岛”打造智慧城市新高地

2021-05-30王宇

青岛画报·新青岛 2021年3期
关键词:崂山区青岛智慧

王宇

2021年2月17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主持召开的数字青岛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上指出,建设数字青岛对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青岛发展全局中去考虑,作为当务之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要认真学习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项目谋划,推动数字青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主动研究大数据开发、应用,加快城市云脑建设、各领域业务系统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青岛项目建设尽快落地见效。

近年来,青岛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为目标定位,积极对标深圳、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选择优势方向不断突破,致力打造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智慧新生活之城,数字青岛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进行发布解读。青岛市大数据局副局长王东翔出席发布会并详细解答了记者的提问。为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青岛市大数据局牵头起草了《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去年以来,青岛全面落实数字青岛规划部署,把数字化转型当作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进,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按照“1+5+N”攻势打法加快推动数字青岛建设。青岛市相继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中国“互联网+智慧城市”指数十强、国家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卓越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位列“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7位、“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5位,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乘勢而上打造智慧城市新高地,必须牢牢坚持《行动方案》所给出的方向和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推进青岛智慧化城市建设进入新高地。

“青e办”赋能“数字青岛”建设

从2019年到2021年,《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印发以来,一系列实招见实效,数字化改革机遇正释放着强大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打通数据“壁垒”问题,清单进行责任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按照“数据共享是常态,不共享是例外”的原则,以工程化方式推进,逐项落实,坚决破除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区(市)之间、区(市)与区(市)之间数据共享的思想壁垒、管理壁垒和技术壁垒,实现数据“壁垒”问题清零。青岛数字化发展之路正在走深走实。

“群众办事‘磨破嘴、跑断腿、证明多、事难办备受诟病,但很多时候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源头是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存在数据壁垒。”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推动各类数据的系统整合融合,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横向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流动,纵向协同部门与群众需求直接面对面,精简办事流程,实现一网通办。”

打通数据壁垒,数字政府“一网统管”。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在青岛市大数据局的数据共享平台支撑下,市教育局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完成14项数据的协同共享,如入学报名仅需要在家用手机打开“爱山东·青e办”App完成实人认证,选择所在区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平台入口,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入学报名。

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目前,青岛市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App已经整合了44个部门、10个区(市)、9家企业的7300多项服务,力争让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一码通城”“一网通办”,青岛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不仅体现在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更着眼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青岛不断加快城市云脑建设应用,推进建设“青岛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进一步打造多级贯通、要素集成、开放兼容、全面融合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运行体系,逐步提升公共安全、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治理数字化水平。

胶东经济圈数据开放专区启动建设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各个省市都建立了公共数据开放网,但数据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

5月12日,由山东省大数据局指导,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办的首届胶东经济圈大数据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在此背景下,胶东五市大数据局提出建立胶东经济圈公共数据开放专区,汇聚五市高价值公共数据、数据服务、应用场景和成果案例等资源,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主体开放,打造胶东经济圈“数据会客厅”,推动数据要素在胶东经济圈有序流动、高效配置,鼓励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助力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胶东经济圈公共数据开放专区有如下特点:一是开放的数据量更大。专区将同时开放胶东五市数据,一次可申请使用五个市数据。此外,专区还将探索通过“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等形式开放更多高价值数据。二是支持数据供需精准对接。专区将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主体发布数据需求,提供自有社会数据,支持数据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胶东五市将建立数据供需对接机制,加强与社会需求衔接,及时响应社会各界对公共数据的需求。三是鼓励政企数据融合应用。专区将提供数据分析等通用模型和算法,数据沙箱、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计算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政企数据融合应用,降低数据开发利用成本。

据悉,五市大数据局将按照“风格统一、内容统一、服务统一”原则,依托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网建设专区。建成后,将分别在五市公共数据开放网展示。届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可通过上述任何网站入口,申请使用数据。

数字经济跨越发展

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数字城市产业基础至关重要。青岛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出台《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具体路径。青岛着力构建“四链合一”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海尔卡奥斯连续两年位居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位,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8个,申报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2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7个,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项目101个。发布《青岛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工程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转型,明确提出三年内推进10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

青岛培育了山东省(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园区、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等6家试点数字经济园区。获批全国第五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海尔、海信、中车四方所入选2020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同时,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青岛芯谷”、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莱西芯片小镇等集聚载体,全市集成电路企业125家。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5个案例上榜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三。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海尔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2020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发展虚拟现实产业,聚集歌尔、小鸟看看、乐动视界等虚拟现实企业过100家,产值规模约50亿元。

