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研究

2021-05-28杨雯珺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专业

杨雯珺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近年来,课程思政话题在各个高校形成一股改革热潮,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高校,它侧重于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综合型技能型人才,即高职院校不能只是满足于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工匠,更应该打造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大师。育人是教育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功能,该功能的落地有赖于各专业课程具体课程思政改革措施的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面临0—6岁的儿童群体,这一年龄段是人生开端,这一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内涵建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尤为重要。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能目标的同时渗透思政的情感目标,与大思政理论课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教育全方位思政育人的大格局。[2]这要求各专业任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这些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做一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工作者,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工作技能的同时、践行社会职业道德。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一改过去重学科知识、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面。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其他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终在各高校各学科中实现多学科、多方位的育人新局面。[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课程思政”话题应运而生,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要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去弘扬、传播乃至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传统的授业解惑的教育渠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专业学习,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解决教育为谁教育、教育什么样的人的基本问题。课程思政的内涵不是把所有课程都变成思政课,而是在执行本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很大区别,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可以这样理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3]课程思政说到底是一种“大思政”理念,所谓大思政就是不僵化教师本人的思维,打破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藩篱,形成教育合力,影响我们的大学生去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家人等,在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之上,再赋予学生一些外围的人文关怀和修养。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比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思维、开放意识、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的工匠精神、沟通交流、计划制订、自主学习、责任意识、执行力、资料搜集、安全环保、反思能力、学习力、仪容仪表等都可以加入课程,是渗透和影响学生的育人元素。[4]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专业学习的开篇课程。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并不了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有误解,以为就是看娃儿。学前教育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了解和掌握关于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常识,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基本要求和任务等,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家园共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该课程实施以来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因为比较偏重基础教育,让大学生对学前教育有最初了解和认识,并帮助学生初创学前教育认知和情怀的一门课程,非常适合挖掘思政元素。如这门课程中有学前教育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学前教育者的伟大事迹和教育精神,如何正确看待儿童群体的人文性、儿童群体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以及对当今家庭教育现状的反思,幼儿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法治思维,幼儿园环境的美育思维,家园共育家长工作或者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孩子身心准备的社会适应性等,都可以很好地渗透思政要素。一直以来,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两张皮”,课程思政打破了这种窘境,根据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的课程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该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该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让学生深度思考儿童群体,该如何对待这个群体,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育儿观和职业观,课程便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有了思想内涵,提升了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与开放性。

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1.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旗帜,课程思政的核心要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要重塑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挖掘、激活、利用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开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模式,设立多元化授课模式和考核标准,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2.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理念

学前教育学是大教育学范畴下的一个小教育学,主要侧重对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一直以来大家对学前教育有误解,觉得让孩子不哭不闹不生病就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逐步提升,已经有较大一部分人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得益于学前教育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然而在一些偏远的落后地区,还是存在认识偏差。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养成遵纪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二是引导学生爱学前教育事业、爱学前儿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工作能力。

3.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针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校本课程知识内容,制作部分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学部分课程思政元素

4.学前教育学第二课堂建设

教育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总是相辅相成的,第二课堂是除了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以外,学生围绕课内知识展开的与之相关的一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第一课堂为主,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后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如对当地居民学前教育认识和投资情况调查、儿童观大变迁调查、文学作品中儿童观的赏析、幼儿教师访谈、走进民办幼儿园共创主题墙,我为幼儿家长开家长会、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学前教育界前辈故事——经典咏流传等社会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所在,对家、国、人的发展意义所在,课程思政也就鲜活起来。

5.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考核设计

要将一门课程思政化,除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外,还应该精心设计考核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评价,教育者不仅要体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前教育学的考核在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基本是30%平时成绩加上70%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课程思政化后,建议平时成绩可以增加到40%,其中10%给到思政元素考核上,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课外查阅资料、主题教育讨论与发言、课外思政宣传、社会调查、下园实践等情况以图文并茂的报告形式保存下来,给每位同学保存电子加纸质档案,记录学生平时的作业参与状况。这样的课程考核既能调动高职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也能把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学生心中。

6.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剖析

学前教育学发展史有一部分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到了陈鹤琴、陶行知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成就。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地讲解这些贡献和成就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部分教学设计就可以让学生课下多搜寻三位教育前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真正体会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艰辛,并且让学生选读三位教育前辈的教育论著。因此,教学设计可以设定为——知识目标:了解国内学前教育前辈的教育贡献;能力目标:搜集教育前辈的资料,梳理内容做分享汇报;情感目标:体会教育前辈的不易,学习他们为学前教育事业不辞辛苦的奋斗精神。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合作(选定一位学前教育家了解他的教育事迹)、汇报分享、视频播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学习过程,避免教师灌输,同时还能把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这与高职教育任务驱动也是相符的。

五、结语

课程思政的探索永不停歇,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毕业生要从事技能型工作,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为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更是一种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魂,也是个人的魅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一阵风,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各专业不断渗透的长期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群体的不断深入探索,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专业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