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喜读植树诗
2021-05-27曹云
曹云
阳春三月,正是全民植树的大好时节。
我国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不仅重视植树造林,把“树木”与“树人”相提并论,而且还亲自栽植,写出了不少瑰丽的诗词篇章,妙笔生花,妙趣横生。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次向故人索取树苗花苗,栽于草堂周围以美化环境,并作诗云:“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归却去,果园坊里为求来。”诗中描述了他走街串巷求苗木的情景。白居易也很重视栽种花木,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种树栽花。他诗中有“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等名句。他任忠州刺史时,“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他还特地把庐山的石榴引至忠州栽植。白居易尤其爱松,曾写过一首《栽松》诗,其中写道:“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栽。”
唐代柳宗元称得上古代文人中的植树模范,他在任柳州刺史时,曾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他自已就“手栽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在柳江沿岸栽种了不少柳树,并写下一首《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作为思人树,惭无惠化钱。”他還对种树颇有研究,把植树技术概括为四句话:“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可谓行家之言,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中筑花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也就是现在的苏堤。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在城外得了数公顷荒地,他荷锄开荒种树,累得“筋子殆尽”也不怨,亲手种植垂柳、黄桑、青松、绿竹等树木,使原来杂草丛生,瓦砾遍地的东坡,成了绿树成行,鸟语花香的胜地。曾留有“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的诗句。他尤喜植松,年少时,就曾种松几万株,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锁细如插秧。”
清代名将左宗棠进军新疆时,令军队在甘肃至新疆沿途植柳,人称“左公柳”,清人杨昌浚极为赞赏,并赋诗云:“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至今平凉、六盘山、阿克苏等地,还有一些几人合抱的“左公柳”,给荒原留下的是春意。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江西太守要在某地砍伐一株古树,一位贤人得知后,便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栋梁材,无覆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太守观之,恍然大悟,下令不伐,保住了这株饱历沧桑的古树,百姓称快,传为佳话。
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让我们吟咏古代诗人的篇章,多多植树栽花种草,愿处处绿树成林,呈现“花发满山,烂如锦锈”的美丽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