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言促成设计实例分析
2021-05-28张翩
张翩
(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作为在一所三本大学教授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外报阅读课程的教师,笔者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上如果仅关注课文和语法的讲解,仅靠教师单方面地加大语言输入,不仅易使英语水平本不高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常常满堂只是被动听,课上缺乏主动输出,课下更难以学以致用。
文秋芳及其团队于2015 年提出产出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在认真分析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前提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以“输出假说”为理论支撑,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将产出活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克服教学中常被诟病的“重学轻用”和“费时低效”的弊端。
“POA”理论主张以“产出”反促“输入”的教学模式,在驱动—促成—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产出”与“输入”交替进行,实现即学即练,学练结合的融合性教学模式,以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为最终目标,促成活动核心环节通常包括:语言促成,内容促成以及结构促成(文秋芳2015,邱琳2017)。针对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本文尝试重点探讨POA 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促成这一环节中的语言促成设计,通过教学实验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点课堂实践经验,并评估POA 理论应用的教学实验效果。
1 促进环节设计
1.1 背景
笔者在一所三本大学教授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的外刊阅读课程。教学实验的对象为两个班级共160人。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做的前期测试,学生整体英文水平在A2 级以上,这符合“产出导向法”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教学周期为两周,共计8 课时。
1.2 教学选材
该课程生词密集,人文背景知识多,信息量大,旨在通过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如果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文为中心,只注重讲解脱离于课文的单词和翻译句子,这样就极其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堂中教师虽然通过认真备课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学生没有实际的语言输出,交际训练也较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学用分离。鉴于此,本次课输入材料的教学文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节选自专业期刊柳叶刀,主题是中国武汉首批新冠病人的临床报告,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在经过了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前期分析设定后,在核心教学材料上补充了介绍疫情流行病学等特征的相关视频,和介绍历史上流行病爆发情况的文章。
1.3 促成目标与任务制定
POA 提倡“学习中心说”和“学用一体说”,前者主张教学必须以学习为导向,教学目标的设立要达到有效性、可实现性和可测性;后者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可以有效学习。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做到重点突出、因材施教,教学活动要有计划性、可操作性。因此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文本相对于其水平的较高难度,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场景,总主题为“与新冠病毒抗战的日子”,节选的文章根据模拟场景中的各个环节被切割成相应的分部分,将学生代入到一环扣一环的场景设置中,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自主输出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语言目标、能力目标和交际目标。其中,语言目标为学生掌握与能力目标相关的单词、短语、熟悉医学类主题的常见句式及表达方式。能力目标为学生通过模仿医学类主题和报告性文章的常见句式及表达方式能简单表述医疗卫生这一时下热点话题,如本课程总目标即促进学生能用英语简要讨论心冠病情流行病学和临床上的特征。交际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如对流行病的防控和公共事件的社会应对话题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并最后落实到学习写议论文。
表1 驱动环节教学流程
表2 语言促成环节教学流程1:Discussion
表3 语言促成环节教学流程2:Role-play
2 教学实践
POA 提倡教师应充分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原则,该原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其内在信息加工的过程,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由于本文只重点探讨POA 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促成这一环节中的语言促成设计,本单元课程设计思路在表1 驱动环节教学流程部分简要说明。
3 促成实施过程
笔者的授课对象是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小,语法薄弱,尤其是口语和写作等产出能力较弱。但是学生多为艺术专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课上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语言促成的设计上,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力求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英语水平以达到可教性的评价指标。利用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较广,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设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的产出任务而实现有效的驱动。据促成设计学生被代入进一段与新冠抗争的模拟场景中,会经历三个主场景,完成三个对应的交际任务,分别以下表做简要介绍,如表2 所示。
由于学习材料难度与学生水平的缺口较大,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与新冠抗争的日子的虚拟情景设置,学生经历的第一个场景是某天清晨打开电视突然看到一段突发新闻播报了疫情的爆发等。教师通过前期文本讲解和此时的视频再次输入,帮助学生搭建词汇和背景知识的脚手架,辅助学生运用归因分析法利用文本和视频输入的词汇进行分组讨论,如表3 所示。
