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幅彩铅画
2021-05-27许哲煊
许哲煊
还记得我初次画彩铅画,整整埋头画了四天。那次画的参照物是一张高清的鹦鹉照片,我需要把鹦鹉画得像这张照片里的一样。画这样的彩铅画,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因为色彩需要一层层的叠加,只有每一分每一毫都照着照片上的色调来,方能画得逼真。由于太费神和费时间,所以这对于我来说是桩大工程。
于是我调动起了十二分的细致和耐心。然而初涂几笔,便感到有几分异样。我问画室里的助教师兄:“我这笔怎么涂不深呢?”师兄接过我的彩铅涂了几笔说:“用点劲儿就深了。”我信以为真,继续埋头画画。然而当色彩一层层叠加上去后,很快,在该涂深的地方,色块变得油滑滑的,再也添不上色了。我请教助教师兄,师兄见了,也颇感奇怪。我问是不是笔不好?师兄和一旁的几位助教讨论了一番,却也未得出结论,只说先继续画吧,又叮嘱我须画得更用力些,便转身忙别的去了。
听得师兄和其他助教们这么一说,我便觉得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也不敢三番五次地劳烦他们。于是我埋头画了四天,每天从早画到晚。我感觉自己不像在画画,而像是在织一袭锦袍,一针一眼,都经过了眼睛的仔细辨识和脑子的缜密推敲。这个过程虽枯燥,却也按捺着隐隐的期待。
到了第四天,“鹦鹉”已然成型,却没有像其他同学的作品一样可以“立”起来,画中的色块很油,在电灯的光线下,竟能看到明晃晃的反光。因此这幅作品也宣告失败。我决定再去“搬救兵”。
助教前辈们重新围过来,这回他们给了我准确的答案。“是笔的问题。”凑得近的师兄遗憾地告诉我,之前是误判,这画也只能重画一张了。
灰心是有的,难受也是真的。这时耳边响起了同窗们“大功告成”的欢呼声,再看他们的画板上已完成的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全都灵动而逼真,我心中的羡慕又多生几分,难过也紧跟着更深几重。不过我也并没有那般脆弱,师兄说再画一幅,那便再画一幅。课后我换了一套新彩铅,在新的白纸上重新开始画了起来。
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所以这一次我画得更加得心应手;也因为失败过一次,所以这回我画得更加细致、用心,更加胸有成竹。这次的一笔一画,融入了五彩的光影,绚烂与柔和,斑驳与深邃,各色各样亦真亦幻的色调在我的笔下,一寸寸地诞生。在勾勒的间隙,我会想起上一次失败的经历,也便淡然劝慰自己,成果虽未能取得,然而技术与经验的确长了许多分,而这才是来画室一趟,所必须要收获的东西。
画作已近收尾,早已引来许多人的围观。凑近画作了看,能看到各色的笔触有序地交织在一处;离远了看,画中的鹦鹉已如照片一般真实。这幅画获得了前辈们的夸赞,我心中也生起努力终得回报的喜悦。
在签署名之前,我向一位助教师姐请教,问她是否还需要做最后的修改。师姐当时正忙,便说:“你可以先放着,等我回头看看,应该也差不多了。”我有几分为难,因为接下来我有事需要请假,故而有几日不能来画室。师姐便道:“那你先去吧,画先放这里,我有空后帮你看看,等你回来后再带回去。”我也应允了。
于是又过了几日。然而等我回到画室时,那幅画却已不见踪影。助教师姐面有愧色,拉着一众助教帮忙寻找,终是无果。
“许是看画得太好,被别人偷走了,真是抱歉。”学姐满含歉意地说。
我嘴里应着无妨,然而回到座位后,却禁不住地难过。周围的人在谈笑,我埋头画画,眼泪却扑簌簌地掉。
那年我刚初中畢业,中考偏偏考出了初中三年最差的成绩。原本便有个伤心的根底在了,而我花费了这么多心思的画作却一再生波澜,更让我差点感到崩溃。说到底,我是在难过这许多的努力与付出,走到最后却终究结不出一个理想的果。成绩亦然,绘画亦然。
而在那之后,我又走过了许多征途,穿过书斋,踏过市井,游览过大小的山川,心中又多存了些许的书墨,方知世事无常,结果难料。这世上能造就一场功成名就的,许是天分,许是机缘,许是气运。然而能一直把握在手,又能大开大合带动命运浮沉的,却是“努力”二字。众人常念及曾国藩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言,便是这个道理。
然而许多时候的摸索却未能见其果,“努力”就会如暗黑的隧道,一眼望不到头,再经历一次次希望的落空,纵使再怎么“莫问收获”,常人也难免犯愁,以至怅然而叹。但我却要说,这个果究竟是什么果,它结于何时,又结于何处,又有谁能真正算得到呢?而果结不结实、香不香甜,又是凭借什么来衡量的呢?古时文人潇洒如李白,他亦有“功成拂衣去”的理想,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壮志。然而观其一生,功成名就的希冀一次次落空;但一生终了,书于青史上的,却是“诗仙”二字。你说李白求的是什么果?所得又是什么果?
在之后的路途中,我又遇到了许多“失落的画”。在大学里,我参加了许多场比赛,然获奖次数却寥寥无几。在那一个个倾力而为却又落败而归的夜晚,我凝望漫天星斗,倍感人类的渺小与落寞。但我还是想选择努力,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在大三时,我参加了一场面试,当时因故未能做多少准备的我,在现场的表现却得到考官们一致的夸赞。考官们惊讶于我尚未参加过实习就有这样的发挥,说我基本功非常扎实。那时我意识到,从前的失败正如那些“失落的画”一样,只是让我失去一个暂时的结果。而正是过去那些看不见结果的努力,铸就了我现在拥有的能力。
后来我也学习书法,发现从前在绘画中训练的观察模仿能力、对形体的精准把握能力,都可以帮助我快速把握书法学习的要领;而在一次次精细绘画中磨砺出的耐心和细心,更是成为伴随我一生的品质。这个时候,我早已不再需要去计较最初的那两幅彩铅画有没有画出一个成果。
我明白,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次的角逐,许多次的追求,然而大多数的我们都不能拥有永远一帆风顺的幸运。但是,努力虽未必能换取理想的果实,却也不会真的白白耗费。努力得来的果,有的不显见;有的需历久才能见得;而有的,就在旁边。更何况,努力换取的能力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它们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成为我们的臂膀,在这浮沉人生的缝隙里,汇聚成一处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