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让山东内河航运浩浩汤汤
2021-05-27王炜通讯员田宇赵浩栋
□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田宇 赵浩栋
齐鲁腹地,通江达海的水运主动脉,高质量发展的内河港航,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建成全省第一个拥有2000吨级泊位的内河港口;全面启用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船闸智能化系统,通航效率提升近一倍;如今,阅尽900年沧桑的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正快马加鞭,距离通航不到两年,小清河5G+智能化港航蓝图绘就……如果说,这些片段仿佛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弹奏这支乐曲的,就是山东海洋集团内河港航产业板块。
4月7日下午4时,伴随着东平港1号泊位的桅杆吊车缓缓下降,1台重达265吨的变压器被平稳装上驳船,全省内河超大型设备装卸运输再一次被突破。“上一次突破,是峄州港单日5.4万吨、单月133万吨的全省内河港口吞吐量纪录。”在山东海洋集团,身兼山东水运发展和山东海河港口两家公司董事长的王礼指着墙上的山东“一横三纵”内河航运体系图和京杭大运河航道图,与记者畅谈内河港航发展,而“做内河港航产业引领者”的标语则挂在办公区最醒目的位置。
为什么要发展内河水运?水路运输是5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最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虽然速度慢,但是运量大,也更安全,是电煤、黄沙、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的最佳选择。过去几年,在交通强国大战略指引下,内河港航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海强河弱”的短板快速补齐。据统计,2018年全国内河港航投资首次超过沿海港口投资;从运力来看,2020年,全国航运总重量为75亿吨,其中内河占比55%。
正是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敢打硬仗的执行力,山东水运在“十三五”期间紧紧抓住了山东省内河港航业发展黄金期的重大机遇,迅速布局,全面参与收费航道、港口及船闸等领域的投资经营,一举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试水”洙水河,“混改”峄州港
早在2013年,山东水运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奏响进军内河水运的序曲,洙水河航道正是其首个杰作。
洙水河西起菏泽巨野港,东至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虽然长度仅有50公里,却是京杭大运河支线航道之一。2016年1月,洙水河航道投入运营,成为全省第一条实现“政府+市场化运作”的航道,现代内河港航从此植入山东海洋集团的基因。
“此前,洙水河沿岸6个港口已经基本淤塞,我们投资1.7亿元疏浚了航道,一下子盘活近20亿元的港口资产,让这条古航道重新焕发青春,沿河企业因此受益。”在巨野,山东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借助洙水河航道,一年节省物流费用近6000万元。类似的企业不止一家。据统计,2018年至今,洙水河航道运输货物总量长期占济宁地区年水运货物总量的1/3。洙水河航道的牛刀小试,让山东水运积累起港航运营的丰富经验,也为进军内河港航树立了信心。
京杭运河万年闸,满载的货船从山东驶向南方
在京杭大运河枣庄段,万年闸西北方向,货船沿着一段宽阔的航道驶出不远,一座大型的港口就映入眼帘,这就是山东内河港口现代化标杆——峄州港。记者站在峄州港码头环顾四周,看到的是整齐的岸线、高高的塔吊、全部覆盖防尘罩的货堆以及大型的装卸车间。峄州港党支部书记王峰介绍说:“我们有6个2000吨级生产泊位,是建设标准全省最高、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生态环保型港口之一。”2017年2月,峄州港顺利开港试运营,一年之后便创出了单日5.4万吨、单月133万吨的全省内河港口吞吐量纪录,取得全年吞吐量768.8万吨、营业收入6296万元、利润总额3308万元的优秀业绩。
“这堆散货是来自东北的水渣,从我们这里装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可以直达长江沿岸,用作江南水泥厂的熟料。”站在峄州港高高的塔吊下,王峰对记者说。峄州港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对以往小、乱、差的治理,社会急需高质量的港航产业,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出的高效率,“国有体制、民营机制、有效激励”,山东水运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上创出了“峄州港模式”,并接连复制。
2019年、2021年,滕州港、东平港接连投产,这些项目都是在“峄州港模式”上的延续和创新,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河建港,看似水到渠成,落子背后,其实蕴含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步步为营的坚守。
“一纵一横”,重任在肩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山东海洋集团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和付出,赢得了各界认可,赢得了时代青睐。2019年,京杭大运河船闸资产整合、小清河复航工程两项重点任务落在山东海洋集团肩上。
经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省交通运输厅把下属京杭大运河船闸资产注入山东海洋集团,并以此为基础组建省级内河水运投融资平台——山东水运发展集团。山东海洋集团内河港航板块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核心资源汇聚、资产规模倍增、港航主要业务全覆盖,一举奠定全省内河水运龙头企业地位。
