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鸣书店赢在哪里?

2021-05-30谢欢

藏书报 2021年42期
关键词:鹿鸣文献学书架上

谢欢

沪上书店云集,仅福州路一条街就汇集了古籍书店(博古斋)、上海书城、艺术书店、外文书店、大众书局等众多书肆。除福州路之外,其他如季风书园、鹿鸣书店以及近年来曝得大名的钟书阁,等等,无不令书虫向往。

“读书人”的专属书店

此前有过多次在上海淘书的经历,但足迹只限于福州路,福州路以外之书店基本未曾涉足。来沪学习,约有半年的辰光,这期间自然少不了访书、淘书。早在来沪之前,就已经拟定了一些淘书计划,其中就包括鹿鸣书店。鹿鸣书店之大名早已耳熟能详,此前见过的诸如“中国最美的50家书店”“上海必去的10家书店”此类的名单中,鹿鸣书店都位列其中。虽然有这么多的“广告”助阵,但鹿鸣书店吸引我的还是因为它坐落于复旦,经营范围仅限于人文社科,是一家专为读书人而开的书店。此前在网上也曾搜索过鹿鸣书店的相关报道及图片,每次看到鹿鸣书店的这些照片,都会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探宝书海之情形。

来上海后,不论暂居的宝山刘宇师兄居所,还是静安张衍兄宿舍,亦或是学习所在的上外虹口校区,其到鹿鸣书店的路线我在网上曾多次搜索,包括骑行路线、地铁路线、公交路线。午后,一人独自骑车沿东体育会路一路向北,约800米后,右转进入中山北二路。沿着中山北二路再骑行约一公里,至辉河路,北行数百米右转进入松花江路,进入松花江路后不一会儿便到了复旦南区南门。进入南门,向保安打听鹿鸣书店的位置,保安告知顺着路沿黄色交通线一直走到正大体育馆便可,鹿鸣书店就坐落于体育馆正对面。

谢过保安之后,开始沿着保安所指骑行。我去过不少有书店的大学,也问过不少这些大学的保安,大多数保安对于其学校的书店不甚了解。而复旦保安竟如此熟悉,着实让我惊诧了一番,这或许是因为保安对于学校建筑了然于心,或许是因为鹿鸣书店之盛名。得益于那位年轻保安的指示,很快便来到了正大体育场前,不过环顾四周并未发现书店的踪影。找一处空地,将自行车停放好之后,抬头在一道矮墙的背后瞥见了杨浦交警支队的办公室,走到办公室前,果然在一侧发现了心仪已久的鹿鸣书店!

从交警办公室门口退回,转而从一侧的一道小门进入,穿过小门,视野顿时变得开阔起来!只见书店门前翠竹环绕,竹丛中虽开了两道小门,但是不留心观察的话很容易擦肩而过。竹墙与鹿鸣书店大门之间有一块宽阔的空地,置身于此,感觉周遭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这翠竹似乎就是喧嚣的过滤器。鹿鸣书店所在建筑为一幢二层红色小楼,书店主要位于一层。

进入书店,店内清晰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侧,有序地排列着一座座书架;而南侧则为咖啡、聊天休息区。南北区域之间有两张书台,这两张书台既充当了南北区域的“界河”,又扮演着新书陈列场所的角色。店内人不多,有两个店员正在收银台一侧忙碌着,似乎是在对账。当然这收银台同时也兼着饮料制作台的角色。我径直走到北侧,又开始履行“检书使”的职责,在一层层书架前徘徊、巡视。鹿鸣果然名不虚传,架上图书均为人文艺术类学术图书,社会科学虽也有,但所占比例不高,多为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基础理论科学,实用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未曾觅见。

