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全局”建设“智慧港口”
2021-05-27巩聪聪
□ 本刊记者 巩聪聪
“首季红”非偶然 “全年红”有底气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了解到,一季度,山东港口生产数据全线飘红,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7亿吨,同比增长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胜利实现“首季红”。
值得关注的是,“首季红”并非偶然,而是山东港口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水到渠成。其中,对“智慧港口”建设的深刻理解与“全局”推进,既是山东港口实现“首季红”的重要支持,又是其力争“全年红”的强大底气。
“智慧港口”呼之欲出
1月11日,山东港口烟台港,天气预报提示:1月15日-17日,烟台港将有西北风6-7级、阵风8级的恶劣气象。恶劣气象往往意味着港口作业的难以推进,这让原计划1月14日靠泊的“海上明珠”轮焦急万分。
紧急时刻,山东港口“管道智脑系统”用2分钟自行推演出了兼顾安全和效益的综合辅助决策方案。依托该方案,山东港口作业部门助力“海上明珠”轮顺利完成靠泊抢卸任务,并赶在1月15日起风前安全离港,为采购方节省滞期费、二次靠离泊费等近百万元。
据悉,“管道智脑系统”是山东港口“全局”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代表性作品,推动港口由执行者变身决策者,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方案。作为全球首个数据驱动“单点智能”向“全局智慧”转变的“智慧港口”试水项目,“管道智脑系统”拉近了山东港口与“智慧港口”的距离。项目以烟台港管道公司为试点,尝试将其全链条业务镜像至计算机,以实现“整体自主智能”的初步设想。通过考虑各环节生产要素,一键生成生产计划建议、最佳营销行动建议、卸船及运营作业建议等决策方案,山东港口“管道智脑系统”突破了当前智慧港口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的局部自动化、单点智能应用极限,实现了整体思考,让可持续降本增效成为现实。
“经测算,通过‘智脑’系统,支线供给效率提升了13%,系统风险降低了50%,同等情况下年原油作业量可提升30万吨,收入增加3000万元,并大幅提升了计划决策的稳定性、可靠性。”山东港口烟台港管道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计划室经理刘永强说。2020年,在“管道智脑系统”辅助下,烟台港累计打破卸船纪录4次,其中6月份仅用38.4小时就完成了“帝国”轮28.7万吨的原油接卸,创满载VLCC卸载纪录。目前,烟台港“管道智脑系统”服务12家炼厂,采集560公里长输管线、3个码头、360万方储罐的生产作业信息,统筹天气、生产、商务等多维度信息,实时计算分析,随时输出最佳生产服务策略,真正实现了全局智慧。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
“全局性”是山东港口对“智慧港口”建设的深刻认知。作为交通运输部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肩负着港口数字智慧世界的“灯塔港”角色。从打造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搭建高度智能化的港口商务服务平台,多年的实践让山东港口更加明确:港口是基础性、枢纽型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港口不能止步于解决“单点智能”,而是要面向外部推进整体智能。基于此,山东港口致力于推进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液体散货等全体系自动化作业的同时,着眼于构建自上而下、全局优化、整体智慧的解决方案,探索建立“中央决策大脑”,将港口运营全流程镜像装进计算机,让系统一键输出全局操作建议,辅助日常决策,让港口变得可计算、能思考、会决策,用更科学高效的整体自主决策串联起港口生态。
多点发力延展“全局”内涵
人是事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智慧时代,依然如此。
在山东港口建设“智慧港口”的征途中,科研创新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连钢创新团队”。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是“连钢创新团队”的杰作。在国外严密封锁技术的背景下,“连钢创新团队”用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需要8至10年的自主创新之路。
从“智慧港口”建设力量“全局性”集纳的视角看,山东港口在自有团队夯实和对外合作共享方面的成果都可圈可点。经过数年发展,如今的“连钢创新团队”已从最初的8人扩展到百余人。2020年6月2日,在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推进大会上,山东港口与SPA、平安智慧城市、阿里云等多家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开启“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有着同济背景的“奇弦智能”是山东港口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企业整体智慧化转型领域领跑多年。“他们的全息计算技术能在计算机里实时‘克隆’一个组织的全部要素和机理,创建出动态演进的‘数字孪生组织’,并集成最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优化,实现全息推演和立体决策。”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安全技术部部长王宇升说,“而山东港口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能提供项目研究所需的全流程环节和全体系数据应用。”
人力不仅指科研团队和合作伙伴,还包括广大一线作业人员和管理团队。从1月份生产数据详情看,山东港口的干散货、油品、件杂货等主要货类稳健增长,有力支撑货物吞吐量开局起势;旗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在恶劣天气下屡创高产、全线报捷,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两项指标全面实现双增长。广大海港一线作业员工抗寒流、斗风雪、战低温,创出了青岛港昼夜火车装车4527车、日照港煤炭单月卸车46942车、烟台港25小时完成4534辆商品车出口装船等一系列生产新纪录。围绕服务“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山东港口决策层坚持陆海双向发力,创新发展亮点纷呈。其中,山东港口与地中海船公司开展亚欧两地“线上对话”,聚焦中转共商合作方案,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1月份,物流集团先后开通潍坊昌乐和河南焦作两条班列线路,新建河南南阳内陆港,持续增强海铁联运优势,1月份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9.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1%;2月10日,青岛港经过精心组织策划,成功完成国内建造的最大圆筒形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出坞、靠泊作业。这些隐藏在日常工作中的发展定力和决策智慧,延展了“智慧港口”建设之“全局性”内涵。
此外,硬件设备更新是山东港口“全局”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另一重要发力点。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8点,山东港口威海港集装箱码头迎来“巨无霸”成员——70吨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新岸桥的顺利上岸落轨,刷新威海港集装箱最大起重能力纪录,为威海港全力冲刺120万的年度标箱目标,增添了一份重量级“新春贺礼”。新岸桥在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除了可在司机室进行常规操作外,还可在设备左侧联系梁远控室及中控远控机房进行远程操作,在保证作业效率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机械司机的作业强度。