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温度词的转喻研究

2021-05-28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代指唐诗诗句

肖 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和隐喻一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转喻在唐诗中的运用,能加强对唐诗的理解和翻译。现从转喻认知的基本概念入手,列举唐诗中含温度词的诗句,研究唐诗中温度词的转喻现象。

一、转喻认知的基本概念

在传统修辞学对转喻的定义中,转喻是一种“用事物的名称来表示另一个更一般但更紧密的事物”的修辞格,《牛津英语词典》(1989年)对转喻的定义是:用属性或附属物的名称代替事物的名称。

Lakoff和Johnson在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重要方式。[1]这标志着转喻修辞开始被纳入认知科学研究范畴。KÖveces认为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在同一领域或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了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2]

Lakoff 于1987 年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ICM)[3]是建立在认知模型之上的一种较为复杂和完整的逻辑结构。一个理想的认知模型代表一个概念框架,在框架中的各个概念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被导引,其他的概念将被激活。转喻映射模型是将同一领域范围内的事物根据其关系进行互通的一个过程,转喻是建立在关联性基础之上的,关联性指各个CM之间的相互关联,也指同一个CM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联。按理想化认知模型分为事物—部分转喻、范围转喻、事件转喻、范畴—成员转喻、范畴—特性转喻、构成转喻、因果转喻等。[4]转喻是在理想化模型中,将一个凸显的概念实体指代另一个抽象的特征不凸显的概念实体。转喻的生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一认知领域下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转喻,另一种是同一认知领域下部分和部分之间的转喻。转喻运用于唐诗温度词的理解和翻译中,能更准确地翻译唐诗,有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唐诗温度词的转喻运用

(一)季节温度词的转喻

唐诗中的温度词“暖、炎、热、寒”可代指表示四季的词语:春(spring)、夏(summer)、秋(autumn)、冬(winter)。在同一个认知框架下,用温度词“暖、炎、热、寒”这一凸显部分来指称抽象的季节概念。

1.“温、暖”(warm)是描述春天的典型词语

人们在气候适宜的春天感到舒适和温暖,“暖”作为春天的一个特征,为春的转喻提供了依据。春天,总会令人想起温暖的感觉,根据ICM属性,“暖”可视为春天的部分属性,以下列举唐诗温度词表示抽象的季节概念及其意象的诗句及其翻译。

例1: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杜甫《秋风二首》)

诗句中暖指春季,暖可视为春天的一部分,此处为部分代整体的转喻。诗句运用暖、寒这两个温度词表达时间长度,寄托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忧愁之感。

2.温度词“炎、热”(hot)是描述夏季的典型词语

由于夏季气温极高,人们受暑而感到炎热,炎热是夏季天气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夏季的一种属性,“炎、热”为夏季的转喻提供了依据。

例2: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诗人大热天出门赶路,又累又热,无奈荒郊野外压根找不到客栈,诗句中的“炎”代指夏季,酷暑难耐,借“炎”表达作者烦躁不安的心情。

由于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结构受各国税制结构因素的影响,因而制造业企业在税基设置、税率水平、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等方面也迥然不同。

3.温度词“寒冷”(cold)是描述冬季的典型词语

“寒冷”作为冬季的一个特征,为寒冬提供了依据,是冬季的转喻。

例3: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李白《赠从弟冽》)

寒冷的冬天,桃李的花儿还未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居住于山东时所作。天宝初年,作者被唐玄宗召进京供奉翰林,不久,他因权贵的谗言,被排挤出京。此后,作者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寒”可以体现作者已寒心,有怀才不遇的失望与抱怨。

4.“寒热”代指一年四季

冷(cold)和热(hot)是一年中的两种极端温度,诗人们把这两种极端的感受联在一起来代表从冬季到夏季的漫长过程。

例4: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李白《闻丹丘子城北山营古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诗句中“寒暑”代指一年,李白和元丹丘饱受从冬寒至夏暑的离别之苦,彼此的思念之情与时间的长度成正比。

(二)唐诗中颜色温度词的转喻

在唐诗中有许多涉及色彩的意象,意象是唐诗中最常用的元素,用来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象,是客观事物经过创做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

例5: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王维《苦热》)

例6:热云集曛黑,缺月未生天。(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赤”为火焰的颜色,火焰的颜色呈现红色甚至暗红色,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天气,“burning Sunshing”更是能表达燃烧的景象,与炎热指代一致。例6用“热云”“曛黑”展示了一幅云朵被烧红,天空被烤焦的酷热景象。