在城市管理方面,数字青岛的建设也成效显著。建成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共享工商业户、视频等信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自动发现、人工审核、快速派遣。在生态环境方面,初步建成生态环境“一张图”综合分析展示系统,实现与全市综合共享平台对接。在园林林业方面,建成智慧林业云平台,实现林地变更、森林资源分布等林业基础信息的“一张图”管理。

数字化、智慧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青岛正在加快数字赋能,不断用“数字青岛”“智慧青岛”建设新成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崂山区:“全场景智慧城市”的雏形初现

在数字青岛建设方面,崂山区拥有良好的基础。2020年8月,崂山区获批为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在近期的数字青岛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中,获评区市级第2名成绩。三建联动网格化创新治理系统”(中科曙光)、“空天地海大数据应用平台”(北航研究院)2个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乐疯云平台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平台(试点)。青岛国际创新园获省级成长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海尔云谷获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崂山区海信网络科技、聚好看、建投数据科技等8家企业成功获评青岛市大数据重点企业,市级大数据重点企业数量居区市第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入选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青岛网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入选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

“崂山区作为青岛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承载区和中央创新区,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思路,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崂山区数字化转型。”崂山区大数据中心主任林海对记者介绍了数字崂山的建设情况:“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机制,成立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区长任双组长,顶格推进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成立重点项目专班,专班推进设置全域智能感知网、城市云脑区级中枢、智慧街道及智慧社区等领域专项应用建设,保障各领域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纵横联动,建立区街、部门联动协调衔接机制,强化规划引导,崂山区全力统筹推进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崂山区研究谋划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崂山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意见》,创新性地提出“11123”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架构,即一网(全域智能感知网)、一云(智慧城市云)、一脑(城市云脑区级中枢)、两平台(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展示体验平台)、三领域(优政、惠民、兴业),从夯实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社区”、“智慧产业”等多个维度推动崂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建立全区智慧(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制定出台《崂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及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由区大数据部门负责统筹全区各领域智慧项目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智慧化项目的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过“一清单、两统筹”实现全量智慧化项目管理,“一清单”是指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确定年度全区智慧化项目建设“一张清单”。“两统筹”,一是统筹列入政府投资的智慧化项目,由大数据部门统一立项,按照城市云脑标准规范,与业务部门共同建设,建成后移交业务部门使用,从源头把住数据共享关;二是统筹列入财政专项的智慧化项目,部门申请资金前,由大数据部门前置审核数据共享情况。

深化数据“聚、通、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促进数据共享应用,满足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需求,提供数据校核查验等数据支撑,搭建“三建联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实现与省、市互联互通。

未来,崂山区将构建 “全维度数据领域”,创新数据汇聚共享模式。通过统筹建设智慧化项目,推动以智慧社区、智慧街道、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为试点的八大领域智慧化项目的协同创新,建成企业云服务AI平台,形成融合贯通的多要素智慧应用场景,通过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技术融合、管理应用等要素不断叠加,孕育“全场景智慧城市”的雏形,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构筑数字产业生态圈,积极培育大数据重点企业,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用心用情做好双十二

起好步,谋好篇,“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青岛开启新征程。今年年初,青岛市大数据局通过开展“问需于民”活动,面向全市市民征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充分了解群眾在数字青岛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设期望,尽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活动期间共收集有效问卷1万余份,超过82.5%的市民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较为满意,打分超过80分。据统计分析,在优政、惠民、兴业、善治、强基五大领域中,市民关注度较高的为“惠民”和“优政”两方面。结合“问需于民”活动的开展,市大数据局会同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从满足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分散在各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以“一个场景”建设为导向,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以需求为牵引,以场景建设为导向,以数字化建设支撑破解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重点选取的医疗付费一件事、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人才落户一件事等“12件事”和全市一个停车场、公安智能交通一体化、全市一家医院等“12个场景”取得重要突破。“一件事”基本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网联动、一证准营”等“六个一”成效。“一个场景”建设全面提速,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示范应用广发拓展,大数据支撑城市运行的作用凸显。有效提升社会和群众对数字青岛建设的体验度、获得感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崂山区青岛智慧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妈妈不哭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原政协主席郭德利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
有智慧的羊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