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躺平”可以理解,但需要超越(感悟)

2021-05-28张颐武

环球时报 2021-05-28
关键词:舒适感温饱努力奋斗

张颐武

“躺平”一词近来在互联网中流行,一些年轻人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和心态。这个词相当生动,也有着多重含义。在具体事情应对上,它是某种无力感的表达,说的是对外界影响无所谓的感觉;在抽象人生态度上,则有一种想开了、看透了、与世无争的意味。“躺平”是一种低欲望状态下获得某种舒适感的表述,同时也有对于社会竞争的无奈。它既有某种自嘲的意味,也有某些微末的小满足。

一个温饱相对得到满足、年轻人感觉上升通道尚不充足的社会中就容易出现“躺平”。能“躺平”,也是衣食无忧的结果,能够通过相对简单和时间较少的工作获得基本温饱,而向上奋斗则觉得收益不确定。所谓与世无争,往往是觉得争也无用;所谓想开了,往往是觉得想也枉然。付出较少,心态平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某种舒适感,就是“躺平”的关键。

有“躺平”心态的年轻人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盲区。他们不是光鲜亮丽的职场精英或演艺明星,也不是靠一招鲜就能崭露头角的技术人员,而是平平常常的年轻人。想“躺平”其实就是希望有某种现世安稳,某种回避奋斗和竞争的安于当下。“躺平”就是觉得奋斗实现更大目标未必可期,因此不想去努力,但希望避免下滑,能够平平安安过生活。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舒适的,“躺平”对于成功有着矛盾的态度,一面觉得自己已经能够平和看待,云淡风轻,但另一面还是有某种微妙难言的不平或嘲讽态度。这也是回避社会压力和生活挑战的某种方式。

这样的想法在一个必然会有相当多竞争的社会里,有其可以理解的一面。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愿意承受努力奋斗的艰辛。然而,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态度毕竟比较消极。它会消磨人的斗志,折损人的精神,让人把普普通通的平常过成浑浑噩噩的平庸,当然也就难谈有更多的自我实现。从社会层面看,“躺平”难以给社会更多的正面力量。“躺平”者往往把自己的庸常归因于社会,这未必是完全合理的态度。当然奋斗确实是不容易的,但现在社会提供的平台和给予的机会,是前几代所难以比拟的。努力确实可能收获不如预期,但一点一滴

的努力也会化为正面的积累。平常不是平庸,普通也不是灰暗,虽然现代社会给予每个人更好的保障,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也必然需要努力奋斗。

社会当然应该提供更多渠道和路径,让普通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上升可能,让他们的努力得到更多回报。社会尤其要让他们感受到,坚持踏踏实实地努力、老老实实地工作,就能够得到相对好的回报。如果每一点进步都得到相应的认可,那么努力向前奋斗的激情就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这对于促进年轻人超越“躺平”会有积极作用。同时,任何一个社会,普通年轻人的努力和贡献,既是社会向上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超越自我、解决生活诸多问题的现实路径。回避问题,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超越“躺平”,今天的中国提供了世界上最多的机会和可能,焕发努力的热情,就会得到丰美的人生。▲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舒适感温饱努力奋斗
蜘蛛(外一首)
努力奋斗照亮成功之路
数说70年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高中作文选粹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奋斗没有终点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明天更美好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