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提升社会文明新高度

2021-05-29陶倩蒲菁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新冠肺炎疫情

陶倩 蒲菁斐

[内容提要]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破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发生于“国有难”的紧急情境下,与日常情境下的志愿服务相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对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逐步提升;从个体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个体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社会文明;文明素养

[作者简介] 陶倩,法学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蒲菁斐,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以文明为建设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就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2]。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肩负使命、勇于奉献,构筑起疫情防控斗争的坚强防线,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的新高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以下简称抗疫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文明水平和个体文明素养的逐步提升。

一、 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重大意义和重点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29,明确将“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大目标之一。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行。在此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作出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1]8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其重点内容。

(一) 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曾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4],深刻阐述了文明与社会的重要关系。文明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当今人类文明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类不断遭到自然界严酷的报复。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泛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呈扩大趋势。三是人自身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人过度追求“虚假的需求”,一味地把“占有”作为自己的人生宗旨,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日渐萎缩或扭曲,与真正“属人”的存在状态渐行渐远。[5]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矛盾禁锢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亟须加强对三大矛盾的逐步破解。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以政治文明为统领,以精神文明为内核,以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为基石,它兼具人类文明进步共性和中国文明发展个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全新样态。这种新人类文明的出现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为破解三大矛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为根本原则,充分尊重每一位民众的主体地位,强调每一位民众都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在政治方面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聚焦于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两方面,通过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了人与自身矛盾的解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既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以共同富裕为旨归,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物质方面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等方面对社会发展提出要求,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正确方向。

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程度,这对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能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矛盾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各国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日

益在人类文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程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 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点内容

《建议》明确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置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框架之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就要以文化建设为发展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社会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具有强大的真理说服力、实践指导力,又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感召力。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破解中国问题提供行动指南,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给出中国方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全党学懂弄通做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

2.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凝聚社会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汇聚全社会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6]40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因此,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可以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之中,不断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磅礴伟力。

3. 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拓展社会文明程度的实践路径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首次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首次将“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8]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勾勒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3]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实践道路日益拓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中的枢纽,能够为其他“四个文明”筑固思想根基、注入精神动力。对此,《建议》明确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拓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实践路径,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提升。

(三)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建议》明确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25-26的重要任务。开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新征程,要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不断发挥志愿服务之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提升的积极作用。

2019年,习近平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9],揭示了志愿服务发展的战略定位。新时代志愿服务要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目标同向同行,不断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在不同情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功效。日常情境下,志愿服务“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10],不断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惯;紧急情境下,志愿服务则集中体现为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纯粹利他行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9-10。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形势急、防控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的特殊情境,广大志愿者喊出了“国有难,召必回”的铿锵誓言,他们无惧风险、勇毅逆行,从社会和个体层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抗疫志愿服务引领社会文明水平逐步提升

从广义的社会层面来说,抗疫志愿服务推动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升,尤其是促进了社会文明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 抗疫志愿服务中党员先行推动政治文明提升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建议》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41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拥护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们身边党员的所作所为来实现的。”[12]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党员志愿者们率先垂范、主动请战,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切实担当起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体现了共产党员敢于担当、能够担当的政治素养。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民众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能够信赖的,是人民群众面对磨难时最可靠的依托。这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党的拥护,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面对疫情危机,党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响应,迅速组建志愿者队伍,踊跃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他们舍生忘死、尽心尽责,坚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党员志愿者带头参加抗疫志愿服务,一方面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集聚了民心,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员志愿者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抗疫志愿服务中,凝聚起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行为极大地增强了党和群众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志愿服务的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抗疫志愿服务实践,我国志愿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志愿者保障方面,抗疫志愿服务催生出政府统筹协调下的多元参与、多方贡献、富有活力的新型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实现新突破[13];在志愿服务管理方面,志愿服务积分制度、社区与志愿服务组织的联络沟通服务机制等也得到健全。抗疫志愿服务推动了志愿服务制度化、法治化的发展。

(二) 抗疫志愿服务的广泛响应推动精神文明进步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方面。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建议》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1]25;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3]43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传播与认同提升,这在抗疫志愿服务中也得到了体现。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情境下,民众的爱国热忱得到极大激发,纷纷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全力护佑人民健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并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抗疫志愿服务弘扬了友善价值理念。“爱人利物之谓仁。”[14]13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恻隐心、同理心,许多群众自觉投入一线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只要需要我,我就在!”“尽我所能,能帮一点是一点”等话语令全国民众动容。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中,在相互理解中传递温暖,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赢,友善价值理念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同与践行。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强化全社会的奉献意识。奉献意识集中体现了个体对他人以及社会的态度和信念,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关爱和付出。抗疫志愿服务发生于“国有难”的紧急情境下,紧急情境下个体与群体会超越日常情境下陌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代之以近似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群众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辞辛苦、不求回报,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抗疫志愿服务大力弘扬了奉献精神,使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个体的社会属性得到进一步彰显,推动了全社会奉献意识的强化。

