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性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1-05-29王文庆

中国民商 2021年5期
关键词:收益利率

王文庆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财务风险:利率财务风险、利率差异引起的收益类财务风险、资金收支失衡财务风险、负债财务风险;探索了政策性银行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方式:防控利率风险、增加收益空间、努力协调资金收支平衡、健全负债财务管理体系,以此维护银行财务管理平稳性,最大化发挥央行政策主导作用,回避各类财务风险问题。

关键词:利率;收益;收支平衡

利率市场化,是结合价值平衡关系、供需状况等因素,由市场交易群体制定的利率。一般情况下,在制定利率时,其制定方式,极易引起市场资本发生供需不平衡现象,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优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市场经济成长的必然结果。政策性银行,主建方为政府,以国家经济政策为主导,比如农业银行,以农业政策为指导。

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财务风险

(一)利率财务风险

在利率市场发展进程中,政策类金融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资产基数不充足风险、市场利率浮动风险。在利率市场化深入发展时,市场资金形成了较大流动现象,以更高频率的波动状态,增加了利率管理的范围与项目。针对政策类金融机构而言,对于利率风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利率风险类型,包括各长度周期收益差值为负数的收益类风险、定价浮动风险、存贷差额风险等。政策类金融单位,如若在利率市场化、财务风险中无法自如应对,将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负担。同时,在供需失衡、通货膨胀、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会引起利率预测失真、无法预计其发展的问题。

(二)利率差异引起的收益类财务风险

政策类金融单位,长时间处于利率体系管理中,相比商业银行而言,缺失定价、风险回避实践经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政策类金融单位,将无法主动完成利率浮动控制,资金定价将会有难度。定价浮动情况、定价限制条件、成本因素,作为定价的考量条件。设定贷款利率时,其设定合理性,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比如市场红利、金融机构利差小、客户利率优惠。同时,在利率管理体系中,逐级增加放宽的政策,将会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引起金融机构之间产生利率差异,形成收益差距现象。此种竞争关系,不利于盈利空间较小的银行,使其无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负面作用。

(三)资金收支失衡财务风险

政策性金融单位,在国家政策主导过程中,放贷主体更倾向于基础项目建设、社会服务单位等。此类行业具有贷款期限长、利率优惠等特点。一定数量的政策性金融单位,在筹资来源、金融机制运作、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发展受限问题。在此种资金收支失衡的情况下,极易形成财务风险问题。

(四)负债财务风险

政策类金融单位存在资金不充足的运作问题。金融单位借助债券发行方式,对资金进行补充。然而,在债券发行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将会相应提升待付金额。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较高的波动频率,将会引起资金来源路径较少、资金使用率低、期限搭配不合理、筹资与债券兑现匹配度不高等现象,形成了较高的负债风险问题。

二、政策性银行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方式

(一)防控利率风险

政策类金融机构,围绕央行政策基准利率,运作各项金融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迫切需求较高能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以利率风险为管理视角,制定管控制度,作为利率风险管控的基础规范,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提升理论风险管理有效性。

(1)以利率风险为视角,确定风险类型,包括定价类、收益类、基准类、选择类。在风险类型确定的基础上,合理构建风险决策体系,加强利率管理规范。

(2)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实际发展情况为参考,择选较为适宜的理论风险监测形式,合理使用金融风险监测方法,科学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性、阶段性监测,保障风险预报内容全面性。

(3)全面落实金融监管工作,科学规划利率管理方案,分别从利率管理设计、执行等视角,完善利率管理监管。

(4)逐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配置相关政策,以期全面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能力。在银行内外部环境有所变化时,加强内控管理范围,增强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在内审考核制度获得完善的同时,提升内审工作强度,落实考核工作,保障内部工作有序完成,切实规避各项金融风险。

(二)增加收益空间,控制收益类财务风险

应对利率市场化发展问题,以政策类金融机构为视角,分别从经营管理、风险识别与规避、定价合理性等方面,提升银行自身财务能力。在细致设计定价机制、详细规划定价操作流程时,结合政策类金融单位的自身运作特点,提升定价模型的优化效果。政策类金融机构,确定了央行基准利率的基准方向,综合考量自身金融运营成本、客户资质、借贷需求、国家扶持等因素,制定符合政策类金融机构发展的定价体系,开展差异性、全面性的定价工作,以期提升政策类金融单位的定价合理性。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下,政策性金融单位在进行定价模式规划时,应综合考量市场利率发展情况。

银行运营模式发生改变时,规避了原有粗犷式的经营问题,提升了金融业务转型效果,提升了产品创新设计,增加了业务层级优化性,拓宽了利润创造节点。在政策类金融机构积极运作业务时,以期顺应投资、中间等业务的较大需求量,提升自身利润获取广泛性。与此同时,以商业行业经营经验为考核,增设营运网点、分支部门等,融合商业金融单位资金转移定价理念,切实增加分行经营收益,达成各行利益平衡关系。与此同时,科学掌控利率执行发展状态,便于政策性银行设计合理的利率方案。加强新型金融业务开发,增加银行自身收益获取渠道,以此应对利率市场浮动带来的收益风险问题。

(三)努力协调资金收支平衡

政策类金融机构,应积极利用利率市场化条件,加强自身金融发展能力。银行应努力争取较多类型的政策优惠,以期获取更多国家资金扶持,提升贷款业务运作能力,获取更多的税收政策,加强资金输出审核,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此提升金融单位资金使用有效性,减少资金不充足引发的财务问题,达成收支平衡体系,提升银行金融业务运作能力。

在政策类金融单位顺应利率市场化发展时,应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合理控制筹资成本。比如,在境外完成融资渠道拓展,提升资金来源,增强银行资金运作能力,以此应对汇率浮动产生的财务风险问题。银行在成本控制中,有效增加了资金留存能力,以期获取全新的融资途径,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维护收支平衡性,达成融资数额符合贷款需求量的目标,回避財务风险。

(四)健全负债财务管理体系

以理论层次观之,银行运营期间,应以资金运作平稳、资金使用安全、资金流动有序、盈利为主要考量因素,同时结合金融机构内外因素的浮动情况,优化资产负债的管理体系,调整利率结构合理性,切实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有序健全负债财务管理工作。

在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以国内外利率浮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利率市场化,将会确定利率风险管理的主体地位,以期提升负债管理有效性。以利率风险为视角,有序落实负债管理,能够提升资产使用安全、减少资金浪费,增加银行盈利空间。因此,资金管理部门,应具有丰富的利率风险控制知识储备,以利率风险管理为出发点,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此防范利率风险问题,提升政策类金融机构运作能力。

此外,应对负债管理、财务风险问题,应加强高品质人才引进,配置相应的风险考核制度,以此提升银行管理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政策类金融机构,与商业类金融单位相比时,在部分金融业务、财务工作中,存在运作模式相似性。然而,政策类金融单位,更为倾向于政策指导,在经营发展、金融管理、业务类型等方面,相比商业金融单位存在差异。政策类金融单位,具有较多的对公业务量、长周期政策优惠的贷款业务。因此,政策类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资金流动性,关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威.基于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性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刍议[J].会计师,2020(22):40-41.

[2]朱静如.HY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3]周翀.论利率市场化下政策性银行财务风险管理[D].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收益利率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