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8,,,,,
,,,,,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529030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3亿例,而心力衰竭病人即将突破500万例,该病已构成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1-2],就我国而言,由于巨大的心血管患病例数,加之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该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而引发的一系列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全身性水肿等,病人的心脏泵不能充分维持血流供应,进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血液的需求,因此常危及病人生命健康[3-4]。不仅如此,慢性心力衰竭常导致病人反复入院,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心功能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5]。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护理手段,包括有危险因素控制的健康教育、合理的运动、心理健康促进、营养手段等多方面[6],多项研究指出,该护理手段对于心血管疾病病人存在多方面优势,可从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等层次维护病人健康[7-9]。因此,就该护理方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理想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经临床诊断标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10]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被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6~72(52.84±7.35)岁;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1]划分,心功能Ⅱ级29例,Ⅲ级21例。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8~75(54.25±6.49)岁;心功能Ⅱ级27例;Ⅲ级2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Ⅲ级;②年龄30~80岁;③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④精神正常,能够配合研究进行。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系统、感染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者;②精神障碍或存在心理疾病者[12]。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13]。研究组病人,予以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依托科室现有条件,成立早期心脏护理干预小组。对小组各成员展开包括慢病管理、心理健康促进、运动护理、膳食调配等方面的培训,制定翔实和不同层次的护理计划和手段,保障早期心脏护理的顺利实施。②早期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其家属发放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宣传册,并为其讲述该病的相关知识,如临床症状、致病原因、注意事项、预防控制方法等,消除其由疾病带来的疑虑或恐慌,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早期心理健康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往往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不良的心理状况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入院病人,护理人员针对其展开心理健康促进,对其进行不良心理疏导,辅助其进行压力释放,避免其精神紧张或亢奋,并通过成功治疗的案例对病人进行鼓励,使其获得直面疾病的信心。④早期运动护理。针对不同状态的病人,评估其危险并进行分层,注意个体化,予制定相应的早期运动训练方案,心功能Ⅱ级病人病情相对较好,可指导其进行600 m左右的室内步行活动、爬梯活动,早晚各1次,步行上楼梯,早晚各锻炼1次;对于心功能Ⅲ级病人,由于病情较重,护理人员首先应辅助其慢慢下床,适时对其展开轮椅上锻炼,初始每次30 min起,每日2次,根据病人情况延长时间,而后指导病人进行站立训练,依托病床进行,时机成熟可指导室内步行锻炼,每次80~100 m,每天2次,并做好对病人的保护,杜绝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为病人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休息方案,使其拥有充足的睡眠或休息时间。⑤饮食护理。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制定相应膳食指南,多选择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并适宜病人的食物,应控制液体、总热量的摄入,食盐用量每日<5 g,注意营养保障,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得低于推荐值。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质量
本研究根据病人负面情绪和舒适状况在入院后(护理前)、出院前(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负面情绪的测评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得分越低即表示负面情绪越轻;舒适状况的测评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15],可全面检测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舒适情况,病人得分越高,即表示其舒适状况越好。
1.3.2 满意度
采用NSNS纽卡斯尔服务满意度量表对所有病人在出院前进行满意度测评[16],评分越高则表示病人护理满意度越高,该量表根据得分划分了4个层次,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30~59分)、极不满意(<30分)。满意度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3 心功能
以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LVEDV)指标作为心功能评价指标[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为上述指标检测的仪器。于入院后、出院前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HAMA、HAMD、GCQ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测评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病人心功能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LVEF、LVESV、LVEDV水平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限制病人生命,使病人表现为逐渐的功能下降,导致复杂的并发症发生,且常反复发作而使病人不得不反复入院,使病人承受巨大的身心痛楚以及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18-20]。而对慢性心力衰老采取全面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其HAMA、HAMD评分均有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提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负面情绪,原因可能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护理中注意个体化,综合全面考虑了病人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予以调节,如健康教育、鼓励失落病人等,有效降低了其焦虑心理,减少其抑郁发生风险。在舒适度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护理前GC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舒适度,该护理模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以病人为中心,使病人在接受入院诊疗过程中获得良好就医体验。两组病人护理后的NSNS纽卡斯尔服务满意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8.00%),这表明早期心脏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更能获得病人的认可。从心功能方面看,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护理前LVEF、LVESV、LVED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上述三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提示早期心脏护理模式对于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更有效果。可能为以下原因:其一,该护理模式使病人负面情绪改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改善,提升心脏功能[21];其二,该护理模式为病人制定了个体化的有氧运动方案,积极的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病人的循环功能,改善其心功能,还能够增强体质从而促进病人康复[22];其三,该护理模式还注意病人的膳食调配,为病人制定了符合其需要的营养方案,这是促进其心脏康复的重要有益因素[2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引起额外重视。有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发生率上升,而在慢性病人群群体中,负面情绪增加尤为显著,这无疑为病人的顺利康复带来严峻挑战[24-25]。作为护士,应关注这一现象,在临床处理中更加注意针对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中,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值得借鉴,其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升就医满意度以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减少病人再入院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