(三) 抗疫志愿服务的全面覆盖推动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提升

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分别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认识和改造社会以及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其建设目标分别指向物质富足、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它们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疫情防控斗争是一场总体战,抗疫志愿服务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也推动了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提升。

1. 完善物资保障服务链,推动物质文明的提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15]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面对疫情下的临时性物资短缺困境,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主动担当物资运送的“摆渡人”。一方面,志愿者们争分夺秒、奋战一线,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协助政府和社区采购、运送生活物资,全力打通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建构起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服务链。另一方面,志愿者参与防疫物资配送提高了运送效率,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便利,让疫情管控更有温度,推进了物资供应服务的升级和优化。此外,志愿者们广泛开展便捷高效、绿色健康的无接触式配送服务,促进“无接触经济”快速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产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物质文明的提升。

2. 营造文明健康环境,推动社会文明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14]23文明行为对于有效应对重大风险至关重要。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引导民众移风易俗、摈弃不文明行为,促使民众养成文明交往、文明就餐、文明出行等良好习惯。这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助力,还对人与人之间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的形成发挥了引导作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提升。

3.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的提升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敲响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警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环保志愿者们加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回收废弃口罩、整治环境卫生等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民众加强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 抗疫志愿服务推动个体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

从个体层面来说,广大志愿者通过抗疫志愿服务不断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和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破解人与自身的内在矛盾,推动个体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一) 抗疫志愿服务的参与过程促进个体思想觉悟的逐步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11]3-4。他们在抗疫志愿服务的参与过程中真切感悟人我共生关系,用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实现思想觉悟的逐步提高。

1. 对人我共生关系的真切感悟

中华民族素来推崇人我共生、万物一体理念。《孟子·滕文公上》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16]“共生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荣、协调发展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体现了以事物与他者的关系为依托来诠释存在的关系思维。与实体思维相比较,关系思维促使人们逐渐摆脱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逻辑,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从而进入更加宽广、真实的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7]这为探讨人际以及国际的相互依存关系提供了崭新视角。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把对紧急情境的认知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动机,广大志愿者自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切身感悟命运与共、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医护志愿者心系人民安危、全力救治同胞。一位30岁的护士在给孩子的信中说道:“妈妈也很害怕,但是妈妈认为病人更加害怕。”[18]清华大学学子置身线上,用特殊的方式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子女,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亲情陪伴与防疫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他们说:“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继续正常的学习生活。”[19]抗疫志愿服务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利他性,广大志愿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人我共生关系的情感体悟与理性认识,共同谱写为善利他的大爱篇章。

2. 对社会责任的强烈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3]43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使命定位和发展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不惧风险、着眼大局,纷纷投入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志愿红”成为他们最鲜明的身份标识。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人人都不是旁观者,都不能置身事外”[20],“防控疫情,我们义不容辞”[21]。人们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对社区共同体的强烈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22]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社区共同体旨在打破“近邻而处、冷漠不识”的隔离状态,构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有机共同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广大城乡工作者下沉社区,积极参与小区电梯消毒、物资分发、志愿站岗、人员排查等,构筑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坚强壁垒,不断诠释着对社区共同体的强烈认同和责任担当。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群众出于对社区共同体的强烈认同,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主动承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责任。街道、社区、医护、公安共同组成人人防控、人人尽责的共同体,在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发挥了有力的“黏合剂”作用,彰显出守望相助的强大力量。

3. 对时代使命的深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23]他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24]。面临疫情的严峻考验,广大青年“生逢其时、肩负重任”[24],自觉将个人成长目标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与国同振中切身体会自身与国家的关联,在为国分忧中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在抗疫志愿服务中,“90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次疫情,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大考。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主动站出来,与祖国共成长。”[25]“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一名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随时准备着。”[26]快递小哥、線上家教、“饭圈女孩”、“up主”等全面打响“百团大战”,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政治责任,成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情境下的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最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广大青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吹响了爱国奉献、为国担当的集结号,强化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拼搏的使命意识。

(二) 抗疫志愿服务的淬炼加速青年道德水准的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6]52青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行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彰显文明行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在抗疫志愿服务的淬炼中加速自身道德水准的全面提升。

