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我们不曾辜负
2021-05-27唐卫彬廖君熊琦
唐卫彬 廖君 熊琦
《武汉日夜》剧照
当春天再次如约而至,你是否想问候一句:“他们还好吗?”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曾经为武汉战斗的身影,那些在艰难困苦中收获的爱和勇气……穿越新冠肺炎疫情风暴,人们重寻生活坐标,生命再次肆意生长,绽放光芒。
看夕阳的老人
2021年3月,武汉,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89岁的王欣仔细擦拭着心爱的小提琴,对着钢琴校准音色。与新冠肺炎及其后遗症斗争了一年之后,悠扬的琴声再次越过树梢,回荡在阳光之下。
2020年2月11日,高烧近一周、确诊患新冠肺炎的王欣,被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救治。
由于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王欣的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一度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垂危。前来支援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数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恢复意识后,他又因病痛抗拒治疗。医护人员喂他吃饭、帮他换尿不湿、鼓励他树立信心积极治疗,悉心照料之下,王欣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
2020年3月5日下午,在护送王欣出病房做CT途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湖北医疗队27岁的医生刘凯停了下来,让“已快一个月没看过太阳”、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感受了一次久违的落日。
“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我们就静静地看,不说话。”王欣老人说。相差60来岁的医患共赏夕阳。
武汉“解封”的第二天,王欣顺利出院。刚回家时,全身无力、记忆力下降……一系列的后遗症和慢性病依然困扰着老人。
“但活着就是全部。”老人尽可能地克服身体不适。经过几个月调养,老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很长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记得,但慢慢地,那些记忆、那些乐谱都回来了。”老人说。
经历生死,更懂得平凡的珍贵。时隔半年,2020年9月4日,刘凯重返武汉。老人拄着拐杖,紧紧拥抱他,哽咽道:“你们把我从死神手里救活了……”久别重逢,他们不再是患者和医生,而是生死与共的忘年好友。
以车为家的医护夫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霓虹灯光照进车里,映在涂盛锦和曹珊脸上。涂盛锦在副驾座位斜躺着,翻着书,曹珊在后排半卧,盯着手机,两个人时不时把头凑一块聊上几句。
这是纪录片《武汉日夜》里的一幕。44岁的涂盛锦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6楼重症隔离病区副主任医师,40岁的曹珊是南2楼病区护士。
2020年年初,首批“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的第二天,涂盛锦就开始参与救治工作。后来病区越开越多,1月7日,曹珊也投入战斗。虽在同一栋楼,但两个人白天忙到连见面的时间也没有,11岁的儿子只得交给老人照看。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不久市內公共交通停运,医院职工不能回家的太多,加上前来支援的医疗队,单位宿舍爆满,酒店房间吃紧。夫妻俩做出决定:把机会让给同事,自己睡车上。从正月初一开始,这辆陪伴夫妻俩8年的爱车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没承想,这对医护夫妻就这样在车里度过近40个夜晚。
疫情之后,得益于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不仅新冠病毒得到控制,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大幅下降。曾经每刻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的金银潭医院,如今“慢”下来,只有偶尔来复查的病人会打破些许宁静。“这是我当医生以来,最规律、最清闲的几个月。”涂盛锦开玩笑说。
“作为医护人员,最开始看着空空荡荡的病房也不适应,转念一想,这说明生病的人少了,一下子就开心起来。”虽然工作节奏变慢,但涂盛锦开始自我加码,把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做科研。“疫情对我的冲击很大,作为传染病医院医生,业务知识应该更全面一点,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如果再次出现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能够更好地应对。”
一天工作结束,涂盛锦和曹珊牵着手走向停车场,大院里,3处新建的门诊大楼正拔地而起。他们的终点,不再是曾经依偎的车内方寸空间,而是那个真正的家。
“我最光辉的时候,不是在聚光灯下,而是在身体最黯淡的时候”
“陈彦然,我正在武大赏樱,你要加油哦!几年后,我们在这里相见!”2021年3月13日,在武汉大学的医护赏樱花专场,安徽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周国红向在读中学的女儿隔空喊话,为女儿加油鼓劲。
珞珈山下,樱花大道如诗如画,周国红在志愿者陪伴下一路赏景,嘴角挂笑。
两个春天,相隔不过300多个日夜,但对于周国红,仿佛已走过万水千山。
鼠年春节,本该万家团圆之际,周国红和众多医生护士一起,收拾行囊,走向疫情中心、战斗前线。临行前她对担心自己的女儿陈彦然说:“你一直想读武汉大学,武汉现在生病了,如果我们不去治,将来你就没有学校可以读了。”在方舱医院时,周国红让人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合肥四十五中陈彦然,认真写作业。”这一“硬核”喊话,在网络上走红。
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宣布休舱,周国红和队友们再次提交请战书,转战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区,直到3月27日返回安徽。
《武汉日夜》剧照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除了鲜花和掌声,还有一份甲状腺癌的确诊病历单。其实,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周国红曾两次晕倒,多次感觉不适,“感觉就像被人掐着脖子一样难受”。
“武汉之战打完了,今天开启我的抗癌之行。”完成“抗疫日记”的周国红,写起了“抗癌日记”。此后的日子,她在手术、放化疗、药物临床试验中度过。5月8日,周国红接受了颈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前,她在手臂上写下:“战胜病魔,积极活着,回报社会,感恩大家。”
手术后,从耳后到前颈,30厘米的伤口牵扯着神经,她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如果这是人生的一场浩劫,那么劫后余生的我,倒希望能够放下杂念,活得更通透、更自然。”术后被伤口痛醒的深夜,周国红在朋友圈写道。
9月1日,经过手术、放化疗的周国红,重返工作岗位。回到京东方医院康复科,她为康复患者准备了彩色棒棒糖。若有人情绪低落,她就亮出自己的伤疤。“我最光辉的时候,不是在聚光灯下,而是在身体最黯淡的时候。”
如今,周国红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陪女儿圆梦武汉大学,和家人一起旅行,随时准备“逆行”再出发。其实,女儿陈彦然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对周国红说的话:“周国红女士,请你认真与病魔斗争,请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