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捡垃圾年入500万”,励志故事怎可缺乏常识、践踏逻辑

2021-05-27伍里川

南方周末 2021-05-27
关键词:女博士常识励志

伍里川

劝人在创业的问题上不要眼高手低,要学会自强,这是对的,但首先得讲常识。劝人务实创业、发现商机和潜能,还注重运用鲜活的案例,这是好事,但闭门造“故事”,不讲常识、不讲逻辑,就是耍流氓

微博上有则励志故事,“下岗女工捡垃圾,每天工作10小时,年入五百余万”。能不能励成志先不说,秀出了数学、逻辑与常识的缺乏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如果“下岗女工”捡的垃圾中没有黄金和成捆人民币的话,获得这样的高收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这样的五百余万不是人民币。

这类励志“神话”包括但不限于:七旬大爷街头摆摊修鞋,年入三百余万;职校毕业生投简历无数均被拒绝,回乡种红薯年入七百余万……

奇异的是,类似的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还被不停地转换人物信息和年入数字,例如,这个种地的朋友,有时名叫“清华女博士石嫣”,而这个时候,这个种地的美女年入就变为800万了,种多少红薯才能有这么多的年入?

我自小就和大人种过红薯,种红薯相对容易出成绩,但想通过种红薯改变家境,那太难了。红薯里,如今算蜜薯比较贵一点,在我们这里通常也就3元左右一斤,若以亩产6000斤计,年入要想达到700万甚至800万,就意味着要种380亩以上的红薯才行,这是什么概念? 我猜测这个“清华女博士石嫣”和“职校毕业生”会七十二变,他们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居住的街道上,有一对壮年聋人夫妻,经营着一间修鞋铺,兼修车、卖锁。他们修过我们家的鞋子,换过我们家的门锁,补过我们家的电动自行车车胎。他们待人有亲和力,所以生意不错。十几年下来,他们全力以赴,勤劳节约,在本地买了一套房,日子过得不错。但别说年入三百余万了,十分之一也很难达到。

“七旬大爷”凭什么仅摆个修鞋摊就能年入三百余万? 若以其一天修理50只鞋计算——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级别——修一只鞋收取10元的“通价”,那一年下来,不休不病,也只能赚得18万左右。

若要做到年入三百余万,老爷子只能把修理一只鞋的价格抬到160元左右,这样的话,还不如丢了坏鞋子去买新鞋呢,320元足以买到一双质量不错的新鞋了。

下岗女工捡垃圾发家,这事确实有过。但据我所知,人家那是在捡垃圾捡出甜头之后,成立了再生资源公司。如此一来,过百万、过千万都不在话下了。我的朋友里,就有从外省来南京,从收破烂开始,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里的翘楚。

至于种红薯致富的,也有实例,但凭一己之力、一家之力万难实现百万富翁梦。

这些故事编织的泡沫一戳就破,甚至用我的肘关节想一想都知道完全不可信。但尽管如此,故事的编造者和讲述者依然乐此不疲地向公众展示荒诞不经。因为,他们急于向公众推销的是一套创业经、成功学。而创业经和成功学,才是他们觉得肯定能让群众亮瞎眼的宝贝。

其逻辑无非是: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谋生方式,只要肯吃苦,在哪都能干出个好样来。

这话其实没毛病,也是千百年来早被现实所验证过的道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主角陆步轩,就是一例。如今的陆步轩更是以人生出彩、回报母校的方式,将当年对准他的各种质疑与歧视击碎。

劝人在创业的问题上不要眼高手低,要学会自强,这是对的,但这样的劝谕首先得讲常识。劝人务实创业、发现商机和潜能,还注重运用鲜活的案例,这是好事,但闭门造“故事”,不讲常识、不讲逻辑,就是耍流氓。

生活中,关于脚踏实地创业的真实案例多了去了,有些创业故事颇为催泪,将这类故事收集起来,客观讲述,平常心剖析,不也能直抵人心,“润物无声”吗? 但有的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可,把励志故事臆造得全无人味,让人觉得在听志怪故事。

其实,创业故事的生编乱造、违背常识、践踏逻辑,是“文案乱象”的一个缩影。只图迎合主题、敷衍受众,不惜东拉西扯、胡编乱造。一些鸡汤文如此,一些剧本如此,一些“公关文”亦如此。何以如此? 苍白拉跨的励志故事,看似有鼻子有眼,组成了一支奇异的文字战队,从公号到微博、短视频平台,再到各个贴吧……真不知其受众是谁?

(作者系媒体人)

猜你喜欢

女博士常识励志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女博士的休斯敦记忆(二)
娶一个智妻
女博士的“反击”!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走红网络
励志故事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生活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