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日子很苦,但要含泪活着
2021-05-27南北
南北
1989年,丁尚彪结束了知青生活,帶着老婆女儿回到老家上海。他本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却不料马上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丁尚彪发现,自己作为知青,学业无果,更没有一技之长,在当时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知青到底层人民的身份转变,给了丁尚彪巨大的冲击。他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日夜穿梭在上海街头。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民众平均薪资远超中国,赴日留学打工赚钱的热潮方兴未艾,对于日子越过越苦的丁尚彪来说,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的想法很简单,弥补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遗憾,也能打工赚钱改变家庭的现状,于是他选择去日本留学打工。
但丁尚彪赴日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原先报的学校位置偏远,周遭连间便利店都没有,丁尚彪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的幻想破灭了。他想要去东京,在那里他可以找到工作,赚钱偿还家里的欠款。于是他连夜逃离阿寒町。虽然他来到了繁华的东京,但也因此失去了留学签证,成了真正的“黑户”。
人生的窘境没有让丁尚彪败下阵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丁尚彪的应对环环相扣,就好像字典里从来没有“逃避”这个词语,好像所有令人窒息的天花板都会被层层捅破。对丁尚彪来说,哀叹永远是暂时的。紧盯目标,从不为自己设限,去试探、突破、失败、重来,这才是真的猛士!
从清洁工到建筑工人,从工厂职工到餐厅厨师,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每天早晨6点到9点,到一家办公楼倒垃圾。9点半到12点半,去一家饭店洗碗。傍晚5点,再到另一家饭店洗碗。直到午夜12点,末班电车都收车了,他才沿着轨道步行回家。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对应着舒适的境遇,他的生活近乎严苛地节俭。他最喜欢的工作是厨师,因为深夜下班的时候,老板允许他带走剩下的食材,他就能凑合着煮出第二天的三餐。住的地方也无情地揭示着他艰苦的生活,10平方米的出租屋,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不能再容纳更多东西。
一天数份工作的日子让丁尚彪赚了些钱,但他只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全部都寄回家里,“有这些,她们起码足够生活。”因为自己“穷也穷惯了”,买菜都挑最便宜的买,也很少吃肉。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丁尚彪身材虽瘦,但依旧看起来很精神。赴日15年后,妻子来探望他,看着拥挤的小屋和他瘦削的背影,她忍不住转身偷偷抹眼泪。
在日本的日子里,丁尚彪的物质生活虽然贫瘠,但这并未影响他丰富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他从一句日语都不懂,到一边打工一边学日语,再到后来能够给当地的报纸和杂志写稿件,这都离不开他持之以恒的学习。为了赚更多钱还债,他挑灯夜读,成功考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执照:电焊工、气焊工、铲车工、吊车工、清扫工等。就算在日本,身上揣着数十种技术证书的人都是很少见的,因此,他赢得了所有日本工友甚至老板的尊重。
虽在日本多年,但这名“黑户”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缴税的丁尚彪赢得了日本人的尊敬。在申请回国后,丁尚彪主动前往东京入境管理局自首,一边说明自己是“黑户”,一边掏出了满满一沓纳税单。在机场,海关人员看到他没有一条违法记录的档案后,肃然向他敬礼并毅然盖章放行。
后来,因为纪录片《含泪活着》,这个坚毅的中国人感动了世界,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丁尚彪15年的坚韧不拔和矢志奋斗被许多泪水所铭记。有日本观众给电视台留言:“丁尚彪的事迹给我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追求等启迪,无法用语言概括。”
含笑活着是所有人的追求,而主动选择含泪活着,则需要超乎想象的勇气。梅花香自苦寒来,丁尚彪15年来,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供女儿从本科读到博士,最终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丁尚彪成功找到了底层家庭的出路,也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