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途径探索
2021-05-29崔丽
崔丽
摘 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有关政策的要求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也正在进行深化改革,为其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就是改革重点,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策略
绩效考核管理就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员工个人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并未充分意识到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性,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落实程度也不高,对单位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水平,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其本质并不是为了盈利,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態度不够端正,服务意识不够强,消极怠工。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不少单位依然沿用了传统考核办法,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上级下发的任务,而并非是为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而服务,绩效考核工作的作用根本无法完全凸显。
(二)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需要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主,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会让考核指标脱离实际,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设置指标时,较为抽象,没有加强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要么指标范围太大,难以对员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正确评价;要么指标范围过于细致,对员工行为产生了较大约束。不管是哪种问题,都会让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
(三)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
不管是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还是考核过程中,都需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并制定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考核内容和员工实际工作情况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即便对员工进行了考核,也难以为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或是对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处罚。
(四)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对员工进行激励,以及对其各项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考核结果的良好应用。但是从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考核情况来看,考核结果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部分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考勤不合要求,但依然不会通过薪酬或是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以至于考核结果的好坏对员工而言都一样,这会让努力工作的员工心理不平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正确看待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只有从思想意识上完成转变,才能够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管是领导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充分意识到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的每个职工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加强各部门在工作上的交流和联系;其次,领导人员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员工深入了解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提升其思想认识,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氛围
积极向上的内部工作文化能够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强化文化建设力度,突出其服务理念、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优秀的文化引导下,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实现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的良好转变,这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完善制度的支持,想要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就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体系。首先,在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的过程中,要准确划分各单位的权责,在考核过程中明确规范的标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要创新传统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方法,将定量分析、目标考核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第三,提升考核频率。要改变过去年度考核的模式,可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让员工对自身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自我评;最后,根据不同时间阶段的考核结果,为各部门、岗位、员工制定清晰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对达到工作目标的员工进行奖励。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成效。为了有效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水平,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以互联网、计算机作为技术支撑,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广泛收集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信息。以信息技术来代替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其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让有关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运转效率;其次,以信息化平台作为重要媒介,可以对员工进行动态化以及即使的绩效考核,让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更加立体、更加全面,也能够及时发现考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可以把考核得到的结果、分数等都录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五)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员工在自身岗位上存在的不足,以便尽早解决问题,促进单位的稳定发展。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充分掌握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并对员工进行指导。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保持反馈渠道畅通,上级领导要和基层员工之间搭建友好交流的桥梁。一方面是为了让领导更好对员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以便及时改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双方共同就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可以以月度、季度、年度等为时间阶段,将每个阶段的考核工作都结合起来,让员工及时发现当前阶段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的改正情况作为下一阶段考核的重点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工作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六)建立绩效考核管理监督机制
想要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离不开完善监督机制的支持。首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要制定监督机制体系,对绩效考核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管理;其次,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成立绩效考核监察小组,对考核情况进行公开,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和奖惩措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全新阶段、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意识到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手段来实现稳定运营。单位领导人员要深入分析当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反馈等多种手段,来提升绩效考核水平,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杰.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20(29):113+119.
[2]代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探讨[J].财会学习,2020(29):143-144.
[3]徐秀军.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途径[J].管理观察,2019(21):178-179.
[4]魏珊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15-16.
[5]历成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