(三)唐诗中区域温度词的转喻

在古代,人们根据气候特点常把南方地区视为高温酷热地区,南方的炎热天气是唐诗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高温的突出特征——“热”为代指南方地区提供了依据。属于在同一个认知领域中,部分代整体的概念,这种联系适用于类别和属性ICM,即南部地区的一个基本属性——炎热,代表南部地区。

例7: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李白《古风》)

所征的士卒并非真正的战士,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诗句中的“炎”即指炎热的南方,炎方翻译为“southern area”,“炎”为南方地区的温度,用南方炎热的属性来指代南部地区是典型的区域温度转喻。

(四)传统问候语中温度词的转喻

在中国,熟人之间以各种各样的话题问候彼此,如以食物为主题:“你吃过早饭吗?”以服饰为主题:“你今天穿得很漂亮!”以行程为主题:“你打算做什么?”以家人的健康为主题:“你家里每个人都还好吧?”谈论自己的舒适区被认为是熟人之间的另一种常见问候,话题不涉及隐私,因此不令人反感,并体现了对彼此的关心。在唐诗中,我们发现“寒与暖”(chill and warm)也用来表示对他人的问候,尤其是对他人的安慰,用他或她的热情或冷淡来问候别人,都是嘘寒问暖的一部分。转喻是建立在局部与整体的连续性基础上的,这种连续性隐含在复杂事件ICM中。

例8: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李商隐《留赠畏之》)

例9: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在古代,“寒暄”为忽冷忽热的疾病,本义指冷暖,在例句中都表示嘘寒问暖之意,用这两个温度词代指“问候”这个概念主体,诗句中寒暄译为“say any words or greeting”。

(五)温度词冷热意象的转喻

覃修桂和高旗研究指出,温度的高低比喻事物状态的强烈程度,温度的变化代指事情的发展变化[5]。由于温度无法通过视觉观察,是相对抽象的概念,人们常用垂直的空间概念加以建构,用身体感知温度的变化,从宏观上将温度词分为冷觉温度词和热觉温度词。两类温度词分别代指不同的事物,冷或热转喻表现出不同的意象特征。特定的温度是温度转喻的基础,如:冷觉温度词由寒(chilly)、凉(cool)、冷(cold)、冰(icy)、霜(frost)、冻(freeze)、凄(chilly)、冽(cold)、凛(cold)等组成;而热觉温度词包括热(hot)、暖(warm)、温(lukewarm)、炎(extremely hot)、火(fire)、暑(hot)、炙(hot)、煎(fry)、沸(boil)等。

以低温描述冷觉温度词体现的意象特征为例,在寒冷的日子里,热量的流失易导致疾病的暴发;花草树木枯萎,动物冬眠,流水结冰;霜冻天气使旅行变得困难,人们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减少了彼此联系的时间,这些是冷觉的意象特征。反之,在阳光充足、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人们户外活动增加、联系增多,世间万物充满朝气和活力,这些都属于温、热意象。

根据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意象,在英文翻译中,常将这些概念与寒冷的温度词联系,如“being quiet,being static”“distant relationship”“loneliness,disAppointment,sadness,poorness”“hardship of life”等;反之,也常将以下概念与温暖的温度词联系,如“joy”“moderate temper”“close relationship”“anxiety”“spring”等。见表1。因此,特定温度下的现象有助于形成由温度构成的概念体系,这一过程也是人们对这些现象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冷意象的大部分内涵是消极的,如消极的状态、消极的情绪等,热意象的大部分内涵是积极的。

表1 冷热意象温度词代表的不同内涵

另外,根据语料分析,唐诗中冷觉温度词使用频率比热觉温度词高。古人卓越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好地诠释唐诗中冷概念的运用,生活经验越丰富,其温度概念使用的频率越高。古代科技欠发达,人们抗寒能力有限,与高温相比,低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严重。低温对房屋和农作物造成损害,给人带来疾病、使生活陷入困境等这些不愉悦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三、结语

唐诗中大量运用温度词表达不同的诗歌意象,代指不同的意境。本文分析介绍了季节温度的转喻、颜色温度词的转喻、区域温度词的转喻、传统问候语温度词的转喻,以及温度词冷热意象的转喻;深度剖析诗人的创作情感,揭示唐代社会状况,认知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对唐诗翻译意义深远。今后的研究将从认知的角度,多维度思考唐诗中温度词的特点,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证案例,进一步研究唐诗翻译的内涵。

猜你喜欢

代指唐诗诗句
微信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引热议
六一来了
新语
唐诗写柳之妙
新语
春夜讲唐诗记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读诗句,写成语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