按照全省“三横一纵”的内河航运规划,未来山东将拥有京杭大运河(一纵)和小清河、黄河、徒骇河(三横)格局,其中小清河复航工程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2019年4月10日,山东海洋集团与中国铁建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小清河复航工程PPP项目,同时将小清河复航沿线港口群开发权收入囊中。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城区,在羊口以东注入莱州湾,横跨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个地区,长169公里。小清河复航后,将成为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一条黄金航道,这也将是济南核心区直通大海的对外开放通道,对于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王礼向记者介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完成小清河沿线港口群建设一期规划投资,并确保与复航工程同步投入运营。一期总投资38.66亿元,开发建设5个港口,分别是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淄博港高青花沟作业区、桓台荆家作业区,滨州港博兴湖滨作业区,共建设生产泊位32个,2022年底前建成运营。
科技创新赋能新港航
对于未来发展,山东海洋集团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时间表:“要打造国内领先的内河港航一体化运营服务商,‘十四五’期间,内河港航管理水平要与国内先进省份实现并跑,个别方面要领跑。”
实现这个目标,科技创新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在京杭大运河山东船闸管理、小清河沿线港口群建设中,山东海洋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提升内河水运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继而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京杭大运河智能通航系统应运而生。
2020年7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全面启用智能通航系统,船民通过“鲁船通”APP报闸,不需再停船上岸登记缴费。“船舶平均过闸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8小时,缩短了1小时以上。”山东水运枣庄分公司总经理孙凯说。
孙凯此前在枣庄市港航局任职,2019年随着体制改革进入山东水运。船闸划转之后带来了什么变化?孙凯坦言最大的变化就是身份的转变:“从以往的管理者变成了现在的服务者,由此带来港航管理和服务的大幅提升。”
济南港主城港区效果图
记者电话采访了常年在京杭大运河上跑船的刘杰。小刘家在江苏南通,全家经营着一条2000吨的货船,经常往返于苏鲁之间,运送煤炭、铁矿砂等物资。“以往过船闸,需要提前几公里上岸来登记缴费,费时又费力,现在直接在APP上办理过闸手续,什么时间、在哪过闸一目了然。”刘杰说。从南四湖南下,大运河分为两支,分别是位于湖西的苏北不牢河和位于湖东的鲁南浃运河,两条运河在邳州大王庙再次汇合在一起。刘杰说,自从去年山东段开通了智能过闸,自己一直从山东这边走,过闸快,比之前走苏北线还节省了20公里航程。
“2020年,京杭运河山东段362公里航程,全部7个梯级船闸,船舶过闸30.47万艘次,同比增长14%。”山东水运集团总经理钟学雨,曾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了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通航效率持续提升,过闸时间缩短,年受益船民多达40余万人次。
“2021年,科技赋能带来的良好发展势头还在继续:一季度,船舶过闸7.35万艘次,同比增长19%,货物通过量8006万吨,同比增长23%,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日益显著。”钟学雨告诉记者。
在小清河,山东海洋集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以济南港为核心的小清河智慧港口群,集成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作业设备自动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自动化码头”。同步构建以电能、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体系,以仓库为主的仓储运输作业体系,树立内河港航“散改集”封闭仓储运输样本。
山东海运与武汉理工大学正在研发适应小清河航运的河海直达船,船长88米,船宽15.8米,型深5.75米,设计吃水3.3米,设计航速10.0节,最大载重量3000吨,可载箱148国际标准集装箱。采用LNG天然气和锂电池双燃料主机的气电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低噪音、零排放航行。依托上百艘规模的河海直达船队,“济南-龙口”将实现流水式发船航线。
山东海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包剑英表示,山东海洋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搭建物流信息云平台,最终形成“港、航、闸、船、货”内河运输五要素集成、一体化管控的高效经济物流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经济、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撑,持续带动京杭大运河与小清河沿线腹地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
可以预见,手握全省最核心内河优质资源的山东海洋集团,正沿着打造横贯东西、纵通南北、通江达海内河航运大通道的光辉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