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量大、免登录、访问快 “中华古籍资源库”如何成为用户的“神助攻”?

2021-05-30刘晓立

藏书报 2021年47期
关键词:访问量碑帖国家图书馆

刘晓立

总量约10万部(件),支持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同时兼容PC端和移动端……自2016年9月28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成果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以来,为方便读者阅览和利用古籍资源,国家图书馆不仅联合有关存藏机构发布大量数字资源,还不断提升相关技术,改进服务,“中华古籍资源库”实现免登录阅览,古籍资源加载和阅览速度明显提升,受到专家学者的良好反馈。

建设:5年发布资源10万部(件),实现开放共享

如何让古籍“活”起来?数字化是重要的方式和途径。这一步,国家图书馆迈得更早、更坚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始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以满足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自2000年起,又开始有计划地将珍贵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并陆续建成“数字方志”“宋人文集”“碑帖菁华”“甲骨世界”等专题资源库,通过国家图书馆官网免费向社会公众发布,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将大量古籍数字化成果以便捷的方式发布出来,服务于公众。

2016年9月28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成果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0975部。2020年4月,国家图书馆新版“读者门户”正式上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自建、征集的古籍资源统一整合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下,检索和浏览方式全面升级。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全文古籍影像子库共计17个(“中华寻根网”“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两个数据库近期上线,上线后达到19个),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天津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等有关存藏机构的古籍资源,以及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外机构征集的古籍资源,总量约10万部(件)。该库支持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除“敦煌遗珍”“中华寻根网”外,实现了各子库资源的统一检索,支持模糊检索,同时兼容PC和移动端。

从“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布的古籍数字资源看,单位覆盖面比较广,不仅有省级、市和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还有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放共享的古籍资源皆为各馆所藏特色古籍资源,不仅有宋元善本、碑帖拓本、佛教文献、明清古籍,还有大量地方志、家谱等贴近当地社会文化生活需求的特色古籍资源。这种开放共享的理念和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使读者可以足不出户查找和阅览古籍资源,很多专家、学者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方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因此受到业界和读者广泛关注与好评。

服务:资源加载速度明显提升,访问量跨越式上升

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资源利用情况中,用户访问量最多的古籍资源依次为古籍善本、数字方志、碑帖菁华,其中2019年古籍善本的访问量达2,419,369种次。近三年来,数字方志、甲骨拓片、西夏文献、碑帖菁华、前尘旧影的用户访问量逐年持续增长其中,甲骨拓片2019-2020年访问量、碑帖菁华2020年访问量、前尘旧影2020年访问量、古籍善本2019年访问量年增长率均超过100%。2019年古籍善本用户访问量呈跨越式上升,由2018年的453,811种次激增至2019年的2,419,369种次,年增长率高达433.1%,2020年访问量略有下降,但仍比2018年增长284.4%。

近期,为进一步方便读者使用,国家图书馆将官网“读者云门户”平台部分古籍类资源,包括数字古籍、赵城金藏、中华医药典籍、碑帖菁华、敦煌遗珍、甲骨世界、年画撷英、前尘旧影、数字方志、宋人文集、西夏文献、东文研汉籍影像库、法藏敦煌遗书、哈佛大学善本特藏、天津图书馆古籍、云南图书馆古籍、上海图书馆家谱等的服务方式调整为免登录访问。资源加载和访问速度明显提升。

反馈:清晰、免费、便捷、速度快,信息化时代下的“神助攻”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高虹飞至今仍清楚记得,几年前初次使用“中华古籍资源库”时的情景与激动的心情——足不出户、打开电脑,一叶叶高清书影,便尽收眼底。对于古典文献专业的他来说,资源库可谓是一件利器。“在图书馆,为避免污损古籍,我们通常不敢离书叶太近。还有一些单位每次仅向读者出借一部馆藏古籍,读者阅毕归还方可调阅下一部,这样就无法实现馆藏古籍的对勘。而利用资源库,读者不仅省却了交通出行、进馆安检、办理借阅手续、等待古籍提取的时间,还可以轻松实现古籍对勘,更可尽情地放大图像、局部截图,从而更加仔细地考察刻本的版式与字体风格。从博士论文到博士后报告,‘中华古籍资源库一直陪伴着我、予我帮助。”

“中华古籍资源库”实现免登录和阅览速度提升后,收到了专业学者的良好反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博士李思成强调自己经常使用中华古籍资源库,“最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提供了接触许多国图独见古籍的机会。例如国图藏明嘉靖刻本《视草余录》,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处理政事的记录文稿,而现存《视草余录》仅有《四库全书》本影印出版,国图藏《视草余录》也是惟一一部嘉靖刻本,网上公开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此类古籍数量繁多,意义重大。二是数据库以PDF形式呈现,最大限度保留原书面貌,同时省去前往图书馆反复调阅的繁琐过程,既方便读者使用,又保护了古籍。目前使用感受良好,免登录更是非常人性化,调阅速度也大大加快。”同时,他建议在检索栏下加入简易类别选项,如按作者、按书名、按版本等进行检索,而无需点开高级检索操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宋上上对“中华古籍资源库”的访问利用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做了升级调整,每册古籍可以整本下拉阅览,无需翻页等待,网站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也得以解决,这些都极大了方便读者用户。”另外,他从专业学者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代史籍数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首屈一指,而这些史籍基本上都可以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上免费阅览,可谓是嘉惠学林。同时也建议上海、南京、北京大学等图书馆在古籍资源电子化方面也能积极跟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高航作为一名专研近代政治史与社会史的在读博士生,分享在日常的学习和研究中使用国家图书馆线上古籍库的相关情况,“比如我在研究晚清官员黄彭年时,便利用了馆藏的《黄陶楼日记》,与已整理出版的黄彭年的文集互相印證,拓宽了过去对相关史事的认知。此外在探究咸丰朝后期政治史的时候,也曾利用了《王庆云日记》。原版稿本扫描的非常清晰,利用起来极为方便,而且不用花钱购买权限,不用电脑挂VPN,只需要在网页里登录一下账号,便可坐拥万千古籍,实在是信息化时代下史学研究者的‘神助攻。”

喜马拉雅平台制作人尹珑最近正在策划一门历史类音频课程,在校对授课老9币的讲稿时,发现内容涉及到一些史籍不同版本间的异文,想要核对原书,却已经没有了学校的资源平台。这时他突然想起读研期间用过的国图古籍善本库,“虽然速度慢、对系统环境要求复杂,但也只能先应急了。没想到打开之后,加载速度提升了很多,已经完全不影响浏览了。而且我在工作以后新换了电脑,这次也没有要求我给浏览器安装任何插件,体验太好了!”尹珑惊喜地表示,希望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惠及更多普通人。

猜你喜欢

访问量碑帖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分析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