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道授业铸风骨 解惑育人志不渝

2021-05-28原爱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陶行知学校教育

原爱军

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更是一种精神。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薪火相传,有赖于先生。

《先生》一书以10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10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以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无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国之方向性指标。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无一不是时代的榜样。

泱泱中华,教育绵延,博大而精深。古有孔子、墨子、庄子,继而有程朱理学。民国之时,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然,教育救国横空出世,涌现出蔡元培、梅贻琦、陶行知、陈寅恪等一批民国先生,心无旁骛,天高云淡,以“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和“自由、民主、博爱”的胸怀,为中华教育忍辱负重、倾情投入,为理想至老不灭,用自己的儒雅和端庄支撑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先生们,学识渊博,身正为范,矢志不渝,授人以鱼且授人以渔。他们将苦难化作文明的文字,用背影彰显民族的脊梁,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蔡元培先生,北大的奠基人。因为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周围有一个群星璀璨的教授团。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只要有专长,都能到他的大学里教书。在北大校长任上,他动不动就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也曾五次辞职,其实他是以“拿人格头颅去推开地狱门”的精神,穿越乱局,坚守学术自由,数度捍卫北大。正是因为先生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从而使北大成为闻名于世的现代大学。

梅贻琦先生,用自己的人生演绎注解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他以研究学术和造就人才为己任,服务清华47年,担任校长31年,是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任内,先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抗战八年,物资极度匮乏,每日承受着生死考验,而西南联大却在烽火中“弦歌不辍”,也创造了清华校史上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他提出“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坚持“吾从众”民主治校方略,至今仍不失为教育人的重要理论资源。先生一生尽瘁学术,垂五十年,对国家服务之久、贡献之多,其学养毅力,足为后辈学生楷模。

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之志,决心“筹集一百万份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来改造农村社会,一生践行知行合一。他亲自带领学生造校舍,修厕所,盖礼堂,建图书馆,开垦荒地,浇水施肥,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校”。他喜欢孩子,喜欢顺口溜,喜欢学校,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开创大众教育,掀起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郭沫若先生曾赞道:“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陈寅恪先生,一袭长袍,清瘦矍铄,风貌高古,眺望着远方,是教授中的教授。他博古通今,各国语言、各种史料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凭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可以讲出大千世界。先生铁骨铮铮,令人动容。抗战期间,先生右眼失明,左眼仅一点点微弱视力,在书籍被焚毁或被盗,无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完成传世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暂居香港时,家已断粮,坚决不吃日军的白面。因无粮而卧床,却以“不写完书稿,我不死”的气节,撰写《元白诗笺证稿》。抗战胜利后,先生返回北大,以残病的身躯,坚守职操,曰:“不教书,怎能叫教书匠?”他治学严谨,曾说:“人家研究理科是分秒不差的,我们文史研究,是年月日不差的。”即使每年开讲以前讲过的课程,先生讲授的内容都要更新,加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绝不会一成不变。

胡适先生、马相伯先生、张伯苓先生、竺可桢先生、晏阳初先生、梁漱溟先生,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文化、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中,他们宛如灯塔,照亮一方山河。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掩卷沉思,顿有所悟。

吾从教20余年,苦苦追求,总感无所成。读《先生》一书,茅塞顿开。爱教当如蔡元培,爱国当如竺可桢,爱业当如梅贻琦,爱生当如陶行知,爱知当如陈寅恪……

作为守护阳城学校安全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立足阳城学校实际,提出了确立“两抓四强化”的学校安全工作思路,抓责任管理和风险防范,强化安全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强化隐患排查,强化应急管理,着力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和学校安全能力建设。责任明确化,抓实学校“五个”责任,即学校主体责任、校长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管理责任、教职工岗位职责、学生家长监管责任;制度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教育常态化,做实学校安全教育,强化日常教育“五提醒”制度,即下课、放学、周末、放假、学期五个节点做好安全提醒;演练常态化,推进学校开展安全演练,全年安全演练的次数不少于10次,而且做到一月一个主题;共治长效化,建立警校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交通、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共治,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学校创建省市平安校园。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学校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将把学校安全工作主要精力放在落实上,确立“划重点、破难点、优服务”的工作方向,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实安全责任,以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护园安园三年行动为抓手,纵深推进“零事故”单位创建,强化风险防范,强化隐患治理,強化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和意识,提升学校安全水平,持续推进学校安全形势不断向好。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谨记在心。先生,至高致远,吾将追随先生精神,全力教育,立德树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矢志不渝,坚守初心。

仅以此文致敬“先生”。

(作者单位:阳城县教育局安全协调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陶行知学校教育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