学术坚持铸特色

随着“巡视”的进行,在一座书柜顶端发现了王元化先生为鹿鸣书店题写的店招,这一店招此前已在网上见过多次,不过真的置身于实物之前时,感觉还是有所不同。而书店空白墙上或是挂着与读书治学有关的书法条幅,或是学人请鹿鸣书店代为寻书的往来书简。看到这些,对于鹿鸣书店这么多年的学术坚守再一次心生敬意。缓缓穿梭于书架之间,突然发现了文献学专架,心中大喜!走上前去,细细查阅发现架上确实是我感兴趣的目录学、文献学领域的图书,而且还有少量的图书馆学论著,颇感意外。随着手指在图书之间的拨动,看到了王子舟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法——学术论文写作摭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赶紧从架上取下收入囊中。在这本书不远处又发现了汪耀华先生编的《“文革”时期上海图书出版总目:1966-1976》(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4月版),该书资料翔实,对于出版史、阅读史、“文革”史的研究极具史料价值,遂也收下。转身之际,在另一侧书架上又发现了三本感兴趣的图书,分别为杨丽莹《扫叶山房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姜德明先生所著的《新文学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扫叶山房史研究》一书我早已从南大图书馆借阅过,不过既然遇到,权且购下以备不时之需吧。《新文学版本》为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之一种,该书共计14册,姜先生所著的这册我其实已有收藏,但所藏品相较差,远不如这本新,所以也将该书收入。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我已参阅多次,但每次都是从图书馆借出,想到以后可能还需要经常参阅,且这一版本为“复旦百年经典文库”之一种,16开精装,颇精美,索性也购置一本。离开文献学专架,我在其他架上又陆续挑了陈达先生的《浪迹十年之行旅纪闻》(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版)、肖东发先生的《北大问学记》(海豚出版社,2014年7月版)、陈墨先生的《口述历史杂谈》(海豚出版社,2014年7月版)、徐静波先生的《观知日本——一个中国人的东瀛履迹》(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以及姜德明先生的《余时书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旧书架上有乾坤

鹿鸣书店除了新书之外,还售旧书。旧书陈列于书店东侧的几个书架上,东侧书架与北侧不同的是,借鉴了图书馆密集书库中书架的设计布局,底下装有轨道,边上转轮可以调整书架之间的距离,便于随时添置新的书架。随手翻了几册旧书架上的书,发现店家显然是做过功课的了,要想在这儿捡漏估计是不大可能了。不过,我也发现了旧书架上的紊乱之处,白化文先生的《承泽副墨》一书在某一层标价为45元,但是在另一层标价却只有15元,我特地看了一下标价45元的那一册,并未发现题签等内容,只是一本普通的版本,品相与标价15元的也是不相上下,不知是何原因造成这一不同?

抱着一摞书去柜臺结账,结算前,又请店员查了一下《域外汉籍研究入门》以及《缪荃孙研究》二书,遗憾的是这两本书都已售罄。不过,店员在查找这两本书时还是让我“惊讶”了一下,特别是查《缪荃孙研究》一书时,店员并未问我“缪荃孙”三字具体所指便轻松地找到了该书,而且在检索同时还微笑着询问我是否是研究文献学的?

“是的,您是怎么看出的?”“您要找的这两本书,还有这本”,店员指了指我挑选的这摞书中最上面的一册。我一看,正是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我也笑了。

全部结算完,共计333.2元。拎着书出门时,见到廊柱上挂有两个相框,名为“鹿鸣书店影像志”,相框中有我此前在网上见到的易让人产生“坐拥书城”之感的旧照片,不过如今新环境较之以往改善了许多,无论是空间的拓展(宽广、明亮、洁净)还是周遭的翠竹(清幽、静谧),都更加契合鹿鸣书店的地位与气质。

专为读书人而开,人文特色鲜明,清幽的环境,这或许就是鹿鸣书店赢得读者的原因。

猜你喜欢

鹿鸣文献学书架上
呦呦鹿鸣
寒假益智园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她就在我书架上
《呦鹿鸣》正当其时
书架上的辩论会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鹿鸣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荀子》文献学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