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

2021-05-27冯昕宋子蓝姚跃韬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冯昕,宋子蓝,姚跃韬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有基础性作用,完善促进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1]。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民工数量已达2.88亿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流动性强,多从事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且劳动超时普遍,周工作超过44 h的比例占84.4%[2],不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更大,预防性储蓄与流动性约束更强。导致农民工的消费需求不足50%,而城市居民则在70%以上,农民工的实际消费要远远低于城市居民[3],因此,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上社会保障可降低居民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与流动性约束,促进当期消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逐步完善,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与水平仍然偏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农民工的参保率分别为养老保险16.7%、医疗保险17.6%、工伤保险26.2%、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因此,社会保障可能有助于释放农民工消费潜力。

关于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普遍发现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居民总消费具有促进作用[4-8],但社会保障对居民不同类消费的影响,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居民食品、服装、家庭设备及服务、居住、教育、娱乐、交通通讯的支出有正向影响[9-13],而田玲等[10]的研究则显示,养老保险对个人购房、建房、租房及个人自付医疗支出具有负效应。对耐用消费品、非必需品、医疗保健和教育培训支出没有显著影响[10,13]。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居民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住房、文化休闲娱乐、教育、非医疗消费支出具有正向影响[9,14-18];而对日常支出、住房和医疗开支没有显著影响[15-16,18-19]。总之,社会保障对居民不同类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但现有的研究解释还不够充分。

居民消费行为往往是在压力下做出的[20-21],社会保障对居民不同类消费行为影响的异质性,可能是由于居民对消费需求优先序的选择差异性,以及社会保障对居民不同类消费的压力影响不同而致。养老保险显著增加了居民服装、食品、交通通讯、文化休闲娱乐消费的压力感知,而对住房、教育、医疗消费的压力感知则无显著影响[22]。但该研究并没有考察另一重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机制有别于养老保险,其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可能截然不同,因消费压力感知是一离散变量,该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也值得商榷。有鉴于此,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

1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居民消费压力感知

1.1 养老保险与消费压力感知

本文研究的养老保险指城市养老保险或农村养老保险,1995年我国缴纳范围扩大到个体劳动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缴费率为28%,其中用人单位缴费率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率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

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一方面,依据预防性储蓄理论,养老保险可降低未来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期的收入水平,降低预防性储蓄,减轻居民的消费压力感知,这就是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缴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压力感知,这就是挤出效应。因此,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总效应不确定(图1)。

图1 养老保险影响消费压力感知的机制分析

1.2 医疗保险与消费压力感知

医疗保险指城市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09年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参与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用人单位不具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缴费率为8%,用人单位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一方面,依据流动性约束理论,医疗保险可降低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减轻居民的消费压力感知;另一方面,虽然医疗保险的缴费支出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但其缴纳比例较低,预期流动性约束效应超过挤出效应,因此,医疗保险有助于降低居民消费压力感知。由于居民考虑各类消费支出的优先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居民各类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图2)。

图2 医疗保险影响消费压力感知的机制分析

2 模型、变量与数据

2.1 模型

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

β3lnX3i+∑βkXki+εi。

其中,Yij=1表示i农民工j消费有压力感知,Yij=0表示i农民工j消费无压力感知,j消费包括食品、服装、住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医疗、人情送礼与赡养及赠予。主要关注变量M1i表示养老保险,N2i表示医疗保险。控制变量Xki包括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以及地区虚拟变量,由于没有价格数据,本文用地区虚拟变量近似表征。

2.2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农民工个人消费压力感知包括5个压力感知等级,分别为没有、很少、一般、明显和非常大。本文将很少、一般、明显、非常大合并为有压力;没有表示无压力。

解释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解释变量的具体定义

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3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该调查从2003年开始到2015年,所抽取的样本包括全国(含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共11 783个样本。由于被解释变量消费压力感知只在2010年被调查,所以本文选用CGSS2010年数据。本文关注的农民工主要为:户籍是农业户口,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剔除了问题中涉及重要变量的“拒绝回答、不知道、不适用”的样本,经过数据清理,最终筛选了有效农民工样本量共1 650个。

3 估计结果与分析

表3列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

食品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食品消费压力感知明显高于未参保的农民工,表明养老保险的挤出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食品消费压力感知则明显低于未参保的农民工,二者呈现出相反的结论。

服装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增加了服装支出的压力感知;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却减轻了服装支出的压力感知。这表明农民工未来能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偏低,改善农民工未来预期的效果是有限的,参加医疗保险其未来的预期风险减少,增加可支配收入,减轻服装消费的压力感知。

住房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住房消费压力感知高于未参保的农民工,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食品消费压力感知则低于未参保的农民工,均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说明住房仍是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的鸿沟。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压力感知明显高于未参保的农民工;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压力感知则明显低于未参保的农民工。随着消费需求呈现出新趋势,农民工愿意购买家庭设备、用品,追求品质和服务,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养老保险的挤出效应使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压力感知,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加了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压力感知。

交通通讯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工的交通通讯消费压力感知,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参加医疗保险会降低农民工的交通通讯消费压力感知,减轻未来的不确定性。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削弱农民工的未来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有重要意义。

文化休闲娱乐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在文化休闲娱乐消费压力感知高于未参保的农民工,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在文化休闲娱乐消费压力感知则明显低于未参保的农民工。由于社会进步和农民工文化水平提升,他们开始追求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医疗保险降低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对其消费压力感知的减轻作用较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养老保险并未能有效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

医疗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医疗消费压力感知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作用;而参加医疗保险显著减轻了农民工医疗消费压力感知。因为农民工流动性强,劳动强度大,面临较大的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养老保险作为未来收益未能发挥作用,医疗保险的现收现付制使农民工在受到疾病威胁时,会得到政府的医疗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工的医疗负担与心理压力,解决“看病贵”的现象,表明参加医疗保险释放了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

教育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教育消费压力感知相比未参保的农民工无显著正向影响;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教育消费压力感知相比未参保的农民工无显著负向影响。因为农民工被孤立于体制之外,当前子女教育支出费用高,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人力资本投资较大,增加了他们的教育负担,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教育消费的压力感知。

人情送礼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情送礼消费压力感知与参加医疗保险农民工的人情送礼消费压力感知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人情消费是一种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但在农民工身上并未明显体现。

赡养及赠予支出消费压力感知。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赡养及赠予消费压力感知没有呈现出显著的正效应;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赡养及赠予消费压力感知则明显低于未参保的农民工。赡养老人和照顾家庭是社会责任,农民工需将所挣的一部分收入寄回老家,如果预期的医疗费用减少,降低收入不确定性的同时还减轻了赡养及赠予支出的压力感知。这间接表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太低,使其会有意识地压缩现期消费。

4 小结与政策建议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压力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养老保险显著增加了农民工在食品、服装、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交通通讯支出的消费压力感知,但对于住房、医疗、教育和赡养及赠予支出的压力感知并不显著,这与田玲等[22]的结论相一致。表明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而言,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和养老难等社会民生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而医疗保险则减轻了农民工在食品、服装、家庭设备服务、交通通讯、文化休闲娱乐、医疗及赡养赠予支出的压力感知,但在住房、教育、人情送礼消费支出中则无显著影响。可能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来说只是一种财政补贴,而教育、住房等属于家庭的长期规划,短期变化弹性较小。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结果,本文的政策含义:第一,根据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政府要及时调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整合社会保障管理资源,更好地满足农民工服务需求,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减轻农民工的心理压力,激发农民工的消费潜力。第二,通过提供服务市场来提高福利制度,逐渐打破区域壁垒,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待遇,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制度上的平等和资源上的共享,关注农民工群体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差异。第三,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基本生活层面上提供了相对比较稳定的收入,政府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尽量做到因地制宜,适当减轻社保的缴费资金,提高社会保障报销比例,更要注重提高农民工收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参保认识和消费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