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募捐?读懂《慈善法》这些热点
2021-05-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朋友圈募捐违法吗?单位组织捐款能拒绝吗?
朋友圈发起公开募捐属违法!
《慈善法》颁布后,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是否违法。
首先要区分个人求助与公开募捐之间的区别——
个人求助:指的是求助人为自己或者亲属、同事、朋友等与求助者有直接关系的人请求帮助,并获得资助,其属性为“私益慈善”,法律并不禁止这种行为。
公开募捐:则是针对一个与自身不相干的群体或个人发起募捐。比如有人在微博上发帖,为山区贫困儿童募集学费,或者为某个非亲非故的伤者筹款治疗。这种行为就是公开募捐,是《慈善法》明令禁止的!不论是在何种渠道发布这种信息均属于违法!
如何辨别慈善组织募捐的资质?
公众在遇到劝募活动时,首先要核实对方有无认定为慈善组织的资质,因为慈善组织是依法设立的组织,对其政府是有监管的,要求它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运作透明规范,并应向社会公开相关的信息。
确认一个慈善组织有无公开募捐的资质,可以查看其是否持有“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如果发现非法劝募活动,要及时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应及时依法处理。
如果家人得了大病,如何發起募捐?
要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募得的款物也会由慈善组织管理。
相对于分散的信息发布渠道,统一的平台更有利于公众查询,有利于社会监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重复募捐。而网络募捐平台也应更好地履行审查主体责任,应审查验证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以及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企业及个人慈善捐赠可享税收优惠
慈善捐赠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也是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之前《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捐赠不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的,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或其他比例)在缴税前予以扣除。例如一个企业一年利润100万,若该企业的所得税缴纳比例为25%的,捐12万可免所得税3万。
在此基础上,《慈善法》第八十条又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这一政策落实后,对捐赠人产生更大的鼓励,企业的捐款也更加灵活。例如一家企业第一年效益好,可多捐一些,第二年效益不好则可少捐,只要三年的捐助总额达到三年总利润的36%,即可享受税收优惠。
除了对企业捐款的税收优惠外,参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以个人捐款总额30%的部分,可作为个人所得税优惠的标准。例如某人捐款1000元,可以在3500元以上收入的应交税款所得额中扣去300元后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应由单位财务代扣代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