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许渊冲:纵使人不见,山谷留回音
2021-05-30郁风
郁风
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他的理念永在。
6月17日,中国翻译界泰斗、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离开了我们,享年100岁。
许渊冲的一生,是跌宕的一生,多舛的一生;但又是壮阔的一生,璀璨的一生。
他少年英才,中学时就英语优异,17岁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他忧心向国,积极投身抗战为“飞虎队”充当翻译;他热爱中华文化,矢志于把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外文传播到世界,他说,“我觉得外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就要证明连你们英文、法文我都可以超过”;同时他又敢于把外国作品翻译到国内,无论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还是司汤达的《红与黑》,抑或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均有许老翻译的版本。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这是许老印在自己名片上的话,他无愧于这一评价,钱钟书赞誉他“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古今中外,能用中、英、法三国语言互译诗歌者,唯许渊冲尔。
他是博学的,中国诗词、外国名著无一不信手拈来。他是灵性的,在向陈纳德介绍中国三民主义时,他机智地意译为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 of the people,by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他又是真性情的,2017年以96岁高龄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时,他念起年少时翻译的林微因悼念徐志摩的诗《别丢掉》,“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情至深处,仍旧热泪盈眶,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他直率、坦荡,加上嗓门大,得了个外号“许大炮”,这样的性格在过去也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往往成为最先挨批的对象。但纵使屡受冲击,他直言不讳的性格仍旧不改,在被批斗时仍旧念叨着如何翻译诗词。步入古稀之年后,他仍旧坚持自己的翻译理念,也屡次和他人展开纸面争执,但在私下里,他和不同意见者却仍旧是诤友和挚友。
他又是自信和自傲的,“狂做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他自认“狂而不妄”,因为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他确实有狂的资本,傲的资本,但这种狂傲是基于学识和才华之上的自信。他致力于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他说:“希腊罗马都是小国,美国历史不长,才200多年。中国五千年文化要走出去。”
在传统翻译理念“信达雅”之上,他又独树一帜,创立出自己的音美、形美、意美“三美”理论。在诗的原意和美感之间,他倾向于后者。他认为倘若译文“美而不真”,有可能是“失真”,但也有可能是“超过了原文的美”。
中国古诗翻译成外文,此前不太注重韵律。而许渊冲认为,翻译成外文也要有外文的韵律,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许渊冲翻译为: “By riverside are cooing,a pair ofturtledoves.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a fairmaiden he loves.” “coomg”对仗“woomg”,既传神又押韵。
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与卞之琳合译的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曾被诗人余光中叹为“无论怎样的翻译高手都没有办法”,但许、卞二人巧妙地译为:“The boundless forest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showerby shower(一阵又一阵、纷纷洒落)”对仗“hourafter hour(时时刻刻)”,音义双绝,引人击节赞叹。
今年4月18日,许渊冲刚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桃李满天下的他引得诸多学生前来祝寿。北大校长郝平送上祝语“愿持山作寿,常与鹤同侪”。在生日会上,许老仍不忘语重心长地告诫座下学生: “诗句里面不知道多少翻译错误。这种翻译拿出去怎么能让外国了解中國……在座的诸位,这就是你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而今,许老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他的理念永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继承他的遗志,将中华文化弘扬到世界,将汉语之美更为发扬光大。用他钟爱的林徽因的那句诗为本文结尾吧:“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纵使人不见,山谷仍留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