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合并糜烂性食管炎与单纯糜烂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2021-05-30李燕
李 燕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主要以胸骨后灼热感、反流为临床症状,近些年国内该病呈现上升趋势[1]。胃食管反流病依据内镜下的表现可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非糜烂性反流病以及Barrett食管,前两者较为常见,其中EE主要以内镜下黏膜表现为诊断依据[2]。目前有文献报道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及进展相关性密切[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于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上消化道不适患者1256例,对比分析HH合并EE与单纯EE的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包括恶心、反酸、上腹痛、腹胀等)1256例,均进行普通胃镜检查。排除年龄≤16岁以及>90岁患者。其中男558例,女698例,平均年龄(53.9±15.3)岁。以胃镜检查并以有无HH分组,诊断HH患者作为观察组,无HH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HH诊断及分级标准
HH诊断标准根据内镜下表现[4]:(1)食管内有液体潴留;(2)食管下端的齿状线向上移位;(3)His角变钝;(4)贲门口松弛并扩大;(5)膈食管裂孔松弛并扩大;(6)胃底变浅。HH分级标准[5]:轻度:齿状线向上移位2~3cm;中度:齿状线向上移位4~5cm、重度:齿状线向上移位≥6cm。
1.3 EE分级标准
采用洛杉矶标准[6]:A级:破损黏膜≥1条,破损长度≤5mm且未发生融合;B级:破损黏膜≥1条,破损长度>5mm且未发生融合;C级:破损黏膜≥2条,发生融合且周径≤75%;D级:破损黏膜≥2条,发生融合且周径>7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HH及EE诊断结果
1256例患者中胃镜检查诊断HH共73例(观察组),余1183例诊断无HH患者(对照组);诊断EE共92例,占7.3%。观察组中男45例(61.6%)、女28例(38.4%),平均年龄(50.5±12.8)岁,EE发病率为17.8%(13/73);对照组男513例(43.4%)、女670例(56.6%),平均年龄(55.7±14.3)岁,EE发病率为6.7%(79/118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升高(χ2=4.399),年龄明显下降(t=4.802),而EE发病率明显增高(χ2=6.38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EE患者在两组中分布情况
将92例EE患者分为青年(≤40岁)18例、中年(41~60岁)33例、老年(≥61岁)41例,与对照组EE患者比较,观察组EE患者男性患者及青年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年龄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年与老年患者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EE患者在两组中分布情况
2.3 不同EE分级在两组中的分布
将92例EE患者中A级67例、B级21例、C/D级4例。观察组中总体A级EE患者占11.0%(8/73)、B级占4.1%(3/73)、C/D级占2.7%(2/73),对照组中A级占5.0%(59/1183)、B 级占1.5%(18/1183)、C/D 级占0.2%(2/118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A级、B级、C/D级比例均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296、5.023、9.114,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发相关不适症状,其发病机理主要受多因素影响(如年龄、吸烟、肥胖、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酒等)导致食管下括约肌的屏障功能下降[7]。其中HH亦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外部约束力减弱,使食管下括约肌的感觉刺激变小而导致括约肌松弛进而促进胃内容物反流[8]。陈思旭等[9]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论提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同时合并HH的比例约为49%,而其中E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H中比例约为83%,而E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未合并HH中该比例仅为2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因上消化道不适的1256例患者资料,经胃镜检查确诊EE约占7.3%(92/1256),在观察组中EE发病率约为17.8%,而对照组EE发病率约为6.7%,观察组中EE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388,P<0.05)。另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中男性比例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399,P<0.05),主要与男性多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由此导致肥胖风险增高,肥胖者的腹腔内压呈增高状态,这易使食管酸暴露几率升高,也更易引发HH[10]。
Bang等[11]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全球范围内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均呈男性大于女性趋势,同时发病年轻化尤其青少年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导致疾病呈现该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肥胖。本研究进一步将92例EE患者分为观察组EE患者与对照组E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EE患者男性比例为61.5%、平均年龄为(51.2±11.4)岁,而对照组分别为44.3%、(57.8±13.0)岁,观察组EE患者男性明显增多且年龄要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结论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主要原因与我国男性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肥胖年轻化状态关联密切。同时将EE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划分青年、中年、老年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EE青年患者比例(30.8%)较对照组(17.7%)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年、老年EE患者比例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论进一步提示,对于年龄≤40岁青年患者HH能促进EE的发生,但HH并不是增加EE风险的惟一因素。国内学者胡志伟等[12]研究发现伴随HH疾病程度的加重,EE患者中C级、D级亦随之升高。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观察组中EE患者总体A级、B级、C/D级比例(11.0%、4.1%、2.7%)均较对照组(5.0%、1.5%、0.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HH患者的食管炎严重程度相比无HH者要更重。
综上,HH患者合并EE的发病率及分级程度均较单纯EE患者明显增高;且青年HH患者合并EE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