1. 抗疫志愿服务是最好的成人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27]青年志愿者们勇担重任、独当一面,做和时间赛跑的“最美逆行者”,做确保群众安全的“守护神”,抗疫志愿服务成为青年成长的丰厚土壤。在驰援武汉的医护志愿者中,“90后”“00后”占比达到1/3;在火神山、雷神山两个项目指挥部参建单位里,青年人数占比超过60%。志愿者们纷纷直言:“2003年非典的时候是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14]11一大批有志青年在疫情防控一线接受党性锻炼并受到鼓舞,他们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地为祖国疫情防控斗争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1]3通过抗疫志愿服务,志愿者实现了从对道德要求的外在感知到对道德责任的内心认同和主动践行的逐步转化,他们纷纷表示:“抗击疫情是‘课堂,是‘人生的考验,是‘最好的成长礼。”[28]抗疫志愿服务成为时代新人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2. 抗疫志愿服务引领青年道德境界的升华

道德境界的升华是提高个体文明素养的重要环节。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境界的论述。冯友兰根据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境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境下的志愿服务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不断引领青年自觉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志愿服务中修养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磨砺道德意志、践行道德行为、提升道德觉悟,逐渐从功利境界趋向天地境界,从而成为高尚有德之人。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甘俊超用镜头及时记录下87岁病人和27岁医生共同欣赏日落的温暖画面,落日余晖下这个刻骨铭心的瞬间唤醒人们心中的大爱与良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有为,日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 抗疫志愿服务促进青年良好德性的养成

德性是指社会成员践行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言行所显现出的处理自我、社会及他人关系的精神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体德性修养,孔子强调“仁”是个人道德修身的首要价值,明确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并进一步将“仁”的本质界定为“爱人”。可见,人的存在总是要经历一个化天性为德性的过程,人在“仁爱”的实现过程中,由自然意义上的存在转化成社会的存在,并进而提升为道德的主体。个体良好德性的养成对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29]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境下表现为在积善成德中端正动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亲身实践中凝聚社会力量,成为塑造、培养、建构青年德性的实践教化过程。医护志愿者争分夺秒、全力救治,口罩勒痕下呈现“最美面孔”,志愿者们认识到“一个人最美的样子,就是为他人奉献,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30],他们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认生命的真善美,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和谐状态。以抗疫志愿服务为着力点,广大青年自觉涵养个人美德、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将义务的“必须”转变成责任的“应当”,再把责任的“应当”转变成“现实的力量”,从“知其善”走向“行其善”,促进道德人格与良好德性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7.

[5] 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8] 万里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9]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N].人民日报,2019-07-25(1).

[10] 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 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N].人民日报,2014-03-05(1).

[11]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2] 戴焰军.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8-06-04(7).

[13] 谭建光.从保护到保险:疫情之下的志愿者权益保障[J].中国社会工作,2020(12):41.

[14]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16] 曾振宇.孟子新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

[17] 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08.

[18] 辛识平.读懂“战疫”家书里的真情与大爱[EB/OL].(2020-02-03)[2021-01-12].http://www.xinhuanet.com/2020-02/03/c_1125527228.htm.

[19] 青春勇担当!这些高校志愿者,成为抗疫战场上的亮丽风景线[EB/OL].(2020-04-21)[2021-01-12].http://news.youth.cn/gn/202004/t20200421_12297223.htm.

[20] 岭南师院师生挥毫泼墨为战“疫”加油[EB/OL].(2020-02-13)[2021-01-12].https://kuaibao.qq.com/s/20200213A0QKI000.

[21] “芜湖青年志愿者:‘防控疫情,我们义不容辞!”[EB/OL].(2020-01-28)[2021-01-25].http://qnzz.youth.cn/qckc/202001/t2020 0128_12179210.htm.

[22] 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居民群众时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N].人民日报,2020-03-11(1).

[2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24] 习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N].人民日报,2020-07-09(1).

[25] 《新闻联播》点赞!同济“90后”博士生马明杰:让青春在家乡战“疫”一线绽放绚丽之花[EB/OL].(2020-05-06)[2021-01-25].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73602.htm.

[26] 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光明日报社全媒体总编室记者姜奕名——“在武汉,我不停地听见自己的初心”[EB/OL].(2020-09-08)[2021-01-25].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908/c40606-31853867.html.

[27]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N].人民日报,2020-03-17(1).

[28] 倾听大学生志愿者的战疫心声——“抗疫一线就是我们的课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N].人民日报,2020-02-26(10).

[29]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30] 为白衣天使摆渡的热心人,新疆大姐武汉义务接送医护300人次[EB/OL].(2020-03-05)[2021-01-25].http://www.hongshannet.cn/hsxw/gnyw/202003/t20200305_659279.html.

(编辑:朱效梅)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