为对应文本而设计的场景2 中,学生模拟事主不幸被确诊收治进医院。同学分为三组分别讨论近期收治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等特征。在进行语言促成活动2 时,平时英语水平较高,口语较自信,性格偏外向的同学参与最积极。在活动前,老师对文本材料切讲解翻译,完成专业词汇和报告的基本句型输入后,学生限时组内讨论,笔记上简单准备要用的词汇、数据、发起讨论和总结发现的基本句型,备好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全科专家会诊。表现力强的同学会借助美剧中医疗剧的经典桥段,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产生令人惊喜的产出效果。在全班面前的同伴表演活动,有效刺激了平时不习惯主动输出的同学,促使他们也跃跃欲试,如图1 所示。
图1 语言促成环节教学流程3:Discussion
探讨流行病的防控和公共事件的应对是综合性任务,多轮递进式的操练中难度较大的一环,据笔者观察,此项活动让学生内心产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的使命感,之前在语言促成活动2 中因为担心专业词汇不轻易开口,参与讨论不多的同学也端正坐姿,积极参与讨论或是补充观点,并主动上网查或询问老师有认知缺口的英文表达方式,自主形成规范的英文表达。其中平时比较高冷,但是关心社会实事的同学(英文水平往往不高)通常改观最大,甚至能主导团队,其输出的贡献量显著增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次教学研究的产出评估除了利用问卷星做问卷调查收集教学反馈的数据和意见,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口头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句酷批改网并结合老师抽评和组内互评对学生写作任务的产出进行评价。
4.1 写作任务的语言促成教学效果检验
本次教学设置的任务环节中最后难度最大的任务是一篇议论文写作。教师课前首先参阅广泛用于高校写作的酷批改网的评分和评语,结合教师人工抽查评改,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找出任务完成中共性的问题。然后课堂上学生合作小组互评一稿结合师生合作共同评价所选取的具有典型性的样本,学生同时是自己作品的评价接收者和同伴作品的评价者,这种评价的双向性加深了认识开阔了思维,促使学生在边评边学、边学边改的过程中完成二稿。
为深入了解学生写作任务的促成效果,笔者选取班上10 位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这10 名学生根据二稿作文的批改网成绩中位数前后选取。为考查语言促成的有效性,在前期文本与视频输入过程中和人机小组师生合作的以评促学过程中就反复学习强化了语言促成对象的目标语。语言促成对象的目标语的选择遵循功能关联性原则,对完成产出任务帮助大且表意功能强。所选的23 个目标语言项皆为贴近促成任务主题的高频百搭词汇,其中4 个与描述流行病爆发相关,4 个关于细菌、病毒和疫苗等,7 个是就医和描述常见病症的基础词汇,8 个围绕流行病的防控与应对,如表4 所示。
表4 产出作文中目标语言统计学生从分数段中位数前后选取
4.2 问卷调查取得的教学反馈
笔者采用问卷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希望今后的课堂继续采用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收集到的学生对 POA 课堂教学最满意的方面主要是以下三个:(1)POA 课堂教学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认为POA 的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有活力,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都更能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易被提升。正如学生A 所写到的“模拟的场景与现实生活贴近,并且环环相扣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在这些真实场景中我都忘了哪些是老师布置我的任务,自己主动想去表达和参与,不知不觉间我这个害怕背单词的人差不多把就医和描述自己的症状一些常见词汇都记住了,我觉得这些对我很有用处”。(2)POA 课堂教学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90%的学生认为POA 课堂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同伴合作和小组讨论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82%的学生认为相较于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课堂,POA 课堂大大增加了使用语言的机会,其中很多同学都提到在完成老师设置的产出任务时在老师的辅助下有高质量密集地使用到积累的语言表达,觉得很有成就感。(3)在培养英语思维上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大量的视频和文本输入,沉浸式学习场景让他们感受到英语母语者在现实生活是如何运用语言的,体验到英语思维下如何自然应用英语。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升了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84%的学生赞同完成交际任务时小组讨论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同辈学习收获更大。有同学提到讨论和互动可以让自己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问卷调查也收集到一些有益的意见,反映出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如不少同学提到POA 课堂虽然有趣,但是课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资料和自主学习,越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花的时间越多。还有同学提到有时听不懂其他同学所说的内容,讨论时会出现你说你准备的我说我准备的。部分同学还提出本来做了充分准备,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但在口语产出任务时受限于口语表达能力常会言不达意。
作为一所三本大学教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刊阅读课程的授课教师,笔者深刻感受到POA 教学模式给这种对语言要求高而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课堂带来的益处。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更多学生去主动地运用贴近现实生活或或某个领域相关的语言,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同时笔者也感受到POA 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本次教学实验笔者收获到几点经验和教训:(1)每个促成环节选择的输入材料需要老师科学分层,做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筛选。不必贪多,更应该注重的是输入材料间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2)针对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每次促成任务变化而设置的环节转换间一定要有清楚的课堂指令语,清晰明了的告知学生所处的场景背景和学生的任务。(3)促成任务设置的难度必须适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切分,每一个环节设置都应有针对性且环环相扣符合现实符合逻辑。老师应在每一步任务前帮助学生搭建好脚手架,给学生提供引导,特别对英语底子薄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帮助。
在本单元教学的POA 课堂的语言促成环节中,笔者遵循边学边用、以用促学的原则,指导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多轮且难度递进的操练,按照“驱动—促成—评价”三阶段教学流程以促成学生学用一体,有效产出。笔者对POA 这一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作了粗浅的尝试,力图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点课堂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更深层次的探索“以学助用”“以用促学”“以评促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