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循环渐进式”研究生论文读写能力培养分析
2021-05-28林文斌王贤平袁文
林文斌 王贤平 袁文
[摘 要] 研究表明,利用“四微循环渐进式”培养模式能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提高科研效果,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研究生论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提出了一种提高研究生论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以线上平台为媒介,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辅以“四微循环渐进式”教学,让刚步入科研大门的研究生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快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融入科研工作。
[关键词] 建构主义;论文读写能力;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 林文斌(1996— ),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方向为物理与通信;王贤平(1984— ),男,江西庐山人,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与通信;袁文(1972— ),男,江西宜春人,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与通信。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在此种紧急形势下,许多单位停工停产,学校也延期开学。为了不耽误教学进程,教育部提出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1]。在这种形势下,运用互联网、使用新媒体技术、利用线上平台给学生上课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相对于以往的线下授课,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然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交流方便,是一种十分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但研究表明,线上课堂让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变得虚拟而有距离感,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等问题。师生间的交流完全依靠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隔着屏幕,淡化了学习氛围,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2]。因此,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优化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利用视频答疑和课程论坛等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授以学、练结合的写作课程, 强化论文写作指导中的互动与反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疫情期间,笔者学校对学生开展了线上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课堂上不积极、消极懈怠的现象。为了做好长期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本文探究了一种“四微循环渐进式”培养模式,即“教师讲微课、布置微任务、学生微演示、师生微讨论”四个“微过程”,这四个“微过程”可以循环渐进,直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论文读写能力有所提高时才算结束。线上教学过程中可运用钉钉、腾讯课堂、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这些便捷的交流软件结合“四微循环渐进式”教学模式,运用于研究生线上培养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一套便捷高效的师生交流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科研效果[5]。
二、模式探讨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主张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6]。 “四微循环渐进式”培养模式融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包含“四微”“循环”“渐进”三个过程。“四微”是指教师讲微课、布置微任务、学生微演示、师生微讨论四个环节;“循环”是指在针对复杂问题时,“四微”中的四个环节可以循环进行;“渐进”是指在论文读写课程中,根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有序递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其形式如图1所示:
(二)教学思路
在开课前,应先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每个小组再建立自己的小组群,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群讨论。开课时,教师可通过班级群将制作的PPT等教学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所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所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建构主义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7]。“教师讲微课”环节中,教师除了讲解论文的检索技巧、论文结构、注意事项等,同时还可带领学生主动阅读文献,和学生讨论文献中涉及的方法。在课堂上学习了论文的基本知识后,课后布置“微任务”,每个小组领取任务,在自己的群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任务,达到课后巩固的目的。完成任务后,教师安排学生线上“微演示”,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分析学情,为后期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针对学生“微演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展开师生“微讨论”是团队合作的关键,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疫情期间,针对开设的论文读写课程,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子任务的形式,分别为数据处理(Origin和Matlab软件的应用)、作图(SolidWorks和Visio软件的应用)、图形的英文表述、introduction写作思路。通过对这四个子任务的课程规划,以期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作图技巧,进而独立撰写论文。
下面简述“四微循环渐进式”模式运用于论文图形的英文描述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一)基于教师为主体的线上“微课堂”阶段
建构主义强调课堂上“以學生为中心”,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分析、思考的能力。在培养论文读写能力的线上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展示精美论文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顺势开展教学,回顾前面讲的数据处理和作图技巧,进而叙述图形描述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如何将抽象化的线条变成富有逻辑、条理清晰的语言文字。
论文图形的英文描述教学过程中,可先给学生讲解论文中需要注意的时态、语态、句式、介词、逻辑关系等基础知识,接着以文献为例,带领学生看图,结合文献内容,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用英文将图表描述出来的。图形的英文描述主要分两大步,先用中文意思表达,然后用英文翻译,熟练之后,再尝试用英文直接描述。
(二)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微任务”阶段
建构主义倡导自主学习,它不是由教师给出统一答案,而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导向下,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了图形的英文描述课程之后,教师选取了需要描述的图形作为课后作业,通过微信班级群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交流,并由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提交。
(三)基于学生为主体的线上“微演示”阶段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辅导学生。由于知识的多元性,加上个体间的差异性,只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渐变。提问和演示是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这能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微演示”环节,教师通过钉钉软件进行线上演示。以学生为主体,由每组的学生代表分享“微任务”布置的作业思路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边聆听边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时态错误,表现为在描述图表时用错时态;逻辑错误,表现为图表的描述混乱,没有顺序;词语错误,表现为英文单词书写错了;句式错误,学生根据中文意思直译,造成语句混乱。大大小小的错误都能在线上“微演示”中体现出来,教师总结后进行学情分析,可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基于师生互动的线上“微讨论”阶段
在学生演示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班级微信群展开讨论。讨论过程分为学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点评三个阶段,教师将“微讨论”环节记录的问题分享到微信班级群里,并逐个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微演示过程中各组分享的答案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学生提出每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态错误,如现在时用成了过去时,英语时态与时间状语不对应等;还有学生认为存在逻辑错误和没有用对词汇的现象。通过班级群可以看出学生们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断有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循序渐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师生讨论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教师讨论交流,教师通过各种例子,普及在课堂上漏掉的知识点来给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讨论中的难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整个“四微”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微演示”和学生讨论中的不足加以指正,优点给予肯定,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又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其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五)基于“四微”环节的“循环渐进探索式”问题研究
“四微”环节在论文图形的英文描述中,解决了大多数问题,让学生对图表的描述有一定的掌握。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经验性问题,在师生讨论环节,有学生提出,文献中图形的英文描述都有一定的格式,有规律可循,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那写作过程中将会如虎添翼、得心应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之后,重新采用“四微”的四个环节进行讲授,这次相比原来的“四微”,形式上是循环的,但是内容则更加深入,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充分掌握图形的英文表述,提升教学效果。
论文读写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研究生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单凭简单的“四微”并不能解决研究生的论文撰写难题。利用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思想,在研究生论文读写能力培养过程中,运用“四微循环渐进式”教学。开设论文读写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把教学过程分成数据处理、作图、图形的英文表述、introduction写作思路四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运用“四微循环渐进式”的授课方式解决后,递进到下一个任务,同样运用“四微循环渐进式”模式进行解决,这样逐个突破、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掌握论文读写的技巧。
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提出了研究生论文读写能力“四微循环渐进式”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论文读写能力。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线上交流更加便捷、效率更高,线上资源众多,若能够充分利用,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检索文献更简单方便。教师利用线上微课的形式,不受时空的限制,就能将课程传授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合作将任务完成,紧密团结,增强了团队的合作能力。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线上演示和讨论,实时、实地地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不足并解决。这样一种模式,用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四个微过程循环轮动,再大的难题也能大而化小、小而化简,最终被解决。
参考文献
[1]高雪,秦加阳,张静,潘效红.疫情期间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6):446-448.
[2]于磊鑫,徐珊珊,张芸栗. 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1781-1784.
[3]张娟.基于建构主义的互助式小组学习在线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269-270.
[4]董晨,常崝,唐海峰.網络教学中的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20,38(3):45-50.
[5]谢杏珍.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18):119-120.
[6]边梅娜,李邦豪.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优化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69-70.
[7]江承凤,李骅,张苏江.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探究式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