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打铁花:潋滟千年的焰火
2021-05-29
道教工匠本一家
说起来,确山打铁花起初源于五门(金、银、铜、铁、锡)工匠的祭祀活动。
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是道教圣地,庙观众多,有“九宫二观一拜台”。当时,五门工匠敬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每年年初开业前,为首的工匠就搭建花棚,并在花棚北方面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从神棚出发,赶到老乐山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祭祀品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当夜打铁花。
工匠们的祭祀活动得到道士的支持,每每都会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在工匠祭祀时,道士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演奏,为工匠们助兴助威。平时,工匠们为道士们铸造钟、罄、云牌、香炉、火盆之类,也是不收费的。
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邀请工匠打铁花,为庆典增光添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的发展和壮大。
1600℃下光膀子上阵
在众多铁花焰火中,确山打铁花以其独特表演取胜,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其过程分搭花棚、设彩、击花三部分。
搭花棚:人们要先在宽阔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
设彩: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多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的用具叫“花棒”,是两根手腕粗细的新鲜柳木棒,分为“上棒”和“下棒”,各长尺余。上棒的一端侧面挖有一个指头肚大小的圆坑,用以盛铁汁。
击花:打铁花时,打铁花者手执两根花棒,头上反扣着葫芦瓢,光膀子跑到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一棒接着一棒,一人接着一人,十几个师傅如游龙般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花棚内高高打起的铁水遇到花棚上的新鲜柳枝,再四溅开来,点燃悬挂着的烟花鞭炮。霎那间,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
表演打铁花时,另有舞龙队与之配合,称为“龙穿花”。对观众来说,这是一场火树银花的视觉盛宴。
杨建军痴心传艺
古时,打铁花难登大雅之堂,鲜见有官方记述,有名有姓的传承人只能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由于打铁花具有较大危险性,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使得这门民间技艺日渐濒临失传。“文革”前后,打铁花一度绝迹。
杨建军是确山打铁花的第六代传承人。对他来说,确山打铁花是一颗深埋在内心的种子。童年时,杨建军亲眼目睹打铁花时的灿烂场景,大为震撼。1980年前后,他开始寻访确山打铁花,当找到民国时期确山打铁花会会长、70多岁的老铁匠李万发后,不顾人们的冷嘲热讽,杨建军毅然拜师学习打铁花绝技。
1988年春节,杨建军让中断了26年之久的确山打铁花重新面世,引起轰动。为了安全,他还对烟花、鞭炮的质量、品种、配置、摆设以及花棚搭设、柳枝摆放等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确山打铁花表演更具魅力。
2002年,杨建军自筹20多万元组建了确山打铁花民间表演队,开始对这一千年绝技进行传承和展示性保护。他不但毫无保留地传艺,而且经常參加公益性表演。2004年和2005年,杨建军应邀率队到郑州市中原文化庙会上表演打铁花。梦幻般的美丽征服了全场观众,大家纷纷为“确山打铁花”鼓掌呐喊。
在杨建军的努力和带动下,确山打铁花重放光彩。2008年,确山打铁花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国内打铁花类表演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保护项目。
近年来,确山打铁花先后前往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展演,还开展了确山打铁花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性活动,每次都引起轰动。2016年,确山打铁花受央视春晚节目组邀请,登上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17年,确山打铁花受孙周导演邀请,参加电影《人间喜剧》的拍摄;2018年,确山打铁花受邀参加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暨农民电影节启动仪式,并参演了年度热播大剧《延禧攻略》。
非遗名片
确山铁花又名“打铁花”,是河南省确山县流传的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确山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6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和烟花等。棚中间竖立一根6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在10米以上。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10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场景蔚为壮观,呈现出惊险刺激、喜庆热闹的特点。
打铁花技艺历史悠久,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打花艺人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赤膊上阵而能进退自如,不被烫伤,现代烟花的灿烂夺目和传统绝技的神秘惊险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打铁